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与人格培养

[复制链接]
查看: 552|回复: 1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731
发表于 2020-5-28 17:3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追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不论是《学记》中“辨志”“敬业”“亲师”“取友”“知类通达”“强力而不反”,还是《大学》中的“仁”“敬”“孝”“慈”“信”,其实质上都是一种人格教育,他们都在积极倡导将这种人格化作为教育包括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近代语文教育同样是专注人格发展的,在商务印书馆民国元年六月出版的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第三册第一课《读书》中就这样写道:“学生入校,先生曰:‘汝来何事?’学生曰:‘奉父母之命,来此读书。’先生曰:‘善,人不读书不能成人。’”可见,那时就已经把“读书”的目的上升到了为了“成人”。综上所述,尽管我国传统语文教育中对健全人格的认同与发展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但是至少他们已经意识到人格培养对于教育的重要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语文教学的呼声很高,有些人大力提倡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强调用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来研究语文教育。在“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语文教育注重双基、注重语文教学的科学化,致使具有人文性、情趣性的语文课变成了枯燥烦琐、兴味索然的文字课、语法课。教师是演员,学生是看客,许多具有人文之美、历史沧桑之美的文章本应以情动人、潜移默化于学生的心灵,却被我们的教师千篇一律地肢解为结构划分、字义串讲、含义分析……语文课没有了语言美、情调美、节奏美、音韵美、形象美的鉴赏与评价,有的只是选择与判断,有的只是拆散与组合,有的只是分析与比较。事实上,这种教师的理智分析解剖只能说是在“灌”观点,忽视了对人的心灵智慧的开发,忽视了对人的个性人格的教育,忽视了对人的独立精神的培养。
  进入新课程以来,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发展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这是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体现,是新的教育理念的体现。语文教育再一次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有其深刻理论基础的,人们认识到语文知识和能力与人格在其深层次上是能和谐发展、相互促进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将学习语文知识、培养健全人格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观点正确。任何一位教师在讲课时都会将自己的一些观点贯穿在教学中,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贯穿的群众观点、劳动观点、平等观点、民主观点、法制观点等都是既有利于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又有利于学生树立高尚人格的;二是方法科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都要应用和体现某些方法,科学的方法可以强化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更多地掌握知识,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发展。有专家说过:科学的引导方法能让“师生共处于一种植根于语文人文精神的人伦情怀、人生体验、人性感受,充分激活本来凝固的语言,充分施展个性,使情感交融,造成一种痴迷如醉、回肠荡气的人化情境”,从而达到语言立人的目的。三是情感高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得不涉及评价、褒贬相关的各种人物,或是高尚的情操、伟大的人格,或是卑鄙的行为、堕落的道德,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目中树立高尚情操、伟大人格的个体形象,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培养。语文教育中语文能力和人格的融合还体现在创新精神的培养上。敢于突破陈旧的观念,敢于超越落后的意识,敢于变革腐败的现象――这与人格的关系是极大的,也与人的情感、道德、意志、信念有着密切的关系。
  总之,当前的语文教育已经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要使命,意识到语文教育不仅仅只是一种“工具性”教育,还应是一种“个性化”教育,更应该注重健全人格的培养,这与当今的崇尚个性、尊重个性、塑造个性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这样,就使得久违的语文教育人格化得到了回归,从而使语文教育呈现出盎然生机。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天涯海角也要找到Ni:语文教育与人格培养





上一篇:引导自主建构 营造高效课堂
下一篇:在体育教学中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5-28 17:3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论文查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