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相对于理工类本科教材出版,我国高等农业院校本科教材出版在2002年之前一直处于起步阶段。自2002年以来尤其是2005年之后,高等农业院校本科教材出版发展可谓迅猛,但同时暴露出当前我国高等农业院校本科教材出版存在的诸多问题。随着高校教育教学的大力改革,农业专业设置大幅度调整(主要是压缩和合并),现有的高等农业院校本科教材出版已不能适应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亟待创新。因此,对当前高等农业院校本科教材出版存在问题进行探究分析至关重要,以便出版社及时“对症下药”,出版高质量教材。
【关键词】: 高等农业院校;本科教育;教材;教材出版
1 教材出版结构问题
1.1 基础教材和专业基础教材出版过多
众所周知,无论是基础课教材还是专业基础课教材,其用量都是非常可观的,也就是因为此,出版社都使尽浑身解数,对这一市场领域竞相展开争夺。
(1)基础课教材出版超载最为严重。尽管国家提倡“一纲多本”,但大多数出版社在运作时就已走了样。除去常规的基础课规划教材外,还大量出版了“地方特色教材”。所谓“地方特色教材”,通常是指一所或两所院校组织编写的,甚至是一所院校不同老师担当主编组织编写的教材,如此造成了基础课教材严重的重复出版。据统计,“检索时发现,有的出版单位在3年内出版某一同名高校教材达1 种之多。”[1]究其原因:出版社对基础课教材出版设置的“门槛”低,通常要求首印数不低于3 000册,或是要求学校两年之内必须使用完3 000册。这种“门槛”对于基础课教材而言就如同虚设,一所院校自己主编的教材,通常会答应出版社连续使用2~3年,这样出版社就可以一次性印刷出版,印数至少在5 000册以上,从经济效益来说是很可观的。当然,出版社还是很期望能够联合3所院校以上进行组织编写:一来可大大扩大年使用量,争取更好的效益;二来可促进同类院校交流,扩大教材影响力,争取更多的院校参与,提高申报国家规划教材的成功率;第三,可促进教材不断地重印、修订,有利于打造精品,大大延长教材使用寿命。
(2)专业基础课教材出版同样超载。据统计,一种专业基础课教材版本通常平均不低于5个,譬如《植物学》、《动物学》等。由于基础课主教材最多也就20余种,加上配套的学习指导书及实验课教材也不过40余种,而专业基础课主教材至少也得上百种,加上配套的实验课教材那就更多了。所以,一个出版社要想把教材出版做大做强,除了做好基础课教材出版外,还必须要重点做好专业基础课教材出版。然而事实上,以专业基础课主教材加上配套学习指导书、实验课教材200种计算,也不足以支撑那么多出版社竞相出版的。因此,国家提倡的“一纲多本”在专业基础课教材出版领域也同样走了样。
1.2 选修教材和专业教材短缺
绝大多数选修课教材最明显的特点是:使用量少且每年都不稳定。选修课毕竟不是必修课,平时的上课要求不严格,考试大多是开卷考试或是交一篇论文,学生主要依靠上课的笔记或是到图书馆查查资料就可通过该门课程,所以造成学生大可不必购买教材。
专业课教材最明显的特点是:学生人数少,使用数量自然也就更少了。譬如,《动物遗传育种各论》、《动物遗传学》等均为动物科学学院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必修的专业课教材,尽管该专业每届的学生数由以前的15人现已扩招到了30人左右,但实际购买教材也就区区20人左右,试想,这样即使是10个院校联合编写使用,一年的教材使用量仍不足300册。然而实际上专业课教材要想联合10所甚至更多的农业院校联合编写是很困难的,即使组织成功,那在经费和时间、精力上的耗费也是不可取的。
近几年,随着院校整合,社会对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改革,使得一些涉农专业被调整、压缩,甚至被砍掉(譬如,桑蚕专业,现如今在全国高等农业院校里几乎不再开设了)。结果造成有的选修课经调整变成了必修课,譬如,《大学生心理学》、《兽医专业英语》等;有的专业课不仅学时数被压缩,甚至有的专业课被调整为选修课了,譬如,《草地学》等。当然,就以上的调整,全国各高等农业院校并不一致。也就是因为此,本来使用量就不大的选修课和专业课教材就更难组织起更多的高等农业院校进行统一有效地编写、出版、使用了。
由此可见,无论是绝大多数选修课教材还是专业课教材,因为年使用量太少,出版社对此教材出版的积极性自然不高,那就更别提及时修订、再版了。如今出版社基本上都已转企改制,倘若没有相应的教材经费补贴,则面对该类教材的出版更是雪上加霜。
1.3 理论教材与实践教材比例悬殊
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其出版社均存在理论教材与实践教材严重脱节(严格说来,应该是实践教材远远落后于理论教材)的局面。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客观的困难因素很多。
(1)理论教材通常为主教材,无论学生上课还是考试,都是必须要有的。实践教材则不同,授课老师对此没有过多的要求,课堂上很少使用教材,考试基本是开卷或是不考,所以实践教材学生很少购买或基本不买。
(2)理论教材体系发展已经很系统科学了,而实践教材内容主要是依据各院校自身的实际条件灵活设置,各高等农业院校因办学定位、科研经费、实践的条件与场所等不同(差距通常很大,譬如中国农业大学与安徽农业大学,前者属于研究型学校,后者则属于应用型学校,两者自然在对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培养要求方面迥然不同)而设置不同的实践内容。因此,出版社很难组织多所院校合作编写,目前实践教材的出版很少,基本上还停留在自编讲义阶段。
(3)各地区对人才需要的不同,从而造成了高校对学生实践培养的差异。譬如,经济发达地区需要的是创新型综合性人才,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则需要的是应用型技术人才。人才培养的不同,使得对实践教材的要求理所当然要具有地域适用性、实用性差异。
(4)已出版的实践教材得不到更多师生的认可,譬如,由安徽农业大学张德群教授(全国知名的兽医内科专家)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兽医专业实习指南》,是在最初的讲义经过多年实践锤炼、重新调整后组织了11所高等农业院校编写的。其内容主要是指导本科大四学生如何实习、如何写毕业论文等,是当时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的一个先例。但购买该教材的学生并不多,11所高等农业院校的使用总量平均每年不足1 000册。因此,对于实践教材的出版,出版社不得不有所控制。
如何做好理论教材与实践教材的衔接配套,关键是高等农业院校要切实规范本科毕业生的实践,重视实践教材的组织编写,并拿出一部分经费补贴,同出版社一起做好配套实践教材的出版。
2 教材的质量问题
2.1 内容陈旧
教材是最新科研、教学研究与改革的体现,教材内容的编写要加入科研和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譬如,最新的科学前沿知识、最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等。然而,经对已出版的高等农业院校本科教材统计分析表明:许多教材内容陈旧,时代性差。其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内容更新缓慢、时效性差,跟不上实际需要。这主要体现在专业类的教材出版,基础类的教材内容相对比较成熟,再加上使用量大,其修订、再版完善很快。而专业类教材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内容更新没保障。
(2)教材内容滞后。这主要体现在教材内容不能够及时体现国家最新相关政策的调整,高等农业院校本科教材最具有代表性。譬如,《农业政策学》、《土地法学》等,其第一版是分别在2002年、2004年出版的。
2.2 特色不明显、创新不够
如今,高等农业院校本科教材版本众多,但多数都存在特色不明显、创新性差的弊病。具体来说:
(1)专业教材内容缺乏差异性。“经常出现同一知名作者编写多种版本的教材,在不同的出版社出版,内容和结构体系却大同小异,教材版本泛滥;即使是不同作者编写的教材,内容也大致相似,体现不出教材的特色和差异性”[2]。
(2)自编教材相对混乱。自编教材也称地方特色教材,通常主要是由一所高等农业院校的老师们针对本校的课程体系组织编写的,在使用上类似于“包销”。然而,大量的自编教材质量都不高,主要体现在:内容重复、过时,有些有生拉硬扯拼凑之嫌,知识的更新不够及时,跟不上实践需要,好多教材前身本是自编的讲义,后由于“某种利益”的驱动得以出版,使用范围窄,难以满足特定层次教材的需要,显得不够成熟。
在今后的教材出版工作中,国家将鼓励不同风格、不同教学实践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出版,努力扩大品种,要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多种风格的教学用书。今后国家不再搞那种使教材缺乏各自特色的统编教材,即不再规定学校应上什么课,每门课上多少学时;只提出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对教材体系、章节安排、学时分配、篇幅字数等都不做过死的限制,为不同风格教材的问世创造条件。“即使同一层次、同一类型、同一学科专业,也需要多种形式和风格的教材。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出现学科体系、教材体系的多种风格和多种流派,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最终推动学科的发展和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3]
教材出版注重整体优化的同时,就避免了不必要的交叉重复,最大限度地压缩和精简掉过旧、过专、过深的课程内容,筛选最基本的知识。由过去大而全的教材变为少而精、多品种的教材。教师要精讲,给学生课后留下自我复习、查阅、思考的空间。譬如《植物学》,据多家高等农业院校的反馈,近两年出版的《植物学》充分结合了现代教学改革和专业要求,在重要章节上进行了必要的精简,版本也呈现了多样化,教材层次分明了。
一本高质量的教材(所谓高质量的教材是指能够紧跟学术研究的前沿,能够从创新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立意,能够及时将科学技术研究的新成果融入教材中)通常能够及时反映教学研究与改革的成果,能够让学生终身受益。教材内容反映着最新的科学知识和科研成果,是院校教育教学必需的载体;教材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进度。因此,倘要出版具有高等农业院校自身特色的高质量本科教材,就必须要事先分析当前高等农业院校本科教材出版存在的突出问题,方能寻求相应的对策,在发展中力求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 姚文兵.高校教材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138.
[2] 肖颖.高校教材出版现状与策略分析[J].山西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114.
[3] 刘社育.新世纪高校教材发展六趋势[J].科技与出版,20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浅谈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比较及其发展下一篇:水稻新品种圣稻1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