|
加达默尔说:“在一个特定的语言和文化传统中长大起来的人看世界,其方法是不同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一脉相承的民族文化心理,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自觉承传和心理上的深层认同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后代人的价值观念、思想情感、风俗习惯和审美趣味。因此,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典诗词‘,至今仍为国人所熟知和喜爱,而当代流行歌词对唐宋词的多方面借鉴和传承,也是理所应当和水到渠成的事情。
当代流行歌词向唐宋词的诗情雅韵回归,不乏成功的先例,这主要表现在语言和形式两个方面。
语言方面的借鉴和传承具体来说有三种模式:一、直致所得式;二、点铁成金式;三、夺胎换骨式。
直致所得式,是指当代的某些流行歌曲直接把古老的唐宋词重新配乐歌唱,这既可称为“老调新弹”,也可以视为对唐宋词的拿来主义和“重新包装”。在这方面做得最成功的例子当推邓丽君。邓曾经于1983年出版过一张名为《淡淡幽情》的个人专辑,其中就收录了十二首经过配乐的唐宋词名篇。这些歌曲由台湾著名作曲家古月、刘家昌、翁清溪、陈杨、钟肇峰、梁弘志等人谱曲,经由邓丽君轻柔内敛、细声曼语的演唱,就将这些古老的唐宋词中的精品演绎成了现代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此外,国内知名作曲家高晓松为曹颖度身订做的专辑《虞美人》,其中就选用李煜的《虞美人》、陆游的《钗头凤》、李清照的《一剪梅》及苏轼的《蝶恋花》等词入乐;内地青年歌手杨小琳1998年发行的流行歌曲专辑《绿蓑衣》,也是选用十首“原汁原味”的中国古典诗词,加以重新配乐的“新唱”;徐小凤演唱的歌曲《别亦难》乃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的重新配乐;梅艳芳演唱的《床前明月光》中有对李白《静夜思》的反复吟唱;蔡幸娟演唱的《采莲曲》翻唱李白的《采莲曲》;轮回乐队演唱的《烽火扬州路》乃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重新配乐,等等。这些“拿来主义”歌曲的流行,也足以表明大众对于以现代音乐重新演唱古典诗词这种形式的充分肯定。
点铁成金式,是指当代流行歌曲借用或化用古典诗词中的名句作为歌词。这种融汇古今的创作方式不但丰富了当代流行歌词的表现内容,恰如其分地表达歌曲所要传达的意境和情感,而且大大加深了歌词的文化底蕴。学民族器乐出身的大陆音乐人冯晓泉,他的词作中就较多引用中国古典诗词,比如《中华民谣》,分别引用和化用了林升《题林安邸》中“山外青山楼外楼”和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唯见长江天际流”诗句;又如孟庆云词曲,曾静演唱的《一梦千年》,分别化用和演绎了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点绛唇》(蹴罢秋千)、《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词作;再如伊能静演唱的《念奴娇》,大段引用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和白居易《长恨歌》,丰富了歌词的表现内容。还有一些流行歌曲借用古典诗词的标题、词牌或名句来作为歌名,比如刘海波演唱的《人面桃花》、费玉清演唱的《一剪梅》、陈明演唱的《灯火阑珊处有你》等等,虽然歌词的内容与原作联系不大,却体现了现代流行歌曲与唐诗宋词的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密切关系。
夺胎换骨式,是指用现代语言和视角对古典诗词进行重新诠释和再创作。比如大陆的陈小奇,他是岭南派创作人中的领头人物。九十年代初创作了一批颇具古典风韵的流行歌词,最有名的三首被称为“唐诗三部曲”,其中《涛声依旧》的意境显然脱胎于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白云深处》以新的视角对杜牧的《山行》重新演绎;《巴山夜雨》实际上就是李商隐《夜雨寄北》的现代版诠释。又比如黄安的《君莫攀》,改编自敦煌曲子词《莫攀我》,风格也很相似;陈信荣作词,周传雄演唱的《寂寞沙洲冷》,显然是受到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影响和启发;古雨云词,安迪演唱的《声声慢》,以怀旧的心情演绎李清照的名作《声声慢》(寻寻觅觅),等等。现代歌词作者在深刻理解原作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了重新诠释和演绎,既有古典风韵,又结合了现代视角,化雅为俗,达到了雅俗共赏的效果,也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
当代流行歌词在形式上对唐宋词的因承主要表现在语言结构和修辞格两个方面。
一部分当代流行歌词继承和发扬了传统汉语言文学讲究对称的特点,在自觉追求歌词句式整齐、结构匀称的均衡美的同时,又不像古典诗词那样规矩严格,而是采用更为自由灵活的形式。这样一来,整首歌曲既流动着参差错落的变化之美,又体现出均衡对称的和谐之音。比如由琼瑶创作的这首《还珠格格》插曲:
山也迢迢,水也迢迢,山水迢迢路遥遥。盼过昨宵,又盼今朝,盼来盼去魂也销。
梦也渺渺,人也渺渺,天若有情天亦老。歌不成歌,调不成调,风雨潇潇愁多少。
整首歌词句式参差错落,章节匀称,多用双声叠韵,而:内在韵律尤为和谐,因此很容易在流行歌坛独树一帜并为大众所接受。
一些当代歌词作者还模仿或借鉴古典诗词的体式和语言风格,创作出一批具有“韵文”式的语言风貌和体式的歌词。最早也最著名的当属李叔同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所作的《送别》,其词如下: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韶光逝,留无计,今日却分诀,骊歌一曲送别离,相顾却依依。聚虽好,别虽难,世事堪玩味,来日后会相予期,去去莫迟疑。
长短不一却错落有致的句式,朗朗上口而余音缭绕的韵律,使歌词于优美感伤之外别有一种古典的韵致,这大概也是此曲传唱至今而不衰的原因之一吧。
当代也不乏以古典诗词形式创作现代流行歌词的高手,此类作品多为古装武侠剧和历史剧的主题曲。被称为香港“流行音乐宗匠”的黄露,一生共创作两千多首词曲作品,其中相当一部分作品都采用文言笔法,如其名作《笑傲江湖》的主题曲《沧海一声笑》: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苍天笑,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出天知晓。江山笑,烟雨遥,涛浪淘尽红尘俗世几多娇?清风笑,竞惹寂寥,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苍生笑,不再寂寥,豪情仍在痴痴笑笑。
它就颇似一首韵味十足的现代版唐宋词。再如邓伟雄的《铁血丹心》(《射雕英雄传》主题曲):
依稀往梦似曾见,心内波澜现。抛开世事断愁怨,相伴到天边。逐草四方,沙漠苍茫,哪惧雪霜扑面。射雕引弓,塞外奔驰,笑傲此生无厌倦。
其词从形式到内容都颇具唐宋词风韵。另外,像卢国沾、许冠杰、小虫等港台当红词曲作者和一些大陆词家都作过类似的尝试,而且效果也都不错。
现代流行歌词中还运用大量传统辞格,例如比喻、用典、复沓,等等。朱光潜先生在论述中国传统诗歌与外国诗歌的差异时指出:“西诗以直率胜,中诗以委婉胜;西诗以深刻胜,中诗以微妙胜;西诗以铺陈胜,中诗以简隽胜。”适当地运用传统的修辞格,不仅能起到翻新出奇的效果,也使歌词具有了含蓄的韵味。
比喻是现代流行歌词中最常见的修辞格,它将抽象虚幻的事物比作实物,或者将具体事物虚化,这样,既有助于欣赏者对歌词的理解和接受,也避免了作品呆板平淡的弊病。所谓用典,刘勰的解释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文心雕龙・事类》)按照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的说法,用典就是在“文中夹插先前的成语或故事”。周杰伦演唱的歌词中就经常使用这种修辞格,如《发如雪》中“只恋你化身的蝶”就用了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化蝶”的典故,歌曲《四面楚歌》的题目即是源自楚霸王项羽的典故,《乱舞春秋》中连续出现“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曹操争霸天下”、“诸葛亮北伐难成”等历史故事。用典不但扩大了歌词的含量,深化了歌词内涵,而且提升了其文化品位,有助于其达到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复沓是现在流行歌曲经常使用的抒情方法,也是中国古典音乐文学最常见的修辞格和表现形式。所谓复沓,也称反复、重复或重叠,就是重复某些句子或章节,只对应变换少数字词,以达到突出某个意思或强调某种情感的效果。对于需要“入乐传唱”的歌词而言,复沓这种一唱三叹的章法结构,其作用又不仅在于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它还能在回环往复的咏唱中,使抑扬错落而又余音袅袅的旋律回荡其间,从而使得全词前后呼应,产生一种整体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歌词是遵循了自己的民族特定艺术规律而走向逐步繁荣兴旺的。从某种角度而言,现代流行歌词对于传统诗词语言体式和修辞手法的一脉相承,正暗合古典诗歌创作的艺术规律和审美追求,体现出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的迁延和积淀。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保罗.西蒙:歌声中的抒情诗人下一篇:小歌谣:风中细碎的欢愉和伤悲(组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