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公共导向识别系统是城市形象识别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与人沟通的现代化手段之一。联合国有关机构在50年前就提出建立国际通用标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的提案。作为世界公共标志三大体系的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标准标志设计理念在实践中得到较充分应用。我国的相关研究才刚刚起步,理论和实践相对单薄。本文从“冗余信息”理论角度,结合中国城市发展现状,力图为我国公共导向识别系统建设提出一些有用的建议。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城市形象;冗余信息;公共导向;识别系统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11)05-0228-03
一、冗余信息的定义和概念
信息论是研究存在于通讯和控制系统中普遍存在着的信息传递的共同规律,以及如何提高各信息传输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一门通讯理论。1948年传播学学者香农(或译申农)将信息理论运用于研究中,提出“信息”是用于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这个定义舍弃了信息中的具体内容,而把信息仅仅看作是一个“抽象的量”。香农所提出的线性传播模式反映出信息是单向流动的,这一点也同以视觉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信息导向的单向度传播方式一致。其中,影响消息传递的过程性因素有两个,一个是传播渠道的容量,渠道的容量越大,所能承载的信息越多,传达的效果就越好;另一个是噪音,噪音对信息的传达起到衰减和降低的作用。前者与信息传达效果成正比关系,后者成反比关系。为了保证意义被理解,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传播者有必要给出比实际需要多得多的信息。这些信息往往都是“已知”或“可预计”的内容,即“冗余信息”。
“冗余信息”作为消息或讯息的一种伴生成分,主要表现为信息的重复和累加,从而使传播者的意图被准确传达,实现信息共享的目的。冗余信息与人的认知机制高度关联,人在接受信息总量一定的前提下,认知的快慢取决于必要信息和冗余信息的比例。在冗余信息理论看来,由于冗余信息是在以往信息储备即先验知识的基础传达的,因此冗余信息越多,人的反应速度就越快;相反必要信息的比例越大,人对信息的理解越慢。费斯克等学者认为,“冗余信息”的存在有助于进行精确编码和加强社会联系。在视觉表现上,赫伯特・W・卡皮茨基认为“图示是一种图像符号,它反映所描绘的形象的特征,并通过抽象化的方法来获得符号的质量”。“通过联想与周围环境、色彩组合起来。表达与图示相关的信息。”因此,图形符号具有高度的冗余性,对信息传达至关重要。ISO-TYPE的创造者奥地利社会学家、政治经济学家奥托・纽拉特提出“文字产生细分、图像制造连接”,指出图形语言即象征符号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图形在天然上具有连接和导引的作用,同时具有表达功能、理解功能和思考功能。冗余信息也在图形符号的导引和指示方面发挥着作用。例如:公共图形符号“请勿吸烟”标志往往采用燃烧的香烟形象上被覆盖有斜线的圆圈的形象,红色圆圈表示警示,红色斜线表示禁止。尽管NO SMOKING已经明确了在此场所内的人必须要遵循的事宜,但由英文字母“N”变形演化而来的圆,红色醒目,表示警戒的意思。其中红色和圆都属于冗余信息,它们和香烟的形状结合在一起,强化图片的强制力和视觉效果。
二、公共导向标志与冗余信息
公共图形符号是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中逐渐沉淀和沿袭下来的共同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直观、简明、易懂、易记的特征,便于信息的传递,设计者借用它向受众传达自身思维过程与结论,达到指导或是劝说的目的。借鉴理查・弗罗里达的《寻找你的幸福城市》中提出的观点:“将幸福城市标准的地点金字塔模型设定为五层,第一层为机会,第二层为基本服务,第三层为领导层,第四城为价值观,第五层为审美。”城市的公共导向识别系统,是将一个城市的历史沉淀和文化精神(第四层面),通过视觉化的表现――公共图形(第五层面),实现解释、指示、导向和沟通的功能(第二层面),并将一个城市的现状(第三层面的表象)与城市的未来(第一层面)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公共导向系统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它能使外来访客或市民,能够便捷快速地到达目的地。可以说,越是开放发达的城市,以视觉为依托的公共导向系统越是发达,公共导向识别系统是一个城市国际接轨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一)公共图形符号与冗余信息
公共图形符号以图形为主要特征,传递某种信息的视觉符号,表示地图要素的空间位置及其质量和数量特征的特定图形记号或文字。它可以指导人们的行动,提醒人们注意或给以警告等。公共导向系统中的图形符号针对的是全体社会成员,并在每个使用环节中被多次重复消费,承载着关于城市功能结构的信息和城市的人文历史信息,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对于构建我国和谐文明社会是十分需要的。如道路交通标志、消防安全标志、公共信息标志等。它必须满足清晰度、理解度、明确度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从符号与它所指涉的对象的关联系上,符号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 图像符号。由模拟对象或与对象相似而构成的,借助与表达事物相似的图形形象来表达意义。在计算机领域是指定GIF格式或JPEG格式的小图标(1 ×1 )或大图标(32×32)的文件名,这种定义说明了图形符号必须具备规范性的基本特征。如公共图形符号中的飞机、巴士、出租车、风景区等符号设置。图像符号的直观性和相形性,对图像的理解与已有储备的基础知识有相当大的相关性,使该符号体系能直接迅速地被辨认和识别。
2 指示符号。功能如同图书馆的查询目录,它借助时空上的逻辑因果关系,具有鲜明的指向性功能。如指针符号、箭头符号、路标符号等,在公共图形符号中最为常见的是不同朝向的箭头符号,意指信息目的的不同导向。通过对指示性符号元素的增加,可以赋予它他更多的意义。如箭头增加了开放性的边框,意为出口;箭头增加门和跑动人的形状,说明该标志指向安全出口。
3 象征符号。指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的形象传达,借助图形、图像来传达象征的意义。符号与指涉的对象,无必然的或内在的联系,是约定俗成的结果。观念性、世俗性在象征符号中体现明显。如碗和筷子的组合出现是中餐的标志;刀叉的组合是西餐的标识。此类符号体系在承担情感和民族习俗方面的功能尤为突出,并往往依赖于具体环境的解释。在公共导向符号领域,象征符号较多地使用了冗余信息,为了实现抽象意义的表达,很多情况下,象征符号往往将两个或以上的图像符号或图像、指示符号组合,常以人为图形主体,通过增加其他的图形来体现公共图形所要表达的意义。
公共导向符号作为一种空间语言的存在,具有可视性和可读性双重属性,具有高度的信息冗余度。图像符号模拟事物的形状,人可以与现实的形象自然联系起来解码,起到“形”的认知作用。指示符号起引导作用,象征符号是事物的社会信息的载体,如礼品的符号模拟了丝带的形状,意指物品赠与 关系。
(二)形状、色彩与冗余信息
尽管压缩或环境影响产生噪声会图像发生变化,人的视觉系统在对图像做的编码和解码处理,诸多变化并不能为视觉所感知,则仍认为图像足够好。通常视觉系统的分辨能力约为2 灰度等级,而一般图像量化采用28灰度等级,这种信息量的级差被称为视觉冗余。视觉冗余是非均匀和非线性的。眼睛对亮度变化敏感,而对色度的变化相对不敏感;在高亮度区,对亮度变化敏感度下降;对物体边缘敏感,内部区域相对不敏感;对整体结构敏感,而对内部细节相对不敏感。根据这些视觉特性对图像信息做技巧性取舍,决定了信息传播的效果。
在图像中重复出现或相近的纹理结构,会产生明显的图像分布模式,构成某类标志在结构上的冗余。例如:为实现公共图形符号传达信息的功能,采用最容易被认知和理解的正方形“口”表示提示和安全;三角形“△”表示在交通标志中坡道、转弯、道口等注意标识;圆形“~”表示禁止、注意、危险等。在公共导向识别系统中,通过某些场景中特定的结构形式,造成某类信息的整齐划一的表达方式,方便对同类型信息的快速准确的理解和认知。
在公共导向识别系统中,利用色彩的冗余信息使标志更加容易被解码。源于人类对自然界虎豹与毒蜂恐惧本能的遗传,黑黄相间色彩用来表示危险事物的标准。同样道理,红色含义为停止、危险,用于消防设施;橙色含义为警告,意指机械或电子组件中能碾压、切割或撞击的危险部分;黄色含义为注意,意指可能发生反倒、掉落、撞撞倒或能导致以上问题的非移动物体产生的物理危险;绿色意为安全,用于提示和导向,指与急救有关的区域或设备;蓝色含义为信息,用在信息标识和公告板上;黑白相交含义为界限,指家政或交通区域。
三、冗余信息的应用――地铁路径寻找
在图形符号领域,“冗余信息”使跨国界、现代化的传播与沟通更为简便和直接,并对公共导向识别系统中五个关键维度:路径、边界、区域、节点以及地标方面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在这里“易读性”用来表示路线可被沿行的建议程度。最佳的“易读性”是以点带面的路线引导方法。其中“点”表示地点,出发地、目的地、岔路口等关键节点;“线”引导人从此地到达彼地;面是大量类似信息的集合,并由此产生的社区、行政区、商业区等城市功能的划分。在图形辅助下,增加道路决策点的引导标示、图形和方向标等清晰度,实现在抽象的、虚拟的和概念性的环境中辨明方位,使乘客的出行更为便利。
以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地铁为例。在功能上讲,地铁是现代城市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在意义上讲,地铁是一个城市精神风貌的象征,我国城市建设对此十分重视。由于地铁多数是由地下通行的轨道连接城市的各个部分,由此产生的问题就是,很多乘客会因为失去地面标志性建筑物的参考而丧失方向感。因此,在地铁内部以及周边的视觉引导是必要的。对于地铁导向系统的信息设计来说,隐含标识本体支撑结构的存在感,突出标识传达的指示意义,使标识本身与环境协调和融合是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问题,应从结构、材料、色彩各个方面充分考虑。地铁导向系统分为地上导向部分、地下导向部分、换乘点导向部分。由于现阶段我国并无地铁公共图形系统的标准出炉,多数地铁仍沿用现有的标准公共图形(国家标准局制定),个别图形(如扶梯)借鉴国外和欧洲标准。
地标既要重视一般功能性信息的传递,又要传达该城市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突出的艺术形象特征,将该城市的景深用二维图像生动地表现出来。因此需要更多的创新性和独特性。地标往往可以成为更突出城市形象的重点。地上导向部分告知乘客如何从地面道路寻找到地铁入口。展示内容为地铁标志,挑高3米以上,确保乘客在较远处就能看到。我国地铁标志设计实现了地域风貌和公共图形标准化二者的统一。如,北京的地铁标志外形采取圆形,以轨道的首字母“G”构成,示意地下的隧道,线条庄重大气。中间部分是轮廓为字母“D”,内心有字母“B”,三者构成“北京高速电车”的缩写,符合目前世界各国地铁标志设计中简练、含义准确和几何化的趋向,具有现代感。上海地铁用上海拼音首字母s包围地铁英文首字母M(Metro)彰显现代化大都市的风貌,英文的应用使之最为贴近国际标准。南京地铁秉承“博爱博雅”的市民精神,并用精神的物化――梅花作为标识的主体,中间为圆形的M,充分显示南京特色。地上导视部分主要使用旗帜形标志和柱形标志,旗帜型标志多为指引和诱导,标志地铁的方向。柱形标志应用较多,多用于地铁入口处,起提示作用。
地下导向部分告知行如何进入地铁轨道系统、在候车区等候、乘车方法,以及出站的路径。在地铁路线搜寻中,人们普遍存在着查找、阅读和判断的动态行为。“一个图示即处于符号链中的符号,需要与系统中其他的图示结合起来进行完整的理解,这样一个独立的图示对于受众才是可视和可理解的。整个传播过程具有了动态性、互动性和交互性等特点。”为克服标志适合表现具体的事物,但不适合表现过程和行为的缺陷,大量重复使用箭头创建后一幅图像与前一幅图像之间的相关性,实现乘客按照图像序列中的两幅相邻的图像寻找路径,实现公共导向识别系统的指示功能。在物料的使用上,地铁导向系统用悬挂指示牌、地贴指明换乘和方向;橱窗、综合性信息牌,与入口标志相对应。通过对沿线所有图形符号的标准化设计,实现图形设计风格、图形要素、图形寓意、大小和比例的一致性,确保标识导向系统、标准化的实现。考虑到步行时线性思维特性,标识按照持续且单一的方式放置,会使人们较快地找到自己的道路。
城市地铁越完善,规模越大,换乘点导向部分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就越为突出。在地铁导向系统的信息节点设置问题上,冗余信息的设置构建了承担针对不同区域功能的连续信息,形成涉及旅游、历史文化景观、交通等网格化视觉识别系统。在同一区域内,要系统规划重视层次感、突出该区域的优势之处,阶段性地呈现递进关系部分,突出信息的主题。在相同载体上,重复使用同类信息,如在指示牌上标注道路名称+导向地图、悬挂型指示牌+立柱型指示牌+地贴的形式,将彼此关联的信息重复使用,形成三维空间的指示系统。除标准化图形之外,色彩在现代化城市的路径中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南京地铁为例,为了区分2010年5月28日开通的地铁一号线南延线与二号线,防止乘客在换乘过程中出现错误,前者使用蓝色作为标准色,后者使用黄色作为标准色,色域区分明显,实现差异化导引。
同时,从人性化角度考虑,现代化交通工具地铁要比普通的公共标志加入更多关注残疾人,需要更多关于提示特殊照顾的乘客和提示文明乘车行为的冗余信息,对此做出前瞻性设计的是日本“银色”标志,既考虑到图形的共性――需要照顾的人的共性――在座位上侧面姿态的造型;又重视之间的差别,如孕妇、老年人、残疾人、抱小孩的乘客和其他需要特殊照顾人的特性抽象,达到一种结构性的重复与冗余。体现了符号的实用性,贴近乘客心理,这一点值得我国公共导向系统建设的深入学习和思考。
(责任编辑:贾明哲)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医院建设预约挂号信息化的趋势下一篇:利用网络平台,拓展服务领域,满足群众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