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它是企业财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的方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只有生存下去才可能获利,而只有不断发展才能求得生存。因此,企业管理的目标可以概括为生存、发展、获利三个方面。
一、目前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认识的不同观点
1.关于股东权益最大化
股东权益最大化,即“企业财富最大化”,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为股东带来最多的权益和财富。然而,股东权益最大化有其不足之处:第一,企业财富最大化是一个十分抽象而很难具体确定的目标。第二,由于上市企业大都相互参股,其目的在于控股或稳定购销关系,或者说,法人股东似乎并不把股价最大化作为其财务管理追求的惟一目标。第三,企业财富最大化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导致企业所有者与其他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
2.关于企业价值最大化
在有关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种种界定中,企业价值最大化恐怕是目前最受推崇的一种说法。然而,在财务管理的概念中,企业资产的历史成本,属于沉落成本,在决策中属于无关成本,而人们更关心的是未来现金流量。
3.关于利润最大化
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该观点认为,利润最大化只是相对理想的概念,且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要提高投入、产出之比,同时还应考虑净资产收益率等辅助性指标。该观点只是为了解决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的一种变通做法,其科学性尚待商榷。
4.关于息税前盈余最大化
以“息税前盈余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该观点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必须符合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兼顾各方利益,使“税后利润+利息费用+所有税”之和最大。但是,息税前盈余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利润,是没有扣除利息费用与所得税的利润。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总目标的初步构建
根据上述分析,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总目标应该是企业财务状况目标、企业财务成果目标和企业资本积累目标三者的综合。按照这一总目标的要求,企业既要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又要获取满意的财务成果,还要保持适当的积累水平。
良好的财务状况,是指企业具有合理的资本结构和拥有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需要的现金流量,从而能够维系较低的资金成本水平与具有较强的偿债能力。满意的财务成果,是指企业获得了较高的资本报酬率。适当的积累水平,是指企业在正确处理近期利益和远期利益关系的前提下,使自身保持长期稳健发展的留利水平。
设置企业财务指标的目的,在于考核与评价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按照企业财务指标所反映内容的不同,可将财务指标分为四类,即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指标和反映企业保值增值情况的指标。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对应于企业的财务状况目标;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指标,对应于企业的财务成果目标;反映企业保值增值情况的指标,对应于企业资本积累的目标。由于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是对企业资金周转情况进行考核与评价的指标,而资金周转的快慢取决于资金占用额和资金周转额的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又会同时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与偿债能力。所以,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既对应于企业的财务状况目标,又对应于企业的财务成果目标。概而言之,将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总目标界定为财务状况目标、财务成果目标与资本积累目标的综合,与目前企业所通行的财务指标体系的构成是一致的。财务管理目标必须具有可控性与可分解性,才能够在实际的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发挥作用。既然企业是通过一系列财务指标值的预设来体现财务管理目标实现要求的,那么,财务指标值预设的合理程度,也就直接决定着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
目标是系统目的的体现,是实现系统目的过程中的一个个阶梯。任何一个社会系统,其活动内容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复杂的。多样、复杂的活动内容,必然受制于多样的复杂的活动目的;而多样、复杂的活动目的,又必然使活动主体追逐多样、复杂的活动目标。企业所设定的财务管理目标能否实现,在于所设定的目标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在把财务状况、财务成果与资本积累三大目标同时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情况下,只要把每一项目标值都设定为一个合理区间,而不是设定为一个最优点,在三维坐标系中,就不难找到三大目标值彼此协调、相互重合的区域。这一重合区域中的任何一个点的三维坐标值的实现,都意味着三重目标的同时实现。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中等专业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之我见下一篇:浅谈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