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沙坪坝区名校联小是一所股份制民办学校,办学八年来,生存与发展,服务与特色、管理与质量,始终伴随扬鞭奋蹄的名校联小人。在守望与寻觅中,学校探索自加压力、自求生存的发展之路,响亮地提出“向精细管理要质量,以优质服务创特色,用一流质量求生存”的口号,探索精细的教学管理的路径和模式。
一、树立“两观”,在精细管理中彰显生命色彩
顾名思义,精细管理就是精心、细致、周密、科学的管理,落实到操作层面就是清晰地实施分级、分层、分类、分科、分岗的管理。而管理是一种物化手段,学校则是师生共建的生命体。教育是要讲生态的。教育生态的和谐,首要的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景仰生命,倾心于生命的进行与发展,对于组成这个生命体的学生、教师、家长和校长,倾心地给予生命的张力、个性的解放。在膜拜生命的学校精细管理中,“精心”既是一种服务,更是一种引领,以此来推进学校全面工作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辅助师生的生命进程不仅生机勃发,更能持续恒远。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把学生观、教师观作为学校精细管理的基石。
(一)学生观
“生本位”是我们精细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学习中,需要学校尽最大努力地关注,并为其铺设德、智、体、美各育长大的营养园地,而学校兼负的责任更重、更大!因此,学校的每一个管理举措,都应该思考学生获益的是什么。
“生本位”,是教师角色换位,是学校工作的目标在教学管理中的具体体现。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是学生长大的具体作用者,教师工作的唯一取向只能是学生的长大。因此,学校必须精细地指导教师按照少年儿童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不断地施加各种积极要素,哪怕是课堂的参与,提问的探究,课后的拓展,社会的观察,都要精于研究,精心实施。只有学生发展了才是硬道理。
(二)教师观
让教师在精细的过程中管理中去体验并发展,教师不仅仅是奉献者,还应该是学习者,是实践家,更是在自我生命的跋涉中去探索、去改变、去提升的研究者,教师要用心去熔铸孩子,用智慧去丰泽孩子,用创新去凝炼孩子们的人生。
同样,教师在呕心沥血耕耘之后,还应该收获:收获孩子的长大喜悦,收获在师生共同参与的体验中那份豪迈,让教师的生命之树一样昌盛与长青。教师也在学生长大过程中,生成自己的经验和成果。
基于“两观”基础上的精细的教学管理,是为了学生――他们需要长大,需要开发潜能;是为了教师――他们需要实现自我价值和积极有效地去开发学生的潜能;是为了家长――他们需要共同参与培植和见证孩子的长大;是为了校长―他需要发展、创造,用自我的变革与牺牲,去全力培植生命的活力。
二、遵循原则,突显精细管理的朴实品质
精细的教学管理需要学校实施“专业控制模式”的服务型管理。专业控制模式,是以国家对学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为准绳,并遵循基础教育的基本规律,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结合校情、师情、生情的一种学校常规管理形态。这种管理模式须用信息论进行反馈与统筹,监测学校常规管理工作全过程,适时进行调控,并直指目标的实施与落实。
学校精细化的教学常规管理,已是常态化的工作模式了。并遵循以下原则:
(一)规范性原则
规范性遵循的标准是课程改革的各项要求和区进修学院拟定的各项“规范”及管理指标。学校规范性教学按周期分类别全程进行调控、调研、指导、学习、反思、矫正、发现、总结。
首先,学校利用老教师专家团队这个独特教育智力人力资源分科把关指导,并有具体分工。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刘致哲与一批小学语文优秀老教师全程进行语文学科常规管理的引领、指导、研讨;中学高级教师、小学数学教育专家欧祖德、小学数学教育专家郎忠玉、陈显元等一大批老教师把控数学科的常规管理进程;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小学语文教学专家虞孝亲亲自执掌英语学科的常规全程管理;小学高级教师苏显素,主持学校体育科,并依靠小学体育教学专家夏显清老师对学科执行常规管理。其余学科均有教学骨干教师参与过程管理。校长全面参与,全面掌控,并亲自指导常规管理工作。
其次,学校考虑到了每个学期周期性的工作,做了常态性的安排。
假期,对全体教师进行新学期前的常规培训,尤其是新教师,一年级新组合的年级,要进行专项“学前培训”。还有分科、分年级的“学前培训”。名校联小的假期宁静、有序又热烈。“功在事前”让学校收获着硕果。
开学,全校全科检查教师准备并拟定的教学计划,并给予评价和集体反馈。同时检查教师的学科教案,掌握个性基本情况和整体状况,并及时交流情况。在交流、比较、修正、补充中学校正常、规范、有序而又主动地进入新学期。
听课,既是管理者的职责,也是每个教师必须参与其中的工作。一种是听“随堂课”。“随堂课”是管理者进行“面”的了解及平时状况的掌握。听课必对教师在课中为达成教学目标,如何对学生进行启示和引导,有哪些有效手段和环节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及课堂学生为主体的活跃程度,然后互相探讨并作出讲解和评价。在课堂反馈的信息中,去捕捉成败。
听课,还包括每个学科教研组进行专题准备的研究课,坚持“说、上、评、测”一体化过程,对有效环节进行肯定推广,对无效环节进行分析和纠正,对学生课堂生成进行研究和评价。
学生辅导环节贯穿课堂中和课后,我们提出的是“保优扶差”。辅导优等生讲究的是针对个性的需求和提高,上不封顶。对差生则是“保底促升”,对有差距的学生更要多一些关注和帮助。因此,八年来,我们确保了优生质量,在中学展示了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的优势,而有差异的学生也各得其所,以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走进了中学,甚得家长满意。
作业的安排设计包含了合作互补的成分,要求注意体现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强化巩固,又要重视运用和拓展,并长期坚持分年级作要求,限时限量,分层要求,不能加重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作业批改有检查、有评价、有记录。
学生成绩的测评是严肃而认真的,学校考务组进行了严格的纪律把控,任教老师基本不能参加本班学生考试的监测考查,在阅卷结束时可以审卷,可以申诉改变批阅,但不能自己动笔修改。
期中、期末的考查质量分析人人必做。学校再组织大会发言,并作权威性的质量分析。质量监测与分析,是在理性指导下的实践活动。
(二)针对性原则
学校常规管理根据校情,依据优势,发挥强项,针对教情,针对教师的困惑和困难,并抓住重点,教学研究和指导都有的放矢地进行。比如语文,针对教师薄弱进行教研,并进行年段比较同类教学的差异,采取同课异教的探讨,效果很好。数学科则让教师在课型研究上着力,从新授到练习、复习课,从概念建立到技能提升分类进行指导和研究。英语科则从教师结构现实状况进行一般常规性训练,到学生听说读写能力闯关和教师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上进行集体学习、研究、课堂展示。因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常规管理和研究,教师变化大,提高明显,学生也学得轻松和快乐。
(三)生成性原则
这是让学生、教师在学校“人本主义”的教学常规管理中,能生成自我长大的知识与能力,培养积极的人生观,铸成动手的技能。所学所研的东西,能内化并能迁移,同时能创造性地运用。
(四)活动性原则
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绝不会只是教条主义地学,条条并照搬书本,而是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尝试性研究,实践活动注意动静结合,就是静下心来学习、思考、策划,还要行动起来进行研讨、准备、“实战演练”。还有个体与群体的结合,分散与合作的结合。这样形式多样的活动实践,丰富了每个教师的体验,并让学生分享了教师长大这份成果。
落实原则就是要在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中,极力做到科学策划、精心实施、严密把控、细心观察、严肃验收,达到教师长大、学生发展的目的。同时,真实地实现“课堂教学讲效益,减轻负担看质量”。
三、平等合作,尊重多元主体的主动建构
管理是一门复杂的艺术,这不仅仅是一个技巧问题,更重要的是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要发挥精细的教学管理功能,促进师生生命的丰满、圆润与张力,需要高度关注教学活动参与者的主动建构。
首先,在教学管理中建构起管理者与教师平等合作的关系。因为教师不仅仅是“蜡烛”、“付出”,不仅仅是“给予”,还应该被关注,被关爱,有吸纳、有收获;因为教师不能只是“忍辱负重”、“进德修业”,还需要“载誉归来”和得到“由衷的青睐”;因为教师不仅仅是研究型,更应该是发现型,去更好地塑造学生的精神生命。
其次,在教学管理中建构起师生平等的合作关系。学习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活动的主体是学习者本人。只有彻底转变教师的角色意识,抛弃家长作风、师道尊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平等、合作、共进、共长的平台上,才会主动学习,揽阅智慧,陶冶情操,发展个性,进而养成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习者、实践者和创造者。
学校构成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这两重主体关系的构建,无疑积极地促进了精细的教学管理中各项指标的实现。学生和教师在学校精细化管理中学习、工作,各有所得,在长期的砺炼中,生命总是伴随收获与进步。“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充分体现,学校的理想追求变成现实。
虽然,我校是一所民办学校,但我们有尊严。这种尊严是对国家的忠诚,是对人民的责任,这种尊严是对孩子倾力的关注与倾心的培养,是对家长挚诚的回报!名校联小人是站在时代前沿的探路者,并将永远用尝尽苦难、阅尽苍茫,又揽尽甘甜的耕耘,与教育界的同行,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挥臂又创新地努力前行。
(作者单位:重庆沙坪坝区名校联合外语小学)
(责任编校:白水)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浅析当前农村环境现状及污染治理对策下一篇:谈和谐班集体的创建和有效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