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通过对胃癌CT表现的分析,评价CT对胃癌的诊断能力及价值。方法病人检查前禁食10h,检查前10min肌注 54-2 10~20mg,随即饮水800~1200ml,饮水时嘱病人尽可能不吞咽空气,上检查床后翻滚数次开始扫描。常规取仰卧位,对胃窦、幽门处病变加扫数层俯卧位。使用机器为飞利浦Brilliance扫描时间1~2s,层厚5~10mm,间距10~12mm。病变区加扫数层3~5mm层厚。自膈顶扫到胰头平面。结果CT能清楚地观察胃癌病变的全貌、病变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但显示腹部淋巴结转移及胃癌的定性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结论胃CT检查能首先发现病变,如结合胃肠钡餐、纤维胃镜及B超检查,能为临床及手术提供可靠的诊断与参考。
关键词:胃癌 CT表现 CT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1484(2011)12-0022-03
目前诊断胃癌的主要手段为胃十二指肠钡餐和纤维胃镜,但它们只能显示粘膜表面的病变,有一定的局限性,与其比较CT能补充不足,有独特的诊断优势。本文收集了我院2008年5月~2010年5月经CT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的胃癌,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情况
收集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经CT检查的胃癌31例,男22例,女15例,年龄41~ 8岁,平均年龄5 . 岁。全部病例CT检查前均有胃镜及病理检查资料,其中31例做过钡餐检查。2 例手术,11例保守治疗。31例均行CT平扫,其中21例经肘静脉团注法导入 0%泛影葡胺80ml增强检查。
1.2 检查方法
病人检查前禁食10h,检查前10min肌注 54-2 10~20mg,随即饮水800~1200ml,饮水时嘱病人尽可能不吞咽空气,上检查床后翻滚数次开始扫描。常规取仰卧位,对胃窦、幽门处病变加扫数层俯卧位。使用机器为西门子SMOATOM plus,扫描时间1~2s,层厚5~10mm,间距10~12mm。病变区加扫数层3~5mm层厚。自膈顶扫到胰头平面。
2结果
2.1 CT扫描总体印象
31例胃癌病例中,位于胃底贲门区3例,胃窦部19例,胃体部15例。CT表现为局限性或弥漫性胃壁向心性增厚,或胃腔内出现形态不规则之肿块影,大多以宽基底与胃壁相连向腔内生长,致胃腔狭窄,部分增厚胃壁的黏膜面有凹状改变。肿瘤钙化及坏死较少见,胃壁脂肪层消失为肿瘤向周边浸润征象。
2.2 胃癌CT征象
胃癌的基本CT征象有:①胃壁增厚:癌肿沿胃壁浸润造成胃壁增厚,主要是癌肿沿胃壁深层浸润所致;②腔内肿块:癌肿向胃腔内生长,形成突向胃腔内的肿块。肿块可为孤立的隆起,也可为增厚的胃壁向胃腔内明显突出的一部分;③溃疡:溃疡形成的凹陷边缘不规则,底部多不光滑。周边的胃壁增厚较明显,并向胃腔内突出;④胃腔狭窄:CT表现为胃壁增厚基础上的胃腔狭窄,边缘较为僵硬且不规则,呈非对称性向心狭窄,伴环周非对称性胃壁增厚;⑤胃壁异常强化:胃壁出现异常强化是胃癌的一个很有意义的表现。黏膜面病灶(如早期癌)在注射造影剂后35~45秒即可明显强化,而侵及肌层的病变,其高蜂时间则在黏膜面强化之后。浆膜及邻近器官受侵的CT表现为:①浆膜面光滑,胃周脂肪层清晰时,病理上大部分癌肿只侵至肌层,个别侵至浆膜下层,浆膜面尚未受累;②浆膜面毛糙,周围脂肪层密度增高,出现索条毛刺影。癌肿与邻近脏器间脂肪层消失,接触面凹凸不平是受侵的主要征象。
2.3 手术结果对照
2 例术前CT示胃壁局限性增厚,或胃腔内出现形态不规则之肿块,但浆膜面完整或有结节突出,胃壁脂肪层存在,与周围脏器无明显浸润,胃周未见融合成团之淋巴结,肝、后腹膜腔及腹主动脉旁无转移灶,均符合手术治疗。结果22例手术切除,切除率为84. %。其中2例判定为手术而未能切除,主要是由于病变侵犯大网膜、胰头及肠系膜淋巴结,CT未能显示。原因为患者过于瘦弱、胃肠蠕动、肠腔积气所致的伪影影响。另外4例列为不宜手术治疗,CT显示胃壁弥漫性向心性增厚,胃腔狭窄,其中3例病变侵犯胰腺,致胰胃脂肪间隙模糊、消失,肝内边缘模糊的低密度转移灶。腹主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周围间隙消失并见肿大淋巴结者3例,腹水2例,网膜淋巴结肿大者3例。结果4例行剖腹探查手术,仅1例被切除,切除率为25%。其中1例不宜手术治疗经手术探查得到切除,是由于术前将胃与胰腺反应性粘连误认为是癌肿累及胰腺。
3讨论
胃为实质中空器官,依其充盈程度不同而形态及胃壁厚度变化较大,过去,在胃疾病检查时,CT不是主要手段,近些年来,随着CT检查技术不断提高、改进及人们对胃解剖、病变深入了解,使CT诊断胃疾病的地位得到肯定,有关文献报道亦逐渐增多[1]。
胃癌是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消化道肿瘤的第3位。如果患者症状典型,经胃十二指肠钡餐及纤维胃镜检查,诊断并不难,但部分患者因肿瘤未引起胃腔梗阻或胃表面出血,无明显的胃部症状,病人临床表现以腹痛与腹部肿块为主,无法说出准确主诉,临床医生难以确定有效的检查方法,在这种情况下,腹部CT应为首选,本组病例情况大多如此,13例患者中,1例有腹部肿块而怀疑肝癌或腹膜后肿瘤,行CT检查发现胃部病变,再辅助其它检查得以确诊,说明CT诊断胃癌有一定的优势[2]。
据统计胃癌多发生于胃窦部[3],较少发生于胃底及胃体,典型表现为局部肿块、局限性胃壁增厚、腔内溃疡,发生于胃窦部者导致梗阻性胃腔扩张,沿胃壁弥漫性生长的浸润性胃癌则使胃腔狭窄,但本组病例较特殊,肿瘤位于胃窦部仅3例,大部分位于胃体及胃底。CT表现为胃壁增厚、胃腔增大扩张,或胃底巨大软组织肿块,故CT误诊为胃淋巴瘤及胃平滑肌肉瘤,说明部分胃癌表现酷似淋巴瘤和平滑肌肉瘤[3]。
CT胃十二指肠扫描除能显示胃病变本身的全貌外,尚可观察病变与周围脏器之间的关系,在我们的病例中,报告肿瘤向周围脏器侵犯均得到证实,其中1例出现膀胱浸润性转移,情况实属特殊。但观察腹部淋巴结转移有其局限性,本组病例仅显示1例腹腔与腹膜后淋巴结肿大,但手术所见全部病历均有胃周3组以上的淋巴结转移,分析可能是由于淋巴结紧贴胃及其它脏器,其间无脂肪间隔,密度差异不大,CT难以分辨与显示,另一方面,可能是对胃周淋巴结肿大缺乏认识,故该方面的问题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以便为临床和手术提供更可靠、更准确地参考[4]。
在CT诊断胃癌过程中,扫描前准备尤为重要,如果准备得当,可以显示较小的肿瘤及其他病变[5],当CT观察到病变时,需进一步明确病变与周围脏器之间的关系、腹部有无淋巴结肿大,并应结合纤维胃镜、胃肠钡餐、B超综合诊断,前两者可进一步细致的观察病变情况及活检定性,后者可以探测到<1cm之肝脏转移灶及小的淋巴结转移。除胃窦部局限性增厚、狭窄外,胃壁广泛性增厚及胃巨大软组织肿块不是胃癌的特征,易与淋巴瘤和平滑肌肉瘤相混淆[ ]。
综合分析本组病例误诊的主要归于以下几点:①临床表现不典型,13例患者中仅2例出现呕血及柏油样大便的胃癌常见症状,大部分患者以腹部包块就诊;②部分患者年龄较轻;③肿瘤生长的位置特殊,13例患者中有9例肿瘤生长于胃底及胃体部,仅2例生长在典型的部位;④肿瘤侵犯部位较深、瘤体较大,一般胃癌生长部位为粘膜层及粘膜下层,晚期才累及肌层,但为局限性;弥漫性胃癌,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则因纤维组织较多使胃腔缩小,而本组病例胃壁全层增厚,胃腔扩大,或表现为巨大之软组织肿块,该点是我们将胃癌误诊为胃其他恶性肿瘤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本组病例的总结分析,我们认识到相当部分胃癌的表现不典型,容易引起误诊,在今后的诊断时应结合年龄、病史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加以鉴别。
参考文献
[1] 刘斌.胃癌的CT诊断(附2 例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4,14(2):158~159.
[2] Minami M,Kaqauchi N,Itai Y,et al.Gastric tumor:radiologic path ologic correlation and accuracy of T staging with dynamical CT[J].Radiology,1991,18 5,113~118.
[3] Kazerooni EA,Quint LE,Francis IR. Duodenal Neoplasms:Predictive Value of CT for Determining M alignancy on Tumor Rescetability.AJR,1992,159,303.
[4] Scatarige JC,Disantis DJ.CT of the Stomach and duodenum.Radiol Clin North Am,1989,21, 81.
[5] Cho JS,Kim,Rbo SM. Preoperative Assessment of Gastric carcinoma:Value of Two-Phase Dynamic CT with Mechanical IV Injection of Contrast Material.AJR,1994,1 3, 9.
[ ] 龚建平,高金保,周洁暇,等.CT诊断十二指肠病变的技术要点[J].中外医用放射技术,199 ,12 ,80.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介入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践与体会下一篇:左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细菌性肺炎患者200例临床疗效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