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教育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也是培养创新思维、创新型人才的途径。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创新能力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在新的课程教学理念指引下,语文教学课堂呈现出多模式,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局限在教会学生基础的语文知识,而是把语文课堂作为一个丰富多彩的舞台,一个生活的浓缩片段,一个理想展翅的天空,学生在多模式下的语文教学课堂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从被动学会向主动学习转变。
一、情境式的语文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使以往简单的我教你听转变成一种互动的教学模式。
(1)激发情感。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殷切地期待学生,坚信学生一定会成功,是真正引导学生开启智慧大门的闪光的金钥匙。只有在教学中真心真意地爱学生,才会给学生创造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良好成材环境。在课堂中,充分运用语文的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愉快学习,教师就会捕捉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多给学生鼓励,理解他们、公平地对待他们,平易地、诚心地与他们交朋友,从而准确把握学生的情感脉搏。因为学生会从教师的爱中获得信心,获得力量。这种信念往往转化为一种积极向着教学目标的驱动力。
(2)训练感觉。创造在某种意义上是形象思维的产物。实践证明,感觉的训练,使学生对周围世界日渐留心敏感,因而拓宽了他们进一步认识世界的通道,并成为他们的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注的精神、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高度的概括力创设情境。从各方面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起学生学好语文的情绪。
(3)融入情境,在体验的乐趣中陶冶情感。情境教学是一种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使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互动,从而达到“以情动情”的效果。例如:语文口语交际《我爱吃的水果》当中,我创设了“水果超级市场”的情境环节,让学生把自己日常生活当中遇到的用到学习当中,自己推销自己的水果。通过活动学生情绪高涨,达到了口语交际的学习目的。
二、以质疑提问的语文教学模式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的创造力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创新的精神,另一方面是创新的能力。课堂是学生创造力长大的主要园地,课堂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在想象的基础上让学生发挥创造力,学生最大的乐趣也在于幻想,每一个学生的心都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教师的教学应着眼于童心的释放,鼓励儿童好奇心的张扬,使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发展。
三、活动型的语文教学模式
(1)语文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在创新教育的语文课堂中,把语文知识紧紧的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因为有生活,才有感受:有实践,才有体验。教师应根据语文活动内容,适当安排一些实践活动,并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体验。
(2)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创造能力。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要根据年段的不同、课文的内容和形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要把行之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形式引进课堂教学。画面感强的课文可以读读、画画,诗歌可以读读、背背、唱唱,童话和情节曲折的故事可以读读、演演。学生在画、唱、演中,不仅能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情感的体会,而且能发展语言,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综合型的语文教学模式
(1)把音乐带入语文课堂:音乐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作用,能调动人的情绪反映。在语文课中相应地引用音乐。将更好地辅助教学。如欣赏课中,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古画名诗,如痴如醉的乐音乐无形牵引我们的思想进入画境,感染诗中的精神,画中的韵律,更强烈地激发感情,不仅使学生感情上产生共鸣,并且提高了审美情趣。
(2)把美的感受带入语文课堂:美术通过造型视觉艺术去传播文化思想,文学则利用文字,两者目的相同,只是表现手法不尽符而已。在语文课中,利用优秀的文学作品(故事、诗歌、散文等),优美的语言与画结合,积极调动学生思维,仿佛身临其境,带着作品意境的整体印象,再联想。再遐想,由此培养想象能力、创新意识。例如:在学习完《海底世界》一课后,我让学生把刚才课文中学习到的海底美景、在融入自己的想象,把它画下来,学生通过绘画,既对学习的课文知识进行了巩固,又发展了自己的创作意思,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与自己的实践当中。
多模式的语文教学课堂是创新教育的一个展示平台,通过多模式的语文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探究力,从而达到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高初中语文教学衔接的对策研究下一篇: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之我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