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会计发展是对我国保持国际话语权的重要保障,为此要做好以下几点:会计教育国际化;会计准则国际化;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升注册会计师的素质;加强国际化合作,走国际化发展道路等等。
【关键词】:国际语言;会计国际化;会计行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5-0148-02
一、保持国际话语权对我国会计发展的重要性
话语权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方面,丰富的内涵中包括对议题的设置、对规则的制定,话语权甚至意味着使其他的表述和看法失去合法性。认识话语权就不能回避软实力概念。中国与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国经济实力的国际影响与日俱增,但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尚未与此比肩同步。
首先,话语权的核心是权力,落脚点也是权力。在国际社会中,我们可以主动设置议题,引导人家从我们的角度看待问题,获得话语权。再者要考虑话语自身的完善性,如果话语本身体系完备、逻辑性强,那么自然容易说服人。
其次,话语在国际社会中处于什么位置和结构也非常重要。对中国而言,一方面要提高话语的质量,另一方面要提高中国在国际话语结构中的地位。中国一直在学习,并强调与国际接轨,引入了诸如“全球化”、“全球治理”等很多国际通行的概念。我国只有在国际上保持话语权,才能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上,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制定出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准则制度。
但是,我国在保持国际话语权这方面有一些误区,我们只有正视这些误区,才能提升国际话语权。
一是将话语权当做“话语权利”,认为只要有权利讲话,就会有话语权。此种看法是不准确的,对西方话语的片面道德批判也是不适当的。西方国家的话语权绝非仅仅取决于垄断话语权的地位。话语权的核心是权力关系,话语权的本质不是“权利”,而是“权力”。
二是将话语权当做“权力话语”,认为只要国家实力增强了,话语权随之增强。事实上,话语权与经济、军事实力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逻辑相关性,实力弱的一方也可能比实力强的一方更有话语权。
三是将话语权当做“媒体权”,认为谁只要掌握媒体权,谁就会掌握话语权。诚然,中国国际话语权不足确实部分受到媒体的影响,如对外传播力不够、语言障碍、在国际议题的设置上缺乏主动性等,但根本上并不取决于媒体。一个颇具说服力的例子是,尽管美国掌握着全世界最庞大的媒体机器,2001年以来对中东地区明显加大了媒体传播的投入,但2001年以来中东地区的反美情绪却迅速上升,美国在该地区的话语权受到重大损伤。
四是片面地认为话语权取决于道德水准和文化实力,只要复兴一国的文化和道德水平,就会增强话语权。毋庸讳言,一个国家的文化和道德水平是获得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条件,但仅靠提高文化和道德水平不必然导致话语权增强,须知文化和历史的魅力是不会自动转化成国际话语权的。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要想转化成为话语权还需具备战略支点,要通过外交、外贸、外宣、国际民间交流等众多渠道,将各方面的跨文化、跨国界交流整合起来,统筹协调各方面资源,才能将文化软实力优势转化为话语权优势。
五是将话语权当做“外交能力”,认为话语权取决于政治操作和理念贡献,只要提升外交能力,就会增强话语权。此种看法部分抓住了话语权的关键,亦即话语权是一个政治问题,是不同话语体系之间的博弈,政治目标越清晰,体系越完备,信誉越强,国际话语权会越高。然而,话语权问题涵盖的范围要比政治和外交事务的范围要大得多,仅仅靠政治操作和理念贡献,短期可能会带来话语权的提升,长期则不能巩固话语权。
中国不仅要在政治上敢于确立话语权,而且还需要在经济上、社会上和文化上配套进行,为话语权夯实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只有在理论上澄清对话语权的片面认识,明确话语权的内涵和本质,遵循话语权的一般规律,制定正确的话语权战略并付诸实施,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一个国家话语权的提升。
二、我国当前会计发展的现状
在我国会计发展的道路上会计国际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会计准则国际化。只有与国际接轨,我国在会计方面的话语权才更有力度。目前,世界各主要证券交易所已拥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上市公司,由于会计准则的差异引发的新题目也越来越多。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这些差距首先表现在会计准则的数目上。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已制定了41项具体的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已经比较完备。美国的会计准则也已制定了一百多项。而我国目前只有十几项具体会计准则。相比之下,我们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其次表现在会计准则的功能上。作为一种贸易语言,会计准则的功能应该是让投资者通过阅读企业的财务报告,明白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效果。但我国由于证券市场不够发达,上市公司的面比较窄,以致会计准则的实施受到了限制。客观地讲,我国在会计准则的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自1992年以来,已陆续修订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及十多项具心得计准则,所规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确认、计量标准,和国际会计准则中的核心准则所规定的已基本相同。如国际会计准则要求期末存货按照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也要求企业期末存货按照本钱和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我国还将根据经济发展的实践出台企业外币折算、企业合并等新的准则,这些都将逐步缩小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差距。
会计领域中的国际化行为是指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各国在制定会计政策和处理会计事务中,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以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相互沟通、协调、规范和统一,亦即采用国际上公认的会计原则和方法来处理和报告本国的经济业务。会计国际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会计准则国际化。在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形势下,我国如果要想参与国际经济事务的合作与竞争,就必须正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现实,而不能刻意强调本国的特殊情况而“独善其身”。正确分析我国会计准则的现状,可以更好地促进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接轨。
三、加强我国会计国际化是持有国际话语权的重要保障
1.会计教育国际化
要加快中国会计制度改革和会计国际化的进程,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会计队伍十分重要,而这必须仰仗于会计教育的改革和教育水平的进步。
第一,会计教育的国际化导向。要求会计教材、教育组织形式等应当面向国际化。在过往的20年中,一些高校已经在这方面有了很好的尝试,已经开始采用英文教材进行教学等,这一工作应当继续加强。随着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们应当把国际会计准则当成教学和探究的重要参考蓝本。当然会计教学的国际化,并不是简单地重述会计准则条文,而应当主要分析国际会计准则背后所包含的原理和理念,这些原理和理念应当成为今天会计学教学的基础和重要内容,而不应当局限于特定条文的含义。
第二,会计教育的导向。改组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面临着一个重大选择,即如何坚持以前一直认定的原则,避免一些国家如美国越来越体现出的规则导向。
第三,会计教育中的案例导向。当前我国会计队伍面临的主要新题目之一便是职业判定新题目。为此,我们在提倡会计教育的原则导向的同时,应当加强案例教育,以进步会计职员发现新题目、分析判定新题目、解决新题目的能力。
第四,加强簿记教育。突出簿记教育是我国会计教育的特征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会计职员的簿记知识和技能就十分过硬了。
第五,处理好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关系。对于会计教育中的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要避免陷进一种误区。在会计继续教育方面,我们不应当仅仅满足于对新会计准则的宣讲,应当同时补充以现代会计理念和知识的教育,补上市场经济会计这一课。
2.推进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当前要加快推进会计准则的国际化,非凡要服从财务报告的基本目标,重视投资人和债权人的信息需要;摆正会计准则和传统会计制度的关系,避免准则和制度关系的混乱;同时还应加快准则的制定速度,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拓展准则的深度和广度,进步其可操纵性;争取财务信息主要相关者积极参和准则的制定,调动全社会气力,广泛开展准则的制定、培训、宣传、探究工作,使准则尽快深进人心。
3.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完善公司治理机制,规范上市公司的财务行为,就是要进一步增强公司治理层及时、充分、如实表露财务信息的意识,促使治理层在真正进步公司质量上下工夫,而不是依靠非常交易及不公允的关联交易等操纵利润。
4.全面进步注册会计师的素质
全面进步注册会计师的业务素质和执行水平,推动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和国际著名会计师事务所的联合。要努力进步国内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技术和职业道德水平,进步其独立、客观、公正执业的自觉性,使其尽快向国际水准靠拢。会计准则是在特定环境中产生的,中国的国情比西方国家更为独特,这决定了中国的会计不能一味地夸大国际化而忽视本国的特色。但也不能过分夸大本国的特色,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国际化。而过分夸大国际化又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本国的特色,我们必须认真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会计国际化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懂外语、熟悉国际会计、商务惯例,具有较广博的国际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因此,改革教学方法,调整教育内容,开阔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快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已成为高校会计教育的当务之急;同时还必须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加强在职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完善注册会计师及各级专业技术职务考试,以适应环境的发展变化。
5.加强国际合作,走国际化发展道路
我国应当积极参与国际会计交流与合作,加强同国际会计组织的联系,参与国际会计事务,举办研讨会,与国外专家就开放政策、财务、会计、审计的最新理论与技术问题进行广泛的磋商与交流,以指导国内会计行业的建设和发展,满足对外开放的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会计执业领域全球化将成为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胡长青.会计国际化离我们有多远?[J].财务与会计,2002,(1).
[2]范洪波.会计国际化与中国特色[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
[3]葛家澍.关于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02,(10).
[4]冯淑萍.关于我国当前环境下的会计国际化问题[J].会计研究,2003,(3).
[5]韩福恒.扩大中国对国际准则制定话语权和影响力[N].中国会计报,2010-01-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固定资产减值相关问题分析下一篇:浅谈我国税务代理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