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叙事权威-《喜福会》之女性主义叙事性解读

[复制链接]
查看: 653|回复: 0

2万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4135
发表于 2022-7-14 16:3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


雅宝题库答案
****此区域为收费内容****    需支付 1 知识币后可查看,1币=0.01元查看答案


雅宝题库解析:
《喜福会》(1989)是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1952- )的一部著名的半自传小说。从1989年4月到11月,这部小说一直稳居《纽约时报》最佳销售排行榜。《喜福会》通过十六个相互联系的故事讲述了四位移居美国的中国母亲:素媛、安美、琳多和颖颖以及她们与四个美国出生的女儿:精美、露丝、薇佛莉和莉娜之间的关系。该小说以移民家庭内部中国母亲与美国女儿两代之间关系的失落和复归为主要线索。故事以母亲和女儿轮流讲述的方式的展开,这种叙事模式打破了长期以来女性失语的状态。  大多数批评家认为《喜福会》是反映中美文化差异的范本,评论多聚焦于文化冲突、女性批评、母女关系并以这些话题为切入点进行文本分析。本文从女性叙事学角度出发深度剖析此小说,探讨谭恩美是如何运用叙事学方法揭示女性生存状态并实现女性的叙事权威的。本文由四个章节组成:  第一章第一节简要介绍谭恩美的文学生涯和主要作品。第二节介绍关于作者谭恩美以及《喜福会》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三节简要介绍女性主义叙事学的由来、发展和现状。最后一节阐述本文的写作方法和文章结构。  第二章主要聚焦于《喜福会》的“麻将桌”叙事结构和叙事顺序的安排。第一节主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分析谭恩美如何真实地展示母亲占有性的母爱、女儿的强烈反抗以及复杂的母女关系。第二节分析《喜福会》的叙事顺序安排。热奈特在《叙事话语》中指出:在故事中几个时间可以同时发生,因此故事的时间可以是多维的。但在叙事中,叙述者不得不打破这些事件的“自然”顺序,因此叙事的时间是线性的。热奈特认为“从中间开始,继之以解释性回顾的”顺序是西方文学最古老的叙述传统。第二节分别从预叙、倒叙角度分析《喜福会》如何利用这一叙述传统来服务其叙述目的的。  第三章重点分析小说的叙述者和多重第一人称叙事情景的构建。第一节集中分析小说中七位叙述者的选定,以及同叙述者模式的两种情况:自身故事叙述者(高程度的同故事的代表)和次要人物扮演叙述者角色。《喜福会》中大多数故事都属于自身故事,然而在安美讲述的“伤疤”和“姨太太的悲哀”两个故事中安美都是作为次要人物讲述其母亲悲惨故事的。通过分析同叙述者的两种模式进一步得出谭恩美如何深刻凸显男权社会下的女性生存状态。第二节分析《喜福会》多重第一人称叙述情景的构建以及谭恩美如何充分利用第一人称的局限性和相对真实性为读者展示女性共同面临的社会题目。第三节侧重对叙事自我和经验自我的分析。申丹指出,在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中(无论“我”是主人公还是旁观者),通常有两种眼光交替作用:一为叙述者“我”追忆往事的眼光,另一为被追忆的“我”正在经历事件时的眼光。本文通过追踪《喜福会》中叙述之“我”巧妙使用来分析作者是如何最终达到母女关系的和谐的。  最后一章根据苏珊•兰瑟的三种叙事声音理论分析《喜福会》。在小说中,谭恩美不仅运用了作者和个人型叙事声音,同时现代集体叙事声音的融入使得母亲们在讲述故事中树立起了自己叙事权威。兰瑟指出,集体型叙述基本上是边缘群体或受压制的群体的叙述现象。他在白人和统治阶级男性作家中的小说中没有发现这种叙述模式。最后一章依据苏珊•兰瑟的叙事声音理论对《喜福会》文本进行细致分析。小说创建一个公共团体,三位移民母亲置身其中,用众多的“我”的话语来表达“我们”的社群共同观念,从而实现自我叙事权威。  本文的写作目标是通过仔细阅读和分析《喜福会》,揭示谭恩美如何通过叙述技巧来展示并深化小说主题。《喜福会》中的叙事手法使得主人公重新审视自己受压迫的社会地位并且帮助她们进行自我觉醒、构建叙事权威,这无疑为具有双重边缘身份的华裔美国女性提供了借鉴。谭恩美以其对女性社会题目深切的关注和独特的叙事手法,丰富了华裔美国作家的写作方法和风格。她笔下所体现出来的女性困境对当今依然有现实意义。





上一篇:朝阳区数字化校园软件开发项目进度管理研究
下一篇:外资专利池对本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模式研究——基于文本挖掘的实证分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