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需求侧管理中的沟通机制研究

[复制链接]
查看: 1162|回复: 2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561
发表于 2020-5-28 11:2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电力需求侧管理是对电力终端用户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引导用户改变用电方式,提高终端用电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和保护环境,实现最小成本电力服务所进行的用电管理活动,在客观上这项措施能起到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的效果。现就电力需求侧管理中的沟通机制做个简单的研究,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电力需求侧;沟通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TD 11+.2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电能是一种高效的能源。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与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电力工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电力地区之间、季节之间的差别很大,电力供需呈现出多样化的复杂局面,电网运行的负荷率和经济性下降,系统平衡和系统安全的困难程度增加。因此,如何优化电网运行方式,提高电能的使用效率,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更好的能源支持,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
  为了使各方能够有效地实施DSM,一方面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采取包括法规、财务等方面的各种手段来刺激参与各方实施DSM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需要建立一套流畅的参与各方的沟通机制,保证信息能够在参与各方间有效流动,管理各环节能够协调发展,参与各方能够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得利益最大化,能够让电力需求侧管理充分发挥作用。
  2 电力需求侧管理DSM的概念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概念可以表述为:它是现代电力系统在电力市场条件下产生的用电管理模式,通过提高终端用电效率和优化用电方式,在完成同样用电功能的同时减少电力功率和电量消耗,实现低成本电力服务,达到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它突破了传统的电力管理模式,改变了依靠单纯地扩大供应能力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要的方式,在更高层次上处理供应侧和需求侧的关系。
  3 DSM在我国实施的必要性
  我国是一个电力消费大国,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在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电力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同时,我国是人均能源缺乏的国家,人均煤炭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5%,人均石油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洲,人均天然气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5%。因此,我国在电力发展的同时必须重视能源节约的问题。另外,近年来我国的负荷特性发生了很大变化,电网的峰谷差日益增大,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减少,电网负荷率不高,电力系统运行的整体效益降低。进年来全年90%的时间里,负荷率在0.9以下,尖峰负荷率接近或达到1的时间只有几小时,因此完全可以通过电力需求侧管理来解决。从用电侧看,国家投资进行了城乡电网改造,极大释放了电力市场潜能,而许多用户用电方式粗放,用电设备技术含量低,电能使用效率不高。据悉,我国万元GDP的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是发达国家的十倍,我国每年浪费的电能价值在800亿元左右。1992年,我国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DSM以来,在政府的政策指引下,电力企业与用户紧密配合,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取得了成效。如1991年,我国首次以大型电力用户胜利油田作为电力需求侧管理DSM的示范工程,启动了以"电力拖动"和"绿色照明"为中心的节电项目,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投资回收期只有 -9个月,为大型终端用户应用电力需求侧管理DSM开辟了一条新路。2010年,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河北南网、山西、湖南等省的日最大移峰负荷都在100万kw以上,其中江苏省达280万kW。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统计,2004年全国缺电 3000万kw,通过削峰填谷的方式,降低高峰负荷 1000多万kW。事实证明,我国节电潜力和负荷分配灵活性很大,电力需求侧管理DSM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电力供应的紧张局面,有效地保证了人民生产和生活用电。
  4 电力市场下DSM运作机制
  电力需求侧管理DSM是通过有效的激励、诱导措施以及适宜的运作方式,促进用户提高终端用电效率,改变用电方式,为减少电量消耗和电力需求、发掘终端节电资源而进行的管理活动,主要包括负荷管理和能效管理。当前电力供需的紧张形势和国家《节能中长期规划》的颁布使得实施DSM成为战略选择。而电力工业改革进入电力市场环境后,DSM实施主体也发生改变,DSM的成本分担者和效益分享者随之改变。
  4.1 电力市场化改革对DSM的影响
  电力市场化改革对DSM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使实施主体从原来垂直一体化的电力公司转变成了电网公司,二是使电力DSM的收益的分配机制发生变化。
  (1)DSM实施主体的变化
  市场化改革.改变了电力工业的结构,使发电环节从原先的电力公司分离出来,在全国拆分为五大发电集团参与发电市场的竞争。同时原输配电环节转变成电网企业,这使得电力DSM实施主体从原垂直一体化的电力公司演变成电网企业。
  (2)DSM收益分配机制的变化
  下面以峰谷分时电价的例子来说明收益分配发生的变化。实施需求侧峰谷分时电价的主要目标,是减少负荷的峰谷差。负荷最大程度地趋于平稳,其主要意义在于减少高峰备用装机容量,节省社会资源:减少机组启停次数,提高机组的使用效率,降低发电成本。可见,需求侧峰谷分时电价的的主要收益者是各电厂而非电网企业。但目前峰谷分时电价的投入,包括技术研发、设备投入、对用户的宣传等都是由电网企业来承担的。由于目前我国的销售电价均执行政府定价,电网经营企业无权变动。因此,峰谷分时电价政策的损益均是由电网企业独自承担,造成了需求侧和发电侧之间的利益不平衡,其实质是电网企业利润向发电企业转移。
  正因如此,电网经营企业推行峰谷分时电价的积极性不高,工作的开展也很不平衡。即使原先推行较好的地区,也因此而压缩了实施峰谷分时电价的范围,或停止峰谷分时电价的执行,对电力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十分不利。而这种情况在"厂网分离"以前,可以在电力系统公司内部补偿,"厂网分离"后,电网企业的利益在现行体制下,将无法得到保证。
  相反,由于市场化改革,使电网企业由以负荷管理为目的,变更为以能效为目的,这样也会受到电网企业的欢迎,因为这将减少负荷的峰段,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推迟新的输、配电网的建设。同时电网企业也可利用自己的优势,参与到节能产品的买卖,凭借电网企业的大批量采购优势,将节能产品的买卖价差作为公司的另一个利润来源。
  4.2 DSM的运作机制
  合理可行的运作机制是成功实施和推广DSM的关键,而其资金的来源则是运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运作机制下,资金来源和使用不同,各方的成本效益也会不同,尽管如此,运作机制的设计应遵循成本效益公平负担的原则,同时不能损害未参与方的利益,资金来源于可能的受益者,实施的结果则应使各方受益,使资金在各方形成的闭环系统中不断循环积累,并以得到的收益推动DSM持续发展,最终达到节约能源、提高能效的目的。
  (1) DSM的实施主体
  DSM具有公益性质,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政府应承担起推动实施的责任,为实施主体顺利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对于实施主体,节能服务公司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生力量,它们具备相关专业知识,了解节电设备情况,实行商业化运作,与客户分享节能节电收益,减少了客户面临的不确定风险,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我国目前的节能服务公司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在进一步的发展中积累资金实力和丰富运作经验。相比而言,电网企业掌握终端用户负荷的详细情况,并拥有良好的信誉。因此,现阶段的运作机制中,依旧以电网企业作为DSM的实施主体。
           
       (2) DSM的资金筹集
  资金来源是我国现阶段DSM实施的关键。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资金可由以下两种方式获得:
  ①系统效益收费
  系统效益收费是附加在所有电力用户电价中的一个不大、非次要的附加费,是很多发达国家在电力市场环境下比较成功的集资机制。河北省曾采取增加0.01元 /KW.H电费的办法筹集DSM资金。现阶段,由于电价改革尚需时日,因此,无论依据发达国家的经验还是我国的实践效果,系统效益收费都是相对可行的。
  ②发电企业提取基金
  由于发电企业是DSM直接受益者之一,因此,可考虑按上网电价的一定比例提取基金以补偿电网企业实施的费用,推动DSM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发电企业与电网企业的成本分担和效益分享。资金使用实施方案在给一方带来收益的同时,也会给另一方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为了维持各方参与的积极性,资金主要用于支付电网企业开展DSM的部分相关费用、政府为推动DSM的费用和以补贴、设备折扣、优惠贷款等形式对参与终端用户的费用。
  5 DSM措施
  5.1 DSM经济措施
  目前,需求侧管理的经济措施主要是实施峰谷分时电价、尖峰电价、峰谷电价、季节性电价,适当扩大峰谷分时电价执行范围和峰谷价差,完善和扩大两部制电价执行范围,提高两部制电价中基本电价的比重。峰谷分时电价是反映电网峰、平、谷时段的不同供电成本而制定的电价制度。它以经济手段促使用户少用高价的高峰电,多用便宜的低谷电,达到移峰填谷,提高负荷率的目的。
  季节性电价是反映不同季节供电成本的一种电价制度,其主要目的在于抑制夏、冬用电高峰季节负荷的过快增长,以减缓电力设备投资,降低供电成本。季节性电价一般在现行电价水平的10%以内上下浮动。
  5.2 DSM技术措施
  DSM采取的技术措施有蓄冷蓄热技术、负荷管理控制技术、企业最大需量智能控制技术等。电力负荷控制技术是实施可中断电力负荷的重要技术措施。负荷管理系统是能够检测、控制、管理本地区用户用电负荷的双向无线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过负荷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用电负荷监控到户,做到限电不拉闸,是电网错峰、削峰的重要技术手段。
  企业最大需量智能控制技术是指用电企业内部采用网络与计算机技术,实时采集分析各类负荷信息,组织合理有序用电,有效控制最大需量,充分利用电价政策,达到均衡、经济用电,实现降低自身用电成本的新技术。
  5.3 DSM管理措施
  管理措施有季负荷调整、周负荷调整、日负荷调整。
  季负荷调整就是让大用户年度设备大修安排在夏季高峰;
  周负荷调整就是让均衡周轮休日;
  日负荷调整就是让用电大户错开上下班、交接班时间。
    DSM沟通成本效益分析
  随着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电力工业的发展,用电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增长迅速,并相应使供电负荷率呈下降趋势,而峰谷差则逐年增大。同时,电网装机的单机容量越来越大,单机发电容量的投资也逐年上升,正是这些原因,使得负荷调整成为当前电力工业的一项迫切任务。对负荷进行移峰填谷可以提高电网的负荷率,缩小用电峰谷差,改善发供电设备的利用率,使发供电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降低供电成本,减少或推迟发电装机,降低环境污染,并可使电力用户提高用电效率,降低用电成本。具体来讲,电网企业、发电企业、参与用户的成本效益包括以下内容:
  (1)电网企业实施电力DSM的成本效益。电网企业的投入成本费用包括宣传费用、电力设备折扣费用(如设备价格折扣费用、人员上门维护费用、设备安装折扣费用等)、减少的容量费用(电网为了鼓励电力用户采取需求侧措施而减少的变压器容量费用)、减少的售电费用等。而电网公司所获得的收益包括电网投资费用的减少以及电网维护和检修费用的降低。
  (2)发电企业的成本效益。实施DSM可以使发电企业减少高峰负荷容量费用、燃料费用、电力投资费用和机组不正常启停费用以及污染造成的补偿费用等。
  (3)电力用户的其成本包括初始设备投资总费用(除去电网公司的折扣)、设备造成不便的费用、增加的运行和维护费用。电力用户从DSM措施中获取的效益,包括减少的电力费用、补偿的税率和每年得到的好处(指用户愿意利用新设备而支付的费用)。
  参考文献
  [1]曾鸣.电力需求侧管理[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141~149
  [2]王惠英.DSM在中国大有作为[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2,41~49.
  [3]杨志荣,劳德容.综合资源规划方法与需求方管理技术[J].中国电力出版社,200 ,12 ~1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变电站消弧线圈的设计与应用问题分析
下一篇:对10KV配电网运行管理的探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5-28 11:2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论文查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58

帖子

53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340
发表于 2022-3-14 02: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青海电大形考作业有答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