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个农村小学校长,带着对事业的追求,对教育未来的憧憬,笔者在学校管理中不断创新发展,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农村教育基础教育的道路,使农村教育也可以挂帆远航,使农村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健康愉快地长大。笔者就新时期如何加强农村小学学校管理提出浅显的见解,公供参考。
一、转变观念,完善约束、激励制度。农村学校受各种条件的限制,等、靠、要的思想工作较为突出,建立管理有序、有章可循、有制度可查、规范办学行为,校长要有积极的态度。不但要知道“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才能做好”“什么心态下才能做好”更需要奋进的勇气和拼搏的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师对民主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他们是不喜欢领导盛气凌人的训斥和简单粗暴的管理,也不喜欢领导放任自流的管理,摸索一些新的适合于我们自己的管理方法,观念的转变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需要时间反复磨合,需要有一个逐步认识和接纳的过程,校长要努力摸索出一条适合农村学校管理之路,缩短与城市学校的差距。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使大家心情舒畅和睦共处,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让山区的教育管理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因此,学校管理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各种机制,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一是建立完善业绩考核办法,使工作量化、细化、目标化;二是将考核内容全面化、办法科学化、过程公开化,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三是建立合理的内部分配机制,加大奖惩力度,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激励有效劳动。
二、用多种形式提高农村教师综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农村师资的队伍建设,是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关键。农村基础教育在现有的情况下,要全面实施新课程,进行基础教育改革,首先要加强老师的培训,提高认识掌握新的教育方法。我校地处乡镇,教师队伍不稳定,据统计三年学校就调走了18位教师,几乎是培养成骨干的老师一个就调走一个,但也不能说培训没有成效,恰恰相反,说明我们取得了成效。这主要是学校根据老师不同特点,帮助他们制定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学校不搞“齐步走”的倾向,造成部分老师被动参与,没有实效。所以教师只有准确定位,个人才能得到发挥,才会享受快乐,体验成功,教师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不同问题。作为管理者要适时对理论、实践等方面进行指导。对于好的经验方法及时鼓励,总结推广,对于存在的问题帮助其分析解决,给予其创造的机会,提供舞台,展示其才华,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有效的活动能凝聚人、激励人、鼓舞人。学校要广泛开展以“争当岗位名星”、“争做创新能手”为主题内容的竞赛”活动。举办优秀教案、优质课、优秀论文评比活动,在广大教师中掀起比、学、赶、帮、超的工作热潮。深入开展骨干教师“带徒传艺”活动,对青年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理论、教学技能、教学研究的“传、帮、带、导”,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提高业务水平,早日走向“成熟”。大力鼓励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式。
三、深化教学改革,走特色办学之路。农村学校从长远目标来看,应该创出学科特色,以求社会与家长的认可。我校在学校文化建设上下功夫,厚积薄发,形成良好的具有真正内涵的校风、教风、学风,学校教育教学成绩名居全县第一名,学校的学生数从几年前100人增至1100人,这主要是归功于优化课堂教学,推行素质教育必须首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老师角色定位为“学生的服务者”和“教育活动的调控者”。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过程,必须围绕“交流――互动”的核心,建立“交流――互动”的课堂模式。通过师生交流、教学互动,深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在研究性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要下决心摒弃旧观念老教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优化教学过程,形成交流――互动式,启发――引导式,讨论――探究式,开放――发散式等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此应对“新课程、新教材、科目多、课时少、任务重”的教学局面,从而达到“少课时、轻负担、高效率”的教学质量目标。
“没有评价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唯分数论的教学评价体系已非改不可了。我校建立了一个既有量化数据,又包容思想道德、业务能力、学生评价、社会家庭评价等多元因素的评价体系。
四、建立与外面联系,努力办好学校。实现资源互补,提高广大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谋求与城区学校对口帮扶,让城区学校充分利用师资水平,教学设施等优势帮助和带动我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校长必须明确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并要与家长建立一种亲切、友好的关系。并能为家长提供相应的学校教育资源,组织家长教育活动,支持并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使各项活动在时间上保持连续性,在效果上相互强化和促进。
以上是我对“农村小学学校管理”的肤浅认识。我期盼着在未来优质小学学校管理的行列里,我也能创造出农村小学学校管理一片蔚蓝的天空。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市全州县绍水镇完小)
(责任编校:白水)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学校管理的务实创新下一篇:忠诚度考验学校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