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行的画,仿佛想用青春的力量去承载生命之不能承受的部分,除了才气和才情,透露出艺术手法的锋利,将美的形体和灵动拆开或打碎,这种放量超越想象,不是简单的表达和转移,让感觉和领悟伸入未知的深处,悄无声息地穿过禁区和雷区。吾行吾素,绝无同类。
――诗人、作家、评论家 雁西
犹如莫扎特的《安魂曲》般肃然深邃,又如但丁的《神曲》般梦幻神秘,周行的作品让观者仿佛置身另一个诡异的世界,这个世界对于观者而言既陌生又熟悉。他的画面具有独特的面貌,个性化的人物与笔触让作品流露着浓浓的异国情调。同时,他的作品还有一种神奇的特质,能把观者带入内心深入的某个角落,那些逝去的情感仿佛宛如昨日。
残破的美
艺术源自生活,艺术家的经历往往与作品面貌有着直接联系,周行也是这样,他说自己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也许正是性格造就了他作品的另类气质。年少时,父母经常将周行独自关在家里,缺少群体交流也让周行体会到孤独与寂寞的滋味,他将这些感受埋藏在心灵深处,成为现在创作的情感主线。周行对绘画的兴趣源自儿时,四岁时他就拿起画笔,画各种卡通人物,对于体积与形体的再现是那时他的兴趣所在。从此周行便一直没有离开过绘画,从读小学时上兴趣班到读美术初中,再到以全系第一的高分考取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艺术之路上,周行凭着自己对艺术的执着与过人的天赋走得很顺,绘画技术性的东西对他而言从来都不是难事,扎实的艺术基础让他逐渐对于工具和材料的运用游刃有余,也让他轻松地表达自己想表达的东西。
从进入艺术的大门开始,周行一直让自己眼界高远,从第一次在美术课本上见到挪威画家蒙克的《呐喊》,并被艺术经典所折服开始,众多西方绘画大师的作品是他研摹的主要对象,他在其中挖掘适合自己艺术表现的元素。对于绘画大师德加的钦佩,让他沉迷于对画面的动势与线条的完美表现之中,那些灵动又富有韵律的笔触成为他作品中最显眼的标志。另外,对于经典绘画的研究也让他认识到“不完整的才是最美的,那些残缺的东西往往更有令人回味的空间与强大的精神力量。”于是周行画画从不画“满”,他也知道何时应该收笔,在艺术的最终呈现上,他追求有如断臂维纳斯的艺术境界。
直到现在,周行画画从来不画草图,也不思考构图,甚至不考虑画什么,往往提笔就画,一气呵成,全凭直觉让色彩在画布上自由流淌。“想得越多,安排也越多,会扼杀太多东西。”在描绘对象的过程中,他用笔绝不拖沓、蹭揉,而是以具有线条感的清晰笔触,饱感激情地构建具有力度的形体。
做有力量的艺术
从接受学院教育开始,受西方后现代艺术的影响,周行在艺术上表现得很叛逆,对于新材料、新形式的运用让他在不断尝试中乐此不疲。同时,战后艺术特别是波兰战后艺术让周行产生强烈共鸣,也与他内心的艺术信仰一拍即合,那些脱离商业与实用的艺术,完全自我地表现隐约伤感的情怀,让那些残缺的伤痕产生具有力量的美感,“美不等于力量,有力量的东西不一定是美的,我要追求那些有力量的美。”周行说。
当力量与美结合,有些东西必定需要舍弃,因此,周行的作品上很难看到赏心悦目的东西,与传统的大众审美观也相去甚远,“力量是一种情绪的东西,当你觉得痛苦与孤独时,哪怕只是画一个板凳,它也可以表达你的情绪,也会很有力量。”周行认为,一张好的作品应该让人感觉抬不起,搬不动,让人呆滞在画作面前。
周行的作品上有着奔放不羁的笔触,斑驳沧桑的肌理,肆意淌流的油彩,这些看似不经意为之,但对于艺术家而言,却是创作最难点,把控那些微妙的分寸,精准表现画面决不是简单的过程,它凭的是对艺术的悟性,对绘画技巧的娴熟运用。
周行是一个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他从不认为有快感的创作过程就一定产生成功的作品,在直觉创作画面底稿的基础之上,他会反复覆盖色彩,多重色彩的复合渗透产生奇特的效果,也让作品更有厚度与力量。在情感表达方式上,周行也不愿过于自私与唯一,他要找到能将所有观者情绪带入的方式。于是他着力寻找到人性的共同点,那些埋藏在人们潜意识中的东西,让所有人在看到作品的那一刻都为画面怦然心动。
周行反复强调 “移情作用”这个概念。他认为艺术不应该被赋予更多的政治内涵,或者是一定要体现出某种主题,这样的定论往往掩盖了艺术本身的意义。绘画本身的意义不在于其思想性,作为艺术,它最大的价值应该是能够引发观者感情上的共鸣,唤起观者内心的某种不被认知的情愫。艺术在他这里回到了最真实的状态,抛开了一切世俗的价值观,真正的是艺术家灵魂意志的体现。
老房子情结
创作早期,周行的作品从题材到形式充满极大的自由性,从人物到风景,从单个的对象描绘到群体的组合,他运用油画材料所能表现的多样性,在直觉与理性之间寻找艺术的多种可能性。而力量感也是他画面追求的重点,于是他画面中的人物往往纤瘦而骨感,有着如同恶魔一样深陷的眼睛,骨骼裸露的大手,扭曲变形的五观与肌肉,强烈的视觉效果产生精神情绪的反射,作品散发着阴郁的伤感情怀。而作品也往往命名为《无题》,“让作品自身去诉说,而不用依赖文字。”
2010年,周行来到北京198艺术区,并在这里租下画室开始职业艺术家的生活。在这里,他推出《密室》系列,也是他个人感觉满意的首个作品系列。该系列由五张组画组成,五张组画同时创作,同时完成,描绘了一间间西方情调的老旧房间。该作品的创作动机源于周行的儿时记忆与对武汉殖民文化的独特感情。从小生活在汉口的老租界区,也经常观察那些欧式老房,那厚实的木地板,高大的窗户,斑驳的墙壁让周行为之迷恋,那具有历史感的东西产生的重量是其他事物不可比拟的,与他内心那些想表达的情绪又是那么的切合。
从这个系列开始,周行在做画时完全让感觉成为主导画面的东西,没有感觉时就放下画笔,在他看来,这样的创作是有质量的创作,“真正的艺术品对质量的要求是极其苛刻的,如果对作品不苛刻地要求可能画出烂画。”
魔女与巨鼠
今年,周行创作了《Lilith与MR. D mouse》系列。画面加入两个怪诞而又悲剧色彩的形象,让画面充斥着更加阴暗、压抑的气息。
Lilith的灵感来自周行对宗教的兴趣。小时候他经常到天主教堂玩耍,也爱读圣经故事,其中的人物Lilith引起了他的关注,Lilith集女巫、药剂师、女权主义者、魔鬼的情人多重身份让周行浮想连翩,也成为他后来天马行空想象的源泉,不同于传统观念对Lilith的印象,周行对Lilith的感知多正面的,如勇于突破束缚,富有人文精神等,对Lilith的想象与理解在冥冥中让周行和这个传奇人物联系在一起。周行笔下的Lilith不再是年轻的女性,而化身为一个瘦骨嶙峋的妖婆。
MR. D mouse,意为死亡老鼠先生,是一只长着米老鼠的耳朵,全身骷髅结构的怪物。周行将人们眼中的负面形象赋予更多的积极因素,画中的鼠代表顽强的生存精神与弱势群体,与画面另一主角Lilith形成联系。“所有的事物都有多面性,从不同的角度你会看到不同的东西,这种不同是最有意思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画面中两个主要形象完全未经设计,是人物在艺术家大脑中感受的直接反映,也是自身情感在画面上的投射。具有穿透力的人物形象加上画面上那些符号性的骨骼、疮痍的形体、老旧的室内景观再次凝聚成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仿佛可以瞬间穿透人心,抵达潜意识中那情感的禁区。于是,给予观者的空间也无限打开,儿时的一次噩梦,孤独寂寞的时刻,悲伤痛心的往事,对死亡的恐惧……一切仿佛再次重现,周行将自己潜意识中那些情绪充分放大,完成与观者感同身受的巧妙对接。
《Lilith与MR. D mouse》之后,周行在画面中舍弃了具体的人物,椅子成为画面的主体,椅子放在窗前或是墙角边,拉着长长的投影。“椅子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与人有着密切的关系,与人也有特殊的情感。”于是,椅子成为艺术家代入个人情绪的最佳工具与符号,传达着厚重的情绪。
在艺术圈里,周行是个幸运儿,只用了一年多时间,他就在北京站稳脚跟,作品也得到市场和专业人士的认可。周行曾说:“我要画出所有人前所未见的作品。”在创作中,他不仅强调作品的视觉感染力,而且绝不雷同与模仿任何画风,他说:“我的艺术没有围墙来告诉别人这块地是属于我的,我只把我站立的这块地上画个圈,告诉自己这个圈以外的所有土地都是我的,这样我就拥有了世界!”在艺术的世界里,周行要做那个独一无二的画家。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心灵自由的记叙――画家陈佳敏作品印象下一篇:曲高和寡的声音,天长地久的歌唱――浅听胡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