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解析张爱玲的自译策略—以《金锁记》和The Rouge of the North为例

[复制链接]
查看: 335|回复: 0

2万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2343
发表于 2022-7-23 09:2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


雅宝题库答案
****此区域为收费内容****    需支付 1 知识币后可查看,1币=0.01元查看答案


雅宝题库解析:
张爱玲,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性作家之一,也是中国现代史上为数不多能用中英双语写作的女作家。她的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其翻译家的身份却鲜有人知。事实上,除了高超的文学才华之外,张爱玲还翻译了不少文学作品,其中既有译他作品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也有很多自译作品如《金锁记》等。虽然已经有很多学者对张爱玲的文学作品展开了研究,然而这些研究却甚少涉及她的翻译活动和翻译作品。从某种程度上说,张爱玲对中国翻译领域的贡献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在于她不仅进行语际翻译,也进行语内翻译;既翻译过他人的作品,也大量翻译了自己的作品。因此,对张爱玲的翻译尤其是还未引起足够重视的自译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她的自译作品中,《金锁记》和《怨女》非常具有代表性,其中包含有强烈的女性意识;而通过翻译,张爱玲的女性意识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对张爱玲的自译作品进行研究,以《金锁记》和《怨女》为例,通过细致的微观分析,探讨她的女性主义翻译思想是如何影响其自译过程,并引导其在自译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从而体现其女性主义思想的。20世纪80年代,随着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深入发展,译者不再被看作是原作者的附属品,译者的主体性开始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西方女性主义的发展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开始在翻译研究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女性主义最初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欧美各国,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批评模式与理论话语,以女性主义为背景的西方女性主义翻译从一开始就对传统理论的翻译忠实观提出质疑,倡导一种与众不同的“忠实”观。他们认为,翻译是一种由译者和作者共同参与的“写作工程”,因此译者拥有和作者同样的权力,应该忠实于“写作工程”,而不是原作。在翻译实践中,西方女性主义翻译家提倡干预性策略,以实现他们的政治目的。而在中国,女性主义翻译家由于长期受到传统翻译观的影响,在翻译过程中会呈现出与西方女性主义翻译家不尽相同的特色,即策略更加温和。近年来,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在中国的翻译研究领域逐渐增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这些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与中国女性翻译实践结合不多。在文学翻译中,女性译者的翻译或多或少会受到其女性意识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女性主义翻译角度对女性译者的翻译作品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化我们对女性主义翻译的理解。本文将结合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张爱玲自译作品中的翻译策略进行探讨。研究首先从其对原文本的选择着手,探讨其基于女性主义翻译观的文本选择策略在其翻译中的运用,进而再对翻译文本中出现的多种具体策略进行细致的分析,如词汇选择,句式调整,增益等。最后根据文本分析对张爱玲在自译(包括英译汉和汉译英)中经常采用的女性主义翻译策略进行较系统的比较和总结。该研究试图身体力行为促进张爱玲自译研究做出努力,并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与中国翻译实践相结合贡献绵薄之力。





上一篇:俄语身势语及其性别差异研究
下一篇:改性赤泥吸附气相低浓度甲醛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