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文章就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变电运行在岗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总结了存在的问题,探讨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变电运行 技术培训 问题 对策
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城乡电网技术改造的大力推进和实施,是电力工业有史以来发展最快,建设变电所最多的时期。大量的高新技术设备在变电所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电网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变电所,能否安全可靠的运行,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影响甚大。因此,搞好在岗变电运行工的技术培训,提高技术素质,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环节。借此,笔者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就如何搞好运行职工培训工作,谈一些看法,仅供同行参考。
1 变电站运行人员现状及存在问题
(1)新站不断地建成投运,运行人员相对缺员。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运行工,因年龄原因面临退休,年轻运行工缺乏相应实际工作经验,变电站运行工队伍在技术层次上面临青黄不接现象。
(2)根据工业项目的分布和区域负荷的特点,大多数变电站建在郊区及外县乡镇偏远的地方,变电运行生活单调乏味,尤其是女职工的小孩在当地入托、就学上存有诸多不便,多数的孩子放在家中,由爷奶照护,现实生活压力重,自学精力不集中。同时,因各站配备的人员较少,集中轮训难度较大。
(3)新投变电站,由于高新设备、高新技术的大量应用,有些专业技术超过运行工的实际接受能力,特别是年龄偏大的运行工在常规保护的变电站值班时间较长,对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中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原理的学习兴趣不大,急需在方法上合理引导在新技术知识上充电。
(4)常规培训流于形式。过去的定期考问讲解、技术问答、事故预想及反事故演习,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曾促进过运行工业务的提高,但年年用这种方法培训,人员易产生疲劳厌烦心理,虽然大部分情况下能按时按计划完成,但所开展的活动内容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应付上级检查现象,其最终效果是要我做好而不是我要做好。是被动的而不是自觉的用心来做好上述工作。再者由于平时电气设备运行稳定,事故发生较少,运行实践经验匮乏。在进行事故预想时对事故特征及处理措施,不能结合现场设备及运行实际情况而有的放矢,所制定的预案可操作性较差。
(5)运行值班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原始学历专业对口的大、中专生的占少数,大多数是八零后和九零后的技校毕业生或复转军人,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有待提高。
2 应采取的对策
2.1
合理配备运行人员编制数额
变电工区要根据变电站运行人员配编情况,应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结合设备核对定员,配备足够的运行值班员。另外,从发展眼光出发,要考虑到新建变电站技术人才的储备,及早动手做好技术培训。
2.2 稳定运行工队伍,解决后顾之忧
公司在已给予运行工一定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应再视政策允许情况给予再优惠:如将偏远地区运行工浮动一至两级岗位工资;奖金向运行人员倾斜20%;边远站全部配齐交通通勤车。职工家居市区的留守儿童,上幼儿园期间由公司提供专车负责接送或报销一定的接送费用。
2.3 采用多元形式搞好技术培训
其原则是:坚持做好新职工的安全、技术启蒙教育;转正上岗前的岗前教育;岗位调动的应知应会教育;典型案例举一反三的现场教育。培训中要始终贯彻以岗位练兵为主,脱产培训为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训与自学相结合;集中轮训与分散指导相结合,用先进的典型引导人,用事故案例警戒人,用规章制度规范人,用言传身教感化人。要求在理论学习上下功夫,在运行实践上见水平。
(1)针对各变电站的设备、保护配置不同,变电工区应组织小范围的技术讲课,将有同类设备、同种保护配置的变电站的运行人员集中在一起,聘请保护班或检修班的专责,进行3~10天的技术讲课,专题问题专题解决,增加针对性,减少盲目性,这样既增加了运行人员学习的兴趣,又减少了不必要的往返台班车辆浪费。
(2)扎实做好新上变电站的运行准备。一是要提前派变电运行人员进驻变电站,在设备安装调试阶段,让运行人员跟着厂家或安装人员学习,力争在新站投运前将新技术学到手。二是派运行人员到厂家去学习。回单位后,进行考试,强调成绩不及格不予报销差旅费。三是聘请有关专家或首席工程师专门对新上站的新设备进行技术辅导讲座,力求用通俗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授课,达到熟悉系统基本原理,熟悉倒闸操作、事故处理,熟悉本岗位规章制度、标准。能分析设备运行状况,能分析故障、排出故障,能掌握一般维修保养技能。
(3)利用仿真培训,使学习更加逼真直观。
根据电力系统的特点,在传统的岗位培训中,主要是通过对实际事故的总结分析或对预想事故的分析以及对正常运行方式的观察、操作来培训运行人员处理事故的能力。但是,这种方法并不能使运行人员对事故的发生和发展及后果有亲临现场的实际感受,而且对假想的安全控制和处理措施的正确性缺乏实际的考核。尤其是随着电力系统装备水平的不断提升,电力系统中实际发生故障的机会是很少的,所以不可能以实际的事故或制造人为的事故来积累经验。实践证明,积极创造条件采用模拟仿真培训是实现从理论到实际操作技能培训的重要手段,可以使人员体验事故现场,区别事故特征,对事故处理过程加以熟悉,提高事故发生时正确的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
(4)签订师徒合同,搞好传帮带
针对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利用本站的现有资源进行“传帮带”。许多老职工运行经验丰富,他们的经验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处理异常、故障、事故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不是我们在哪一本书中所能学到的,新职工跟他们学,拜他们为师,可以避免少走弯路,避免企业重新花钱买教训。根据新学员的素质状况确定师徒合同的期限,一般大中专及以上毕业生签3个月合同,复转军人签 个月合同,合同规定师徒的义务及徒弟的学习内容,合同期满工区组织考试,徒弟考试优秀,要对师傅进行奖励。同时,站上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将技术娴熟者与技术一般或生疏者,学习接受能力较强者与较弱者,勇于改革创新与富有实践经验者等不同能力类型的组员合理安排在同一项任务中,这样对人员素质的提高也是十分有益的。
对职工不好理解的问题进行现场培训,就地提问,就地解答,留下问题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巩固,根据运行人员倒班的特点,在其下一个工作日重新提问强化记忆,这样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对强化职工的记忆和理解帮助很大。
(5)推行“技术讲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让每个职工结合现场实际,每月自己出一道题,要求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各站汇总后上报工区把关,工区审核批准后,让每个人自己对照题目找答案,工区领导和相关专责到站上,让全站职工集中起来,让每位职工自己当老师,将已准备好的题目讲解给大家听,工 区领导和站上的职工既是听众又是评委,听完后,大家再对所讲内容进行提问。推行技术评讲有四大好处:一是一人讲解,多人受益,如果一个站有10个人,等于学会了10道题。二是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三是避免培训走过场。四是新老搭配,互相促进。
( )以岗位培训为主,集中轮训为辅。
岗位培训着重立足于本岗位专业技术的难点、疑点开展培训,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对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选派人员参加上级组织各种学习班、轮训班,让他们把新技术、新思路带回来,再给全站职工进行二次讲课,使变电运行技术培训工作始终与企业的整体工作接轨;也可以定期的开展技术比武、技能竞赛、反事故演习等活动,或者是利用现场培训将理论知识更好的指导或应用在运行实践中。对于十分偏远的变电站的运行值班,在确定站长、副站长的前提下,其运行值班人员可否不予以固定,在变电工区系统内部从所辖各站值班人员中统一安排,定期到该站进行轮流值班,以便于各站的业务技术以及管理方法能够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
2.4 扎实开展技术竞赛活动
技术竞赛是激励员工学业务、提高业务技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是检阅员工队伍文化素质、技术素质、精神面貌的有利时机。应以“学为基础,练为核心,以赛促练,以考促学”为宗旨,坚持开展“大练基本功,技术大比武”活动,其活动内容应包括基础理论;设备巡视;倒闸操作;事故分析与处理等。把技能教学与技术比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运行人员在复杂的情况下正确的应变能力和综合判断能力。
3 完善科学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巩固培训成果
3.1
实行动态定岗考试强化约束机制
运行工种是集设备运行、继电保护、设备检修、高压试验知识于一体的复合型工种,除了熟练掌握倒闸操作、巡视设备、事故处理三大专业技术外,还必须对其他相关工种有所了解,运行岗位肩负的安全职责要求运行工必须有过硬的业务技术素质。因此,要积极开展并实行动态定岗考试。每年年初将指定的培训教材和考试题目下发到站(100题),由职工系统的学习。每年10月份组织全工区符合条件的运行工(男45岁,女40岁以下)参加考试。工区组织考核小组,从出题、监考、改卷全过程负责,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工区对考试的前三名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同时,给予相应级别岗位岗级待遇。对后三名实现降岗使用,待三个月补考及格后恢复原岗位。总之,动态定岗考试是督促运行工学技术的手段之一,通过考试可以检验运行工平时的学习效果,也可以促进后进职工向先进职工转变。
3.2 广开渠道完善激励机制
对三次以上在变电运行技术竞赛活动取得优异成绩的个人,公司应把获奖人员纳入公司技能人才库。是专业技术人才的获奖选手,将在首席工程师的评选中享受加分的待遇,是专业技术人才的将在公司开展的首席班长、首席作业手的评选中,享受相应加分待遇;其三是扩大宣传,营造氛围,使获奖人员能在职工大会露脸、领导颁奖、众人敬仰,从而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归属感和荣誉感。切实起到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作用,激发职工的岗位成才的积极性。
4 结束语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推进,给变电运行的技术培训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理清工作思路,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方法,着力培养出技术全面的复合型人才。真正达到每个人都能在不同类型不同电压等级的变电站胜任工作,以迎接智能电网装备技术革命的挑战。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低压配电台区接地的几个误区下一篇:影响市郊供电配网的综合因素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