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汉字作为传达民族文化的信息载体,是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基本保障。文字作为文化的载体,将人们的话语转换成为图形符号,从而将其记录下来,将语言变成了视觉传达的媒介。作为语言记录的符号,文字的发展对人的思维和各种社会生活、文学艺术都产生着重要影响。本文主要从文字的风格以及文字构成原理这两方面,对字体设计中的信息传达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 文字风格;文字构成原理;信息传达
一、风格中的信息
(一)、文字的由来
中国文字的演化,始终维持着原始的绘画符号内容,新文字在原有文字构成的基础上,加以种种组合而成。由横、撇、捺、竖、点、钩等笔画组成的数千个汉字,人们可以将它们作为图形,也可以将它们作为语意的个体来记忆。早在东汉时期,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中,就对汉字的构造提出了归纳解释。指出了汉字的“六书”,汉字的表意性,在这里得到了最初的考证。
(二)、文字风格的形成
目前已经知道的,最早的、较系统的文字是甲骨文。其大量的字型源于形象的图画,字的笔画活泼而生动随意性很强。在秦统一了六国之后,出现了大篆、小篆,将文字统一了个体的大小,将笔画形状进行标准化。小篆,以从头到尾粗细划一的直线和曲线的形象,成为了官方文字。随着历史发展,到了秦末汉初,出现了隶书,字体最显着的变化是笔画从婉曲的钱条变为平直的笔画,从无角变成有角。一横一捺讲究笔势起伏,字型结构方正扁阔,气势外放。当纸张得到普及、毛笔的书写变得更加伸屈自如时,隶书演变为成了楷书。及包含了古隶的方正又含有章草的简捷。之后的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运笔自由,完全表现了书写人的精神意识。在印刷术发明后,为适应印刷,出现了笔画横轻竖重,有外刚内柔之美的宋体。几百年来,宋体字又衍生出长宋、扁宋、仿宋等多种变体。电脑技术的普及,让更多的人参与新字体的创造,出现了各式各样风格独特的字体。
从各种字体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造字的概念方法、书写工具、书写人的精神意识状态,对文字风格的形成,起着重大作用。
(三)、字体风格对信息传达的影响
我们在看、读的时候,首先是对文字形态的信息有最直观的情绪感受。其次就是各种风格字体所隐含的文化信息。时代赋予文字崭新的形式美,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也融入到字体中。在设计运用上,大多都会考虑到其历史特点,运用在比较复古或是营造历史文化感的作品中,而不会放在儿童食品这类风格完全没关联的作品里。
好的文字设计,恰当文字风格的把握,才会有效的传达事物的信息。做到对信息的烘托、渲染。有胜者还可以做到“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便可以传达出必要的信息。如一款日本奶制品的包装,圆润饱满的字体设计,和牛奶的质感形成了视觉上的统一,让消费者从字体上也能明白该产品的属性。这也许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我们以往以阅读文字字面含义,来获取信息的习惯。将“读”悄悄的变成了“看”,凭一种感性的方式,更轻松的获得了信息。
二、构成中的信息
在读图时代的今天,文字的表现,正为人们扩大出新的感受。在“读”的过程中,除了不同风格的字体,在文字信息传达上起着重要作用。我们更应该溯本求源,去重点分析探讨一下文字构成中的信息的传达。
每一个汉字都是独立的方块结构,在这样的方块内部是上紧下松的横纵划分。偏旁、字音的构成原理为人们带来想象空间,识字可以举一反三。单个字内笔画的位置划分,整个字型的高矮胖瘦。都为信息传达的视觉心理感受,带来丰富的变化。
汉字的结构形态,如前文所诉,最基本的特点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都是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象形作为汉字最基本的造字手法,其特点,使得汉字的视觉效果具有独特的指代性,和趣味性。
汉字的“象形”特征是对事物外型的概括化、简约化,是古人对“象”长期的观察总结,再创造成符号形象来对事物的定意。这是一个伟大的创造过程并非镜像式的表达。这里面渗透了中国人的情感和价值判断,表达了古人们的主观审美情感。事物的简约化和概括化、符号化,并不脱离“象”和“形”,这就为人们对汉字的理解创造了一个极富张力的空间。一个字表现的不只是一个事物,也可能是指一个过程或一类事情,还可能包括主观的意味。在视觉传达中,汉字字体设计,也对信息的传达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如利用围城的围字的繁写体,直接将文字的结构作为视觉表现的主题,简单明了的表现出小说意指的婚姻关系。一组字体创意设计,生动的将字体的笔画部首进行图解,加强了字体本身的信息的趣味性。
三、结语
汉字设计凭借其独特的表情和视觉感染力,其高度的符号化的视觉元素;浓厚的文化背景,使得汉字越来越成为一种有效的信息传达手段。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我们对以往汉字风格、构成方法的分析研究,发现,文字本身就是一种传达信息的抽象符号,是文化的载体,以其“音”、“形”、“义”向外界传递着丰富的内涵。这正为我们的创意设计提供了可以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只有通过对文字的创意化设计,才可能正确的引导观众的视觉感受,从而让信息得到更有效的传播。充分发现适于汉字的表现形式,才能拓宽了文字新的表现空间,才能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风格。
参考文献
[1]《美的历程》.作者:李泽厚.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万物》.作者:雷德厚(德).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3]《文字设计新意象》.作者:吕曦.重庆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如何利用微博进行网络营销下一篇:浅析物流信息系统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