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

[复制链接]
查看: 980|回复: 1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561
发表于 2020-5-27 14:3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玉米丝黑穗病又称乌米、哑玉米,是我国春玉米区重要病害。最明显的症状是从玉米第4~5叶期开始出现与叶脉平行的黄白条纹1~4条,最终使整个果穗变成一团黑褐色粉末,造成玉米减产,甚至绝收。
  一、症状
  苗期症状多在4~5叶期以后开始显现出来,为六种类型:笋状型,茎扁、下宽上尖、竹笋状;矮缩丛生型,矮缩丛生、分蘖多;黄条形,叶上有纵行黄条;畸形茎扭形,株畸形、茎扭;叶片异常型,叶硬挺厚、叶色深、叶面不平;顶叶打卷型,雄穗抽不出、顶叶扭卷。苗期病状也表现出叶形异常,叶上有纵形黄条;在某些染病幼苗第四叶至第五叶片和沿中脉上出现褪绿小斑点,直径l~2mm,树木3、4个至数百个,叶硬挺厚、叶色深、叶面不平,雄穗抽不出、顶叶扭卷。
  玉米丝黑穗病最典型的症状是在雌穗上形成特异的黑粉孢子堆。感病的雄穗一般外观较短小,基部大而顶端小,不吐花丝,整个果穗变成一个大的黑粉包,外面包被白膜。前期白膜不易破裂,黑粉不会外露;后期白膜破裂,散出黑色,里面还有丝状物(退化的叶部维管束组织)。有些植株感病后也会在雄穗上形成黑粉孢子堆,受侵染的雄穗分支和小穗增生,形成紧实的雄花序,小花变形,基部膨大,影片增生成叶状,一个或多个小花被黑粉孢子堆取代,但不形成菌瘿。有时旗叶增生将雄花序包被,被侵染的雄穗不再产生花粉。
  二、病原菌
  1、病原菌。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原为孢堆黑粉菌。又称为丝轴黑粉菌属担子菌病。丝轴黑粉菌有两个专化型,玉米丝黑粉菌仅能侵染玉米,高梁丝轴黑粉菌主要侵染高梁,对玉米的侵染率很低。丝轴黑粉菌在不同类型玉米上进行致病力和酸性磷酸和脂酶同工酶试验,初步认为国内玉米丝轴黑粉菌有5个生理小种,其中1号生理小种为优势小种。
  2、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玉米丝黑粉菌的冬孢子(黑粉)为原壁孢子,离体于燥贮藏菌粉的侵染力可保持5年。冬孢子在土壤中的生活力为3~5年,到第5年仍可致病,冬孢子的萌发不需要生理成熟和休眠等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即可萌发。
  丝轴黑粉菌冬孢子的萌发受多种因素影响。萌发温度为11~33℃,最适宜温度为25℃,与玉米幼苗的生长温度一致。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冬孢子萌发,低于10℃则不能萌发。冬孢子壁的最外层是己糖聚合物,因此中性或偏酸性的条件有利于冬孢子萌发,偏碱性条件则抑制冬孢子萌发,最适PH为4~ 。冬孢子对光照敏感,连续黑暗48~12小时促进冬孢子萌发,连续光照则抑制冬孢子萌发。较低或中等土壤含水量有利于冬孢子萌发,这可能是由于较干旱的土壤中氧气供应良好所致。多种糖对冬孢子萌发有不同程度的激活作用,其中木糖、果糖、甜菜糖和蔗糖的激活作用较好。某些浓度的有机酸对冬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如质量分数0.1%的VC溶液有利于冬孢子的萌发,而0.2%的VC溶液则抑制其萌发。
  三、发病规律
  玉米丝黑穗病的传染途径有土壤、种子和带菌的粪肥。土壤是最主要传播途径,从玉米种子萌发到幼苗 叶期间,土壤中的病原菌都能从中胚轴、胚芽鞘、幼芽和幼根入侵。侵染高峰是出苗至2叶期,有效侵染点是幼苗的分生区。种子表面带菌也可侵染,但侵染率很低,是远距离传播的侵染源。
  玉米丝黑穗病是系统侵染的病害,无再侵染现象。病源菌侵入幼苗后,菌丝系统地发育侵害未分化的花器组织,到成熟期被侵害的花器组织部分或全部发育为黑粉孢子堆,中温(21~25t)和土壤干旱有利于病原菌的侵染。我国北方春玉米区播种季节的低温和干旱延长了种子萌发到出苗的时间,延缓了幼苗的生长,因而延长了病原菌的有效侵染时间,增加了侵染机会,易造成丝黑穗病的爆发和流行。
  四、防治
  1、种植抗病品种。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玉米杂交种抗丝黑穗病的鉴定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的抗病性有显著差异。杂交种的抗病性主要由亲本自交系的抗性水平决定,因此最好双亲都高抗后抗病,尽量避免使用感病亲本,更不应使用高感亲本。丝黑穗病是国内北方各省区玉米品种审定中的控制性病害,如黑龙江省规定审定的玉米品种丝黑穗病接种鉴定病株率小于25%,田间自然病株率小于3%,因此通过审定的玉米品种都对丝黑穗病都有一定的抗性。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和种植经过审定的抗病品种。
  2、药剂处理种子。必须选择内吸性强、残效期较长的农药才能有效地防治丝黑穗病。常用的有立克锈、唏唑醇和戊唑醇等。三唑醇的防治效果虽好但易对种子产生药害应谨慎使用。市售的玉米种衣剂不一定都含有抗玉米丝黑穗病的有效成分,应仔细阅读说明书确认其是否含有效成分。 3%福一克一戊(乌米毙)和1 %福一克一醇(乌米净)等防治丝黑穗病的效果较好可优先选用。无论采用哪种药剂都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用量使用并注意防护。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药剂都有一定的毒性,时间长了会影响种子的生活力,因此拌过药剂的种子应尽快播种,不要长时间存放。药剂拌种的防治效果与播种期间的土壤水分和温度等条件有关,一般不能达到100%的防治效果。
  3、控制病原菌。在玉米生长期间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并带出地外烧毁或深埋。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株,防止病原菌在土壤中扩散和积累,使用的有机肥应充分腐熟。
  4、栽培措施。适当的栽培措施如合理轮作可减少病原菌在土壤中的累积。适期播种和保证适宜的土壤含水量可加快种子萌发减少种子在土壤中存留的时间减少病原菌的侵染机会等,都有利于减少丝黑穗病的发生和危害,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天涯海角也要找到Ni: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





上一篇:大豆根腐病的具体防治措施
下一篇:浅谈风险管理在ICU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5-27 14:3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优质论文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