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也就是意境。“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核心,也是中国美学和文艺理论的重要范畴。与“境界说”密切相关的,王国维还提出了诗人修论和文学发展观。纵观王国维“境界说”,概括而言,即是强调提升创作主体境界,从而提升作品境界之说。
【关键词】:《人间词话》 境界 境界说 艺术特征
一、境界的涵义
在《人间词话》中,作者以“境界说”为中心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宏观与微观、抽象具体和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中,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意境”这一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集中讨论了意境的发展演变、美学本质、内在结构、创造和欣赏及其哲学基础等问题。通过意境范畴的研究,揭示了中国古典美学的民族特征。
何为“境界”?王国维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①可见,“真景物、真感情”,是王国维给“境界”所作的解说。
那么,什么是“真景物、真感情”?它的具体要求又包括什么?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为什么?因为这两个字使诗有了直观的画面,有了气氛,有了美感,有了生动的形象与诗人喜悦的情怀。
王国维又说,“古代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不能与于第一流之作者也。”这是说,好的“境界”又须有“言外之味,弦外之响”,即要含蓄、深远,具有诱人的美感,能引人产生广泛的联想。又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
总之,王国维的所谓“境界”,指的是有真切的感情,有生动的画面,情景交融,形象鲜明,具有耐人玩味的魅力,富有美感。
二、“境界说”的涵义
王国维把“境界说”细化为诸多“元素”,如“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王国维说,“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有我之境也。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这里的“无我”是从物我两忘、浑然一体的意义上说的。有我之境,强烈激越之情占主导地位,但情已外化为景。无我之境,赏心悦目之景占主导地位,但景后隐藏着情。王国维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并非“有”与“无”的区别,而是“显”与“隐”的区别,二者都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是有我之境仿佛是一种人工妙合,无我之境仿佛是一种自然浑成,后者更高一层。前者多用拟人化手法,直接显示诗人的情怀,后者通过对景物的巧妙点染,使之淡然呼应,看似把与自己无关的景物的直觉诉诸笔端,实则是作家通过对景物的客观描绘,渲染点化出特定的氛围和境界,从而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境界说”包括境界的基本涵义、创造过程、形态种类和艺术表现诸方面。王国维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真景物与真感情应该融为一体,做到“以景寓情”“意与境浑”“意境两忘”“无我一体”。既写真景物又抒真感情,把逼真传神的写景和真切诚挚的抒情有机统一起来,这是境界的基本涵义。王国维说,“原夫文学之所以有意境者,以其能观也”。境界产生于诗人审美静观的过程中。“一切境界无不为诗人设,世无诗人,即无此种境界。”诗人的审美感情移情于审美对象,诗人的心境融入、浸透于物境之中,于是境界产生出来了。只有具有敏锐艺术感觉的诗人才能捕捉住它,并且运用“不朽之文字”把它刻画出来,从而激起读者心灵的共鸣。
王国维总结他人成功的创作经验所描述出来的“境界说”让人大有顿悟之惊喜,因为它是天人合一思想在诗歌创作中的发现和体现。
三、“境界说”中的艺术特征
“境界说”表现出王国维对艺术的本质特征有相当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也是对中国美学和文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与“境界说”密切相关,王国维还提出了诗人修养论和文学发展观。他认为伟大的诗人必须有高尚的人格,人格卑下者不可能创作出伟大的文学作品。诗人既要体察生活的局部,又要纵观生活的整体,既要生气蓬勃,又要思之高远。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忍不拔,百折不挠,进行长期、刻苦修养和探求。所以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的“境界说”,即强调提升创作主体境界,从而提升作品的境界。
此三层境界说,蕴含深邃的哲理,诚可谓“境界层上,一步一层天”,启迪人们超越艰难险阻,追求和实现自己的美的理想和境界,建构高层次的精神家园。
中国古典诗词文赋,是中国农业文明的产物,它的所谓颓势,是工业革命和现代化的结果,但“境界说”不能被取代,它已延伸到人格修养、人类品格领域,即人的思想境界、精神境界等,以文化内涵论,它远远高于西方的炫耀、争夺和强力称霸哲学,而以和谐、礼让、大同的思想,以文化崛起的态势来展现民族精神,“境界说”又超越民族性的界限,本质上体现着人类共有的高尚精神品格。
注释:
①王国维.人间词话[M].滕咸惠,译评.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
参考文献:
[1]王确.美学概论[M].长春:吉林文学出版社,200 .
[2]刘奇文.宋词三百首赏析[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盛广智.宋词名篇赏析[M].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吉林艺术学院图书馆
(责任编辑:贺秀梅)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浅析艺术创作中的“撞衫”现象下一篇:浅谈数字时代插图艺术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