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来比喻情感的作用:“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可见情感的作用之大。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也。”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美术教育不仅是要让学生学会美术知识,掌握美术技能,更是一门情感教育,情感一直是美术课堂的核心。小学美术作为一门艺术,更为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培养。在美术课堂中,我们应该如何奏响情感篇章,让美术教育绽放艺术的光彩?
一、尊重学生,拨动情感之弦
和谐民主的课堂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尊重的阳光,才能激发起他们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情感投入学习活动之中。尊重学生,就要允许学生有个性自由发展的空间,承认他们的个性差异,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快乐。例如在教学苏教版第四册《来画虫》,课程一开始,我说:“孩子们,你们见过哪些昆虫呢?”因为孩子们都生活在农村,他们列举了好多种昆虫,特别是一些男孩子更是越聊越激动。慢慢地,他们已进入了昆虫的世界之中。我接着说:“昆虫生活在地球上的历史比我们人类还长。他们有一千多万种,占动物总数的10%以上。”孩子们一听更是惊叹,接下来我带领孩子们观察教材中的昆虫图片和学生作品。了解昆虫的知识,掌握画昆虫的方法。在整个过程中,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说话,学生的情感之弦被拨动。接下来是开始作画的时间了,我让孩子们任意选择一种见过的昆虫,然后画下来,可以是书本上的,可以是在日常生活中看见过的,也可以是在电视或书中见过的,这样学生的视野就广了,他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素材,有了兴趣,就有了作画的热情,将事半功倍。
二、创设情境,奏响情感之乐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能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使学生通过倾听、眼观、想象、思考,情感也随之进入优美的意境之中。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就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在《春天的色彩》一课中,我先放映了自然的图像,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无穷美妙和神秘。春天――鸟歌花艳,我再配以相关音乐,同学们对大自然里美丽的色彩有了崭新的认识和感受,再用彩纸拼出自己对大自然色彩的理解、感受和认识,彩纸颜色丰富多彩,选用方便,得心应手。同学们用色块拼出各自对大自然色彩的理解与认知,探知和运用色彩知识,把自己的画面拼贴出最理想的效果,使大自然的色彩反映在画面上。有贴春天植物的,有贴春天动物的,由画面的效果看出,学生的思维不仅毫无保留地打开了,而且达到高度的概括,配以我播放的音乐让学生产生“如见其面,如临其境”的审美效果。让学生沉醉于对美的享受中,既调动学生各感觉器官的参与,又增加了观赏的美,审美力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三、铺设平台,演绎情感之魂
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却是无限的。现代社会需要有个性,有创造性的人才,因此儿童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美术教育被视为培养儿童想象力、创造力最有成效的学科之一。在课堂中,我们教师要创一片天空,让学生去自由地飞翔,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不同的情感。如《水墨游戏》一课,通过欣赏水墨画,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想象,体会到水墨的无穷魅力,只是随意地画些墨线笔痕,却有了意外的收获。水墨画是抽象的,表达的意境也是更为丰富的,学生想象的空间也是更为辽阔的。接下来,我让学生在宣纸上进行创作:先在宣纸上任意画上一些点线墨块,然后大胆的联想,添画成图。学生的情感随着笔墨挥洒,激发了他们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想像的能力,让学生通过体验、游戏、创作的学习活动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丰富的想像力。
四、渗透德育,播撒情感之光
在美术教育中,通过完美的艺术形象来树立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从而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新《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础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我国的美术史是中华民族的一部爱国史。美术课堂上,爱国主义教育是品德教育主要内容之一。每一册美术教材的前面,都有美术欣赏图。通过美术欣赏,在幼小的心中荡起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怀,达到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也会使孩子们较早树立崇高的道德情操。还有在欣赏中渗透德育教育。美术欣赏的内容包括年画、国画、绘画、建筑、雕塑等。祖国的美术宝库,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在欣赏课教学活动中,除了让学生直观欣赏产生印象之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其对作品的艺术表现的深层挖掘,在挖掘过程中,提示内容,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教育。通过对这些艺术作品的欣赏以及老师对艺术作品的生动细致的讲解,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并陶冶了情操。
综上所述,情感教学对美术教育的渗透有利于陶冶审美情操,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提高了他们感觉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美术课堂中寓教于情,让学生在心灵上受到熏陶,在情趣上受到陶冶。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浅谈色彩在动画创作中的运用下一篇:“数字敦煌”:不进窟 看壁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