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隐喻的认知与翻译

[复制链接]
查看: 540|回复: 2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561
发表于 2020-5-29 22:5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容【摘要】】本文从认知角度简要阐述隐喻,从文本转换和文化内涵两个方面探讨隐喻翻译,并分析了隐喻翻译的基本技巧,如直译法、直译加解释法、转换喻体法。对理解隐喻和正确地翻译隐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 键 词】隐喻 认知 文本转换 文化内涵 翻译
  
  一、引言
  西方比较系统的隐喻研究始于亚里士多德,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中国古代文献论及隐喻的典籍也很丰富。根据研究对象、范围和方法,西方对隐喻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隐喻的修辞学研究,从亚里士多德到理查兹,大约开始于公元前300年,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隐喻的语义学研究,30年代到10年代初,这一阶段不仅从语言学角度而且从逻辑和哲学角度对隐喻作语义研究;10年代以来对隐喻的多学科研究,从认知心理学、哲学、语用学、符号学、现象学、解释学等多种角度进行多层次的研究,大量论著出版问世。
  我国学者对隐喻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如束定芳探讨了现代隐喻学的研究目标,方法和任务。聂炎论证了隐喻的五种功能:开辟认识世界的新途径、扩大人类的认识视野、加强认识深度、创造新的思想、提供类推证明,揭示事理。郑洪仁指出隐喻是语言艺术中的艺术,语言艺术中的花朵。这些研究进一步增进了我们对隐喻概念的理解。
  二、隐喻及认知
  (一)隐喻的本质。隐喻是一种凝练的明喻,用来揭示一种隐含的比较,其本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作为修辞格的一种,隐喻通常通过一个词或词组以一事物替代另一事物,并以此来暗示两者之间存在一种相似性或类推性。隐喻具有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本体,喻体,喻意。
  (二)隐喻的认知。隐喻在本质上是认知的,是一种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一类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类事物,并提出了用来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映射来解释隐喻认知现象,从而形成了隐喻认知机制,即隐喻是由一个结构相对清晰的始源域和一个是结构相对模糊的目标域构成的,是认知域映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的过程。隐喻就是将始源域的图式结构映射到目标域之上,让我们通过始源域的结构来构建和理解目标域。隐喻以熟悉的一物去认知不熟悉的另一物,以熟悉的与不熟悉的进行比较,通过熟悉的去认知不熟悉的,达到一种新的认知高度。“熟悉的一物”就是概念,以旧概念“喻”新概念叫概念隐喻,这个过程称之为映射。日常生活中概念系统正是由这样的隐喻或映射构成的,人们也是通过这些隐喻或映射来认识客观世界的新事物。
  具体事物在人们头脑中所形成的认知概念都直接来源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和体验,而抽象事物在头脑中的概念则是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概念映射而形成的。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存在普遍联系。隐喻形成的基础就是发现互相联系的事物的相似之处。George Lakoff和Mark Johnson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用源域与目的域之间的映射以及意象图式来解释隐喻现象,从而得出隐喻是一种“跨域映射”,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利用具体、人们熟知的事物来描述、判断或推理抽象、陌生、未知的事物的认知方式。隐喻从根本上讲是认知现象,其工作机制是人的大脑根据事物之间共有的属性或特征即相似性为基础,通过类比创造出新的概念组合。其理论路径是把一个心理和思维空间概念投射映现到另一个心理与思维空间。Lakoff认为人类语言整体上是一个隐喻性的符号系统,语言中的隐喻只是浮出水面的冰山,暗藏在下面的是人类概念系统中的隐喻概念。如:They live in a matchbox of a room。在这个句子中喻体即源域matchbox 和本体即目的域如room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语义范围,但是在这句的语境中二者具有相似性――“窄小”,借助源域matchbox 这个具体事物映射到目标域room,使目标域这一概念更加形象逼真。
  三、隐喻翻译
  (一)文本转换。一般认为,翻译过程有两个重要的步骤:理解与表达。理解是指对信息发送者即原作者的意图及原文意义的理解,表达是指译者在理解原文意义和原作者的意图以及译文目的的基础上制作译文的过程。翻译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其复杂性源于霍姆斯(Holmes,1988)提到的一个关键问,即研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创造一个全新的但又多多少少与原文吻合的译文。
  翻译是把第一种语言(源语)文本所表达的内容与意义用第二种语言(目标语)重新表达出来,根据需要在不同范围内做到等值。但问题是,“重新表达”这一过程是如何发生的?1、把一种带有语言特征的文本(即源语文本)分析成普通的(没有语言特征的)语义表述;2、把语义表述组合成第二种带有语言特征的文本(目标语文本) 。
  在文本转换的过程中,译者是关键,是中心。他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都在这个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此外,译者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编写文本的知识;2、对两种语言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就文本知识而言,他必须了解不同的文本类型及相应特征;就写作而言,语法、语义、语用三方面的知识是不可或缺的。
  (二)文化内涵。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隐喻的翻译要将中西方文化结合起来,离开文化背景去翻译,不可能达到两种语言之间的真正交流。”有时甚至带来理解上的偏差。
  He is a rabbit.Never mind about him.
  译文:他胆小如鼠,可以不理他。
  在英语文化中,人们用rabbit来形容懦弱胆小的人,而在中国文化中,我们说胆小如鼠而不是胆小如兔。因此,在翻译时要注意喻体的变化。莎士比亚在他的十四行诗中将心爱的人比作夏天: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很多人不理解,但是如果想到英国夏天凉爽舒适,平均气温在20℃左右,那么莎士比亚把自己心爱的人比作夏天就顺理成章了。这和中国炎热的夏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翻译时,要考虑这种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不同所造成的差异。
  如上所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还是文化现象。其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一个民族文化的熟悉和掌握。译者人们必须理解目的语文化模式和本族语者的思维习惯,在本体和喻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才能准确传神地翻译隐喻。
  (三)翻译方法
  (1)隐喻直译法。当两种语言存在一种理想的隐喻自然对等现象时,可采用隐喻直译,即译语与原语进行喻体对等替换。Newmark提出了翻译隐喻的1种方式,居第一位的是隐喻直译法,也就是在目的语中重现相同的喻体。这在翻译单词隐喻时特别普遍。
  比如基础隐喻“Time is money”,在汉语中也有“时间是金钱”这样一致的基础隐喻。也就是说在对“时间”这一概念上,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人有一致的隐喻认知。英语 “Time is money”的派生隐喻表达“win time”,“invest time”,“earn time”与汉语中对应的隐喻表达“赢得时间”、“投资时间”、“赚时间”就是隐喻自然对等的体现。翻译时,可直接替换相应成分。在原文与译文所包含的文化信息相同的时候,我们宜采用直译法。①There is no rose without a thorn.译文:没有不带刺的玫瑰。②He just parrots what other people say.译文:他只会鹦鹉学舌。③eye for eye, tooth for tooth 译文:以眼还眼,以牙还牙。④His army was armed to the teeth.译文:他的部队都武装到了牙齿。通常,在原文与译文在形式,语法结构,语体色彩上相似或基本一致的时候,宜采用直译法。隐喻的两个部分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特质,我们在翻译隐喻时,要尽量把原文的隐喻特征保留下来,把其中赖以生存的相似点保存下来,这样原文的隐喻意象在译文中完整无缺。⑤English is his high mountain.英语是他的高山。将英语和高山进行了比较,攀越高山和学习英语都需要极大的毅力和勇气。这说明汉语中高山的意象和英语中高山的意象是一致的。汉语母语者和英语母语者面对一般的隐喻概念均能通过思维建立基本一致的喻体形象。
           
       我们可以看出,直译的先决条件是本体和喻体在两种语言文化中有相似点,在源语和目的语意象基本一致的情况下,最好选择直译。
  (2)直译加解释或联想法。有些隐喻直译出来,很难完全理解其意,如果意译,又丢失了原有的形象和风格,采取直译加解释或联想的方法,不仅能使读者见到原有的意义、形象和风格,还可以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它们的潜在意义。①An old dog will learn no new tricks.译文:老狗学不出新把戏(老顽固不能学新事物)。②A good dog deserves good bone.译文:好狗应该得好骨头(有功者受奖)。
  (3)转换喻体法。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隐喻都集中反映了各自的文化特征。两种语言之间经常存在文化意象的空缺和错位,隐喻的翻译并非原文和译文的词语对应这么简单。文化意象的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在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时,就象鱼和熊掌一样难以兼得。隐喻的创建、使用和理解是语言使用者的思维过程,那么隐喻的翻译必须涉及到两种语言和文化的思维过程,才能产出好的隐喻译文。比如“班门弄斧”若译为“to show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the axe before Luban”,虽然能译出其表层含义,但西方人并不了解鲁班的故事,当然也无从揣摩这个成语的含义,若译为“to teach one's grandmother to suck eggs” 则译出了其深层含义,丢掉了“鲁班”这个文化意象。
  四、结束语
  隐喻作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它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认知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英汉语言中存在着的各种隐喻,因人类认知经验的共性和客观世界本身的相似性有重合的一面,而更多的则体现出各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思维方式。因此,从文化的视角看英语隐语的汉译,必须着眼于隐喻的文化内涵,熟谙英汉两种文化,意会其中的“弦外之音”,并灵活采用和结合不同的翻译策略,既把源语中的隐喻意义在译语中表达出来,又使隐喻的文化特征和美感因素在译文中得到体现,尽可能地使译文接受者能做出与原文读者的体验十分接近的反应,真正让翻译成为传播文化的一种媒介。
  参考文献:
  [1]Bell,R.T.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Theory and Practice[M].London & New York:Longman,1991.
  [2]Holmes,J.The Name and Nature of Translation Studies [A].In Holmes(ed.)Translated!Paper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 and Trans2lation Studies[C].Amsterdam:Rodopi[1912]1988.
  [3]高圣兵.语篇隐喻性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 ,(2):41-48.
  [4]龚贻.英语隐喻的认知翻译标准和方法[J].中国电力教育,2010,(4):224-225.
  [5]刘冰泉,张磊.英汉互译中的认知隐喻翻译[J].中国翻译, 2009,(4).
  [ ]刘晨华.隐喻映射的认知差异文化根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4):1 -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英语听力理解测试与格式塔原则
下一篇:世界英语在美国化进程下走向的深入探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5-29 22:5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优质论文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16

帖子

527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75
发表于 2022-3-14 01:4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开放大学形考怎么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