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市红牌楼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有着九十多年的办学历史,前身系一所乡镇中心小学,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被评为成都市农村窗口学校,多年来为乡镇农村学校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2001年,学校通过对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的深入分析,把学校发展与城市发展结合起来,根据学校教育的连续性和学校发展的阶段性,制定了“做农村教育城市化发展领头学校”的战略目标,在学校管理上以管理改进的思想理念为指导,适时跟进改进策略,实现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一、三大管理演绎学校管理改进
概括地讲,成都市红牌楼小学实施10年的管理改进,可分为三个阶段。
1.加强制度建设,实施制度管理,提升学校规范化管理水平。制度管理就是学校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法规,依据学校工作任务和内部管理要求,构建有效的制度管理机制,使学校各项工作进入科学规范的轨道,实现学校管理的良性循环,从而提高办学效益,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面对农村学校向城市学校的转型,其首要任务是改变学校传统的相对落后的观念和做法,完善现代学校制度,加强制度管理,促进学校规范化建设。其中,学生的现实状况和发展需求,是学校必须最为重视的内容。红牌楼小学位于原城乡结合部,在城市化进程中逐渐向城市市区过渡,但是历史原因、社区环境、家庭环境和家长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学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想意识还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表现出礼仪意识淡薄、行为表现不稳定、基本礼仪知识缺乏的问题。基于此,学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2001年9月提出了“以礼仪教育为切入点,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夯实做人基础”的德育工作新思路,制定了《教师工作指南》《礼仪教育特色课程构建制度》《礼仪教育教师培训制度》等规章制度,其中《教师工作指南》包括学校发展纲领、岗位职责、管理制度、管理办法四大部分 5个项目。这一举措促进了“以礼育人”的学校特色制度建构。随着“以礼育人”学校特色的建构,提高了学校管理水平,促进了学校全面发展和层次的提升。2003年10月学校代表成都市一千七百多所中小学参加了“成都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巡礼”活动,二十多家媒体参与集中宣传报道,2005年学校成功创建了“成都市义务教育示范校”,历史性地实现了由城郊学校向城市现代学校的转型。
2.突出人文关怀,实施人本管理,促进学校现代化建设。学校有效实施制度管理,能使学校建立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这对学校从农村中心小学转型为城市现代化学校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这种管理常常是以“物”为本、以“事”为本的管理,因而可不能使人的智能、优良品性得以主动释放。任何学校,“物”要人用,“事”要人做,只有突出以人为本,突出人的主体地位,把人置于一切管理要素的首位,才能理顺关系,抓住管理本质,取得最佳管理效果。如果从教师人力资源的特殊性看,作为生命体的教师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大多数教师有着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成就动机强烈,希望展示自己的才智,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期望得到关爱和认可;而且教师属于知识员工,工作过程难以监控,劳动成果不易衡量,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信息的接收与处理,都需要较高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人本管理能培养教师的主人翁精神,使教师真实感受到人文关怀,把学校当作自己实现理想的家园,满足精神需求,促进身心发展。
因此,在规范化的制度管理基础上,学校积极实施人本管理,成为指导学校第二阶段学校管理改进的重要理念。在人本管理思想主导下,柔性管理、教师参与管理、教师自主管理成为现象们的必然选择,“学校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成为了现象管理服务的宗旨。
通过柔性化管理的实施,淡化垂直等级观念,实现组织结构扁平化,推行弹性坐班制,有差异地设计职业生涯发展计划,采取柔性化激励方案,注重感情激励,说服多于命令,诱导多于强制,肯定多于否定,心理重于物理,使绝大部分教师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被认可,达到心理的满足,从而愿意为学校发展多做事、主动做事、积极做事。现在,老师们通过各种方式为学校献计献策,主动承担事项,替学校分忧解难。
通过教师参与管理,实现管理民主,培养教师的参与意识,提高教师的参与能力,充分享受参与管理权,同时教师也自觉承担为学校尽职尽责的义务。
通过教师自主管理,倡导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主发展,从而实现教师管理由外控变为内控,由他律变为自律。
近几年来,学校在“人本管理”理念指导下,通过上述柔性管理等措施,调动了教师的内在积极性,为教师施展才能提供了平台、舞台,从而促进了学校新发展,促进了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提升。学校在“礼仪教育”特色基础上,结合新的发展需要,积极实施以“养正启慧”为核心价值观的国学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博学多才的现代红孩子”,取得良好效果。2010年,学校先后被评为成都市国学经典诵读示范学校、成都市语言文字示范学校、全国“中华诵•经典诵读”试点学校、全国特色语文示范学校,武侯区“教育现代化先进学校”。
3.重视多元交流,实施跨文化管理,促进学校教育国际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中小学、职业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有专家指出,学校教育需要在跨文化理念指导下实施学校人本文化创新,不断升华文化管理内涵,推动学校和谐发展。同时,在学校内部由于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教育工作者组成的各种教育小组,面临着文化差异造成的不同工作态度和追求,学校管理者有着不同的管理方法、技巧和经验,各主体有着不同的语言、教育方式、宗教信仰等。因此,学校实施跨文化管理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学校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
红牌楼小学在区教育局的领导下,近年来,分别与新加坡和英国的多所学校建立了友好学校关系,同时开展了互访交流活动和课程共建项目。学校和英国维克菲尔德市戴恩•罗伊德小学的课程共建项目“社区点亮生活”行动方案,双方学校同时获得英国大使馆教育处颁发的“优秀社区行动计划”奖。
实施有效的跨文化学校管理,不仅能让我们在参与学校国际交流合作中取得应有的成效,同时也能进一步形成学校新的文化管理力和竞争力,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位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的提高学校内部的运作效率。学校原以“行礼仪之举,养仁爱之德,博成才之识,展个性之美”为特色育人目标,通过开展国际教育交流,拓宽了视野,增强了自信,学校将育人目标定位于培养“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博学多才的红孩子”。
在参与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中,我们感受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各有各的传统文化,都有值得相互学习的文化优势,当然,文化矛盾和冲突也无处不在。如何既保持本土文化优势,又能吸收外来文化精华,这就需要学校在实施跨文化学校管理中,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避免偏见。在确立学校文化时,学校校长应该学会用中性词来描述与文化相关的事物,尽力消除文化偏见。文化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之分。二是包容其他文化。在国际交往活动中我们必须学会包容不同文化。三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意识是文化管理者的必备素质,同样也是学校跨文化管理者的必备素质。四是注意细节。因为,对细节的处理能体现一个跨文化管理者的专业素养。五是在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双赢的文化,达成一种平衡。这种价值观必须具有开放性、兼容性、持久性等特点,把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化的优质要素加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学校文化,在这个新的融合式的学校文化下进行跨文化管理,会给学校带来更大的发展。
二、实施学校管理改进的几点体会
1.实施学校管理改进,有利于学校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学校管理改进要求我们要正确把握学校发展基础,了解学校的传统优势是什么,需要改革的弊端是什么,只有把学校教育管理的优良传统与改革确实存在的弊端结合起来,才是学校教育管理创新的关键。换句话说,学校管理创新,要以过去的实践为基础,创新是在前人基础上的一种超越,它不是割裂历史,不是否定。不坚持继承,只一味地强调创新,就容易将好的传统、好的经验、好的制度抛弃,学校工作就会缺乏连续性和制度政策的连贯性,就会缺少发展和前进的根基。
2.实施学校管理改进,有利于学校管理者把握创新方向,明确创新目标。学校管理改进是在学校原有基础上的改革变化,改革的内容大多是不能满足当前实际和发展需要的不足和弊端,而这些不足和弊端是在有明了的学校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的条件下产生的,因而,实施学校管理改进,管理者不容易盲目行事,只要坚持实施学校管理改进往往就能收到较为理想的管理效果。
3.坚持学校管理改进,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学校特色,形成学校文化,促进学校稳步发展。我们知道,学校管理改进具有继承性、创新性和发展性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学校管理创新不可能今天抓一个特色,明天又出另一个亮点。实施学校管理改进,一定是在继承和发扬学校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根据师生发展需要,不断改进优化管理思想和方法,因而学校优势项目会不断得到巩固、提升和发展,学校特色会更加突出,学校文化会得以传承,促进学校稳步向前发展。
(作者系四川成都市红牌楼小学校长)
(责任编校:白水)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谈和谐班集体的创建和有效管理下一篇:新时期农村小学学校管理之我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