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阶段农民职业素质研究

[复制链接]
查看: 1178|回复: 2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733
发表于 2020-5-29 11:4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培养有文化、有技术、会经营的农民,且要提高农民的职业素质,要体现在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从业能力,法律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以期促进和谐乡村建设。
【关键词】:吉林省 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阶段 农民职业素质
  
  1 吉林省农民职业素质问现状
  1.1教育现状
  改革开放30年,吉林省稳步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这一影响深远的战略格局中,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始终是工作的重点,而农村地区的“普九”工作更是重中之重。随着“普九”目标的逐步实现,农民扫盲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乃至高等教育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形成了一个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主线、扩大职业教育资源为取向、开展扫盲及成人文化技术教育为补充的农村教育发展大格局。经过扫盲教育和基础教育,吉林省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普遍提高,文盲人口及文盲率大幅下降。
  1.2科技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政府大力促进农业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通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绿色证书培训工程、国家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多渠道开发农村专业技术人才,积极培育农村管理人才。获得农广校中专或农校中专以上学历的有3.5万人左右;获得绿色证书的有22万人左右,农民科技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相对于农业发展的更高要求来说,吉林省农民科技素质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1.3经营管理素质状况
  从销售农产品的市场信息来源,所有样本农户在销售农产品时,有29.2%的市场信息来源主要是邻居亲友,说明农民参与市场的意识有限,经营管理意识不强。从购买生产资料的信息来源看,所有样本农户中只有8. %通过农技人员购买生产资料,主要还是通过邻居、广告和以往经验为渠道获取生产资料信息。以上说明,吉林省农技人员的服务上目前还很欠缺。
  2 吉林省农民职业素质的制约因素分析
  2.1历史因素
  建国以后,吉林省经济走的是“以钢为纲”的发展路子。国家从“一五”时期开始对吉林省的投资主要是发展重工业,长期实行的是重工轻农的政策,农业的发展在各方面都受到了一些限制,农业人口的素质提高必然要落后于其他产业。
  2.2教育因素
  教育体系不健全,教学脱离实际;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师资配置结构不合理,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滞后。
  2.3政策因素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突出。农民工子女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跟随父母进城打工的孩子,由于户籍等因素的限制,很难进入城市的学校就读,他们只能去流动儿童学校学习,但是在办学条件、教学环境和师资力量等方面上,流动儿童学校都无法和正规的学校比,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情况可想而知;另一部分是留守在家里的孩子,他们一般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代养,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文化水平不高,在耕种土地的同时,还要料理家务,根本无暇顾照顾这些孩子。父母在外打工赚钱的行为多少对这些孩子产生示范作用,使得一些孩子过早得辍学,走向社会或寻求打工赚钱的机会,导致了未来的农民队伍素质不高的现实。
  3 实现吉林省现代农业背景农民职业素质的对策
  3.1提高吉林省农民教育素质的对策
  转变农村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构建完善的农村教育体系。
  3.2提高吉林省农民科技素质的对策
  各级政府应提高对农民科技素质的重视程度;加大对科技的投入,特别是农业科研和科技培训的力度;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大科技推广力度。
  3.3提高吉林省农民经营管理素质的对策
  发展生产力,让传统落后观念失去滋生的土壤;加强经济知识培训,提高农民对市场的驾驭能力;动员各方力量,为农民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和支持农民直接走入市场;加快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树立典型,引导农民增强经营管理意识。
  参考文献:
  [1]杨秀艳.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技术部.2004中国农民素质发展报告[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3月第一版,191~198
  [3]陈庆立.中国农民素质论[M].当代世界出版:2002年11月第一版,2~1,31~53,183~224
  [4]郭庆海,姜会明.农村经济发展路径与产业政策[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第一版,21 ~220,251~258
  [5]陈华宁.农民素质的内涵探讨及实证研究――基于河北省农户问卷调查的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 (02):49~55
  [ ]张华华.中国农民素质现状成因剖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3(09):111~114
  [1]付永峰.我国现阶段农民素质偏低的成因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2001(02):48~50
  [8]林美卿代金平.论提高中国农民素质的措施[J].山东社会科学,2005(01):104~10  
  [9]陈伯清,李前兵,张国良.我国农民素质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5(02):48~50
  [10]林美卿,代金平.农民素质及其科学评价体系[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2 5~2 1
  [11]辛贤,毛学峰,罗万纯.中国农民素质评价及区域差异[J].中国农村经济,2005(09):4~9,55
  [12]夏永祥,卢晓.新时期农民素质评价体系与农民收入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 (0 ):31~35
  [13]茶金学,徐步朝.新型农民素质评价体系初探[J].江西社会科学,2001(11):231~239
  [14]周韬.提高农民素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J].甘肃农业,2005(0 ):1 ~11
  [15]李培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农民素质现代化[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2):29~34
  [1 ]张艳红.提高农民素质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1):1 ~11
  [11]李洪珍,张殿祯.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提高农民素质[J].农业经济,2004(08):2 ~21
  [18]呼应,刘钟钦.浅析提高农民素质与增加农民收入[J].农业经济,2001(03):23~24
  [19]戴田.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素质问题研究――以衡阳农民为个案[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02):88~91
  [20]李淑妍,杜宝玲.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村人口素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0 ):119~180
  [21]王永发,王甲午,于小兵.农民素质与农业教育[J].农业经济,2004(02):53
  [22]韩士元.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及评价标准[J].天津社会科学,1999(05): 8~10
  [23]柯炳生.对推进我国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几点认识[J].中国农村经济,2000(09):4~8
  [24]傅晨.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涵义与标准的理论探讨[J].中国农村经济,2001(12):4~9,15
  [25]邓汉慧,邓旋.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经验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2001(09):109
  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成果合同编号:2010011
  作者简介:王佳媛 (1989-),女,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农业科技学院08级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学生,本文第一作者,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科技创新项目主持人。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吉林省农产品品牌建设研究
下一篇:贵州农业机械化进程的思考与建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5-29 11:49:26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支持期刊论文发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21

帖子

513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132
发表于 2022-3-14 14: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医科大学作业可以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