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与幻灭——对《上海孤儿》后殖民解读

[复制链接]
查看: 519|回复: 0

2万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4126
发表于 2022-7-25 20: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


雅宝题库答案
****此区域为收费内容****    需支付 1 知识币后可查看,1币=0.01元查看答案


雅宝题库解析:
石黑一雄是当今英国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作为日裔小说家,他与萨尔曼•拉什迪,提摩西•莫 并称为 英国“移民三杰”,并且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到目前为止,石黑一雄共创作六篇小说,分别是《群山淡景》(1982),《浮世绘》(1986),《长日将尽》(1989),《无法安慰》(1995),《上海孤儿》(2000)和《别让我走》(2005)。在1989年时,石黑一雄凭借其代表作《长日将尽》获得英国布克奖,此奖项是英语小说界的最高奖项之一,并由一位英联邦国家作家颁发给本年度最佳英语长篇小说获得者。作为一名移民作家,石黑一雄独特的个人经历,创造性的思维模式以及敏感的文化身份对他的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作用。同时,石黑一雄对其母国文化和英国文化都有独特的理解,并对东西文化的接触比较敏感。因此,他的作品大多关于东西文化碰撞,文化偏见以及文化认同等。随着文学批评理论的不断发展,20世纪下半叶出现了大批文学理论,如后殖民主义,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以及女权主义文论,其中,后殖民文学批评理论不断发展壮大并成为此时期主要文学批评理论。本文主要采用后殖民文学批评理论分析石黑一雄的第五部作品《上海孤儿》。作者将这部作品的写作背景设定在中国上海与英国之间,同时还包括了三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即中国,英国和日本。由于东方主义与欧洲中心主义思想深深根植于西方人心中,文化霸权主义以及文化优越感就会随之产生。西方人一直认为西方文明或基督教文明是唯一最正统、最人性化、最有效的标准,并且他们也常常扮演拯救者的形象,担负起了文明他人的责任。然而,正是由于这种西方人的“责任感”,东方人便成为了西方人眼中的“他者”。本文从后殖民的角度出发,主要讨论《上海孤儿》中三个主要人物,即班克斯、萨拉以及班克斯的母亲,解析这些人物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通过深入分析这三个人物,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这种强烈的责任感主要来源于东方主义和欧洲中心主义思想,并且它时刻压抑着这些人,并最终导致悲剧的产生。本文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作者文学生涯以及作品评述,同时也阐明了文章的写作目的和角度。第二部分是论文的第一章,该章重点阐述了贯穿《上海孤儿》的两大主题:国际主义和责任感。第三部分是论文的第二章和第三章,这两章也是本文的主体部分。第二章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理论背景—后殖民主义,并且重点阐述了本文的理论依据—爱德华•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同时,本章重点分析了《上海孤儿》中的三个主要人物:班克斯、萨拉以及班克斯的母亲。他们分别肩负着不同的使命。这种责任感是建立在西方文化优越感之上的。在西方人看来,他们有责任和义务帮助那些弱小国家。此外,这种责任感也是日本文化的折射。第三章重点讨论了小说中三个人物理想的幻灭。第四部分是文章的第四章,这一章提出了解决之道。第五部分是文章结尾部分,总结前几章内容并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以及今后的研究题目。关键词:后殖民主义;东方主义;石黑一雄;责任;文化偏见;幻灭





上一篇:论罗伯特·罗威尔诗歌的非自白特性
下一篇:基于激光三角法的砂轮地貌检测与评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