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图分类号】 R58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5 1-54 4(2010)-0 5-0411-02
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的重要监测指标。血糖监测是血糖控制达标不可缺少的手段,也是糖尿病 管理的关键。而我国尚无统一的针对医院和患者的血糖监测使用规范,因此必须提高广大临 床医生和糖尿病患者对血糖监测的认识。血糖检测的方法有数种,人们常以晨起时空腹血糖 作为血糖控制水平的标准,并据此调整治疗方案,这显然是一种狭义的理解。中华医学会糖 尿病分会认为要了解糖尿病控制状态而不测餐后2h血糖(2h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Ic ),就是不懂得对糖尿病的监测[1]。
1 监测指标
血糖监测,一个是长期控制的监测,另一个是血糖波动的监测。
1.1 糖化血红蛋白(HbAIc) 是对糖尿病的筛选、糖尿病患者 血糖水 平进行长期监控的有效方法。由于HbAIc是在红细胞120d的生存期内合成的,因此不受抽血 时间、以及是否空腹、使用降糖药物等因素的影响。HbAIc可反映二个月之前糖代谢状况和血糖平 均水平。HbAIc和平均血糖密切相关,HbAIc每增加1%平均血糖值增加1.35~1. 0mmol/L。
1.2 空腹血糖(FPG) FPG水平要在3.9~ .1mmol/L这个范围 是正常 的(至少8h以内无任何热量摄入)。FPG是目前临床上诊断2型糖尿病最常用的一个检验项 目,由于FPG受患者身体状况、饮食、用药、抽血时间等多种干扰因素影响。故存在不稳定性, 波动性大,仅是血糖波动的监测指标(也是一个即时指标)。上述二项指标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监测指标。但其指标监测意义各异。
2 常用监测试验
2.1 空腹血糖(FPG) FPG是一个能较好地反映患者自身胰岛 素 分泌水平的指标,是目前临床上诊断2型糖尿病最常用的一个检测项目。FPG只能反映某一点(即测定当时)的血糖水平。科学严格地讲,FPG是指至少8h以内没有任何热最摄入[ 2],或禁食过夜10~14h[3],任意时间(是指一日内任何时间,无论上次进餐 时间及食物摄入含量)测得的值。正常范围是3.90~ .11mmol/L因此血糖的控制目标就是 尽量达 到或接近这样的水平。由于FPG是决定全天血糖水平的主要因素,控制FPG有助于血糖的控制 。
2.2 餐后血糖(PG2h) 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一直被公认 为是DM 诊断的金标准,由于多次抽血的烦琐,不适于大批量患者的检查,目前多数应用餐后2h试验 。餐后血糖,顾名思义是指饭后的葡萄糖浓度,医学上通常检测的是进餐后2h的血糖。一 般来说,人在进食后血糖有一个逐步升高的过程,餐后血糖的高峰时间约在餐后2h,但餐后 血糖最高值的出现受进食时间、膳食多少及其构成的影响。餐后2h血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胰岛素分 泌的情况和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但对于2型DM患者来说,由于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餐后胰岛素高峰的出现相对延迟,并且受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尽管在餐后2h测定的血糖水 平与最高值接近,但仍不能准确地反映餐后血糖高峰。因此,餐后血糖在临床上并不作主要 的诊断指标,但可作为诊断和用药参考及饮食的多少。许多患者仅注意空腹血糖,而不去注意餐后 2h血糖,有一部分患者虽然空腹血糖控制得很正常,但是餐后血糖依旧高,表明其平均水平 仍比较高,组织器官照样在受着高血糖的影响。餐后2h血糖,正常范围应在1.11mmol/L以 下。我们控制的目标就是尽量达到或是接近这个水平。
2.3 糖化血红蛋白(HbAlc) 是血液中葡萄糖分子和血红蛋白 A组分 的某些特殊部位,在红细胞内经缓慢而不可逆非酶促反应,最后形成HbAlc酮胺化合物,称 为糖化血红蛋白(HbAlc)。其百分比的高低取决于高血糖与血红蛋白的接触时间和细胞的存活时间,血糖浓度越高、接 触时间越长HbAlc的比例就越大。正常参考值4%~ %。由于HbAlc是在红细胞120d的生存期 内合成的,因此不受抽血时间、以及是否空腹、使用降糖药物等因素的影响。在红细胞寿命的一半时间 内所测得HbAlc值与二个月前平均血糖值最吻合。因此该指标可作为观察了解DM长期血糖水 平的控制程度,以及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的效果。特别是怀疑口服药失效不得不用胰岛素治疗时 ,HbAlc测定有较高价值。
2.4 糖化血清蛋白(GSP) 是糖与蛋白质的肽链-N未端形成稳 定的高 分子酮胺合物,类似果糖胺,故称糖化血清蛋白,又称果糖胺(FMN),正常参考值(1.9± 0.25)mmol/L。血清蛋白主要为白蛋白,半衰期约19d,因此糖化血清蛋白只能反映测试前1~3周的血糖平 均水平和DM控制代谢状况,在10多天的短时间内临床意义与糖化血红蛋白基本相似。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化血清蛋白分别反映了不同时间内DM代谢控制状况。
3 四项指标的含意
上述四项指标都是反映血糖控制好坏的指标、正确区分他们各自的含意很有必要。
3.1 FPG 反映某一点(测定当时)的血糖水平。
3.2 FP2h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胰岛素分泌的情况和机体对胰岛 素的敏感程度。
3.3 GSP 反映测试前1~3周的血糖平均水平和控制状况。
3.4 HbAlc 反映过去2~3个月中血糖的平均水平和控制状况。 由此不难看出,上述四项指标都是反映血糖控制情况,只是反映什么时间的血糖水平有所不 同,其意义也就不同。它们各自具有自已独特的价值,不可相互取代,只能联合运用,全面综合分析,客观作出正确的治疗方案。
由于血糖水平在一天24h之内都处于不停的变动之中。饮食、药物、运动、睡眠、情绪都会 影响其结果,依据这偶然的一次结果来判断病情,就容易产生失误。因此,血糖监测不能仅限于某一个点的FPG,而应包括每餐前及PG2h血糖、GSP及HbAlc测定结果,才能 使其有效控制在正常允许范围之内。严格的科学方法是除经常测每餐前及每餐后的多个时点 ,并定期检查HbAlc,这样才能更真实地评价病情,有利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纪立农.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卫生部临检中心,糖化 血红蛋白临床应用及其测定方法标准化进展研讨会资料,2005,3(30):1-
[2] 钱立英.糖尿病临床指南[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5-100
[3] 李经.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监测与治疗[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 :111
(收稿日期 2010-02-0 )(编辑 林卫国)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妊高征孕妇手术分娩前的心理状态及护理措施下一篇:浅议心电监护在临床观察中的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