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图分类号】R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12-3183(2011)12-0143-01
【关键词】胸腔穿刺 胸膜反应 原因分析 护理
胸腔穿刺是一种常用的诊疗技术,常用于检查胸膜腔积液的性质,抽液、抽气减轻压迫症状及胸腔内给药,对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胸腔穿刺导致的胸膜反应是指因诊断或治疗胸膜疾病患者在麻醉或穿刺过程中出现头晕、胸闷、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虚脱甚至休克等一系列反应。我科自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胸膜疾病患者进行胸腔穿刺时发生胸膜反应35例,现将胸膜反应发生的原因分析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35例患者中男19例,女1 例,年龄18~11岁,平均40岁。
2 原因分析
2.1 心理因素:疾病的整个过程受心理因素的直接影响,紧张恐惧是病人术前最易出现的心理反应。
2.2 生理因素:胸膜反应为穿刺过程中对胸膜的刺激引起副交感神经反射过度所致,胸穿针刺激胸膜,引起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另外,由于体质差、消瘦、疲劳过度、机体对疼痛的敏感性增加,疼痛是身体对有害刺激或威胁所发出的警告反应。当患者体质虚弱时,则身体的抵抗力反应降低,很小的刺激也会发生与刺激强度不成比例的夸大反应。空腹穿刺也易发生胸膜反应,胃部呈饥饿状态,使血糖降低,脑组织对低血糖尤为敏感,可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等症状。
2.3 病理因素:发热、年老体弱者、病情较重合并有其他并发症者胸膜反应发生率较高。
2.4 技术因素:术前定位不准确,操作者动作粗暴致反复穿刺。麻醉不彻底、未能达到脏层胸膜等均可引起胸膜反应。此外局麻药物注入血管也是导致胸膜反应的可能原因之一。
3 护理体会
3. 1 做好心理护理:操作前认真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做好仔细的解释工作,解除其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交待在穿刺过程中应注意事项,如不要转动身体,呼吸均匀,避免咳嗽等。对于精神紧张的青年女性,更不要责备、训斥,可利用交谈的方法分散其注意力。给予精神鼓励,护士要认真的观察病人的心跳、面色、皮肤情况,有效地配合医生完成操作。
3. 2 做好穿刺前各项准备工作。要避免空腹穿刺,对于年迈、体弱、并发症多的患者可取半卧位。操作时动作轻柔、娴熟,掌握好麻醉的深度。穿刺针头要锐利。为减少损伤,对一般穿刺抽液者可用9号针头即可。首次抽液控制在500~800ml为宜。抽液速度不宜过快。
3. 3 胸膜反应的护理:一旦发生胸膜反应,应立即停止穿刺抽液,扶病人平卧,给予保暖,观察脉搏、血压、神志变化。症状轻者,给休息可自行缓解。个别患者血压偏低时,可给予10%GS500ml静滴。必要时直接静推50%GS 0ml,病人即可恢复。
3. 4 特殊情况的护理:本组35例胸膜反应者,曾有一例出现休克,其患者为一青年女性,在麻醉过程中出现面色苍白、出汗、脉搏细数,随即出现意识丧失,血压不能侧及,立即扶病人平卧,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快速静滴10%GS500ml,并给予心电监护,约5分钟后症状缓解。本组35例胸膜反应者尚未发生不良后果。
4 讨论
因为胸膜受刺激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所致,通过对35例胸腔穿刺致胸膜反应的原因分析,发现加强心理疏导,尤其是年轻患者,让其充分了解胸膜穿刺的必要性及安全性,选择合适的穿刺时间是穿刺成功的基础。
操作者技术熟练,麻醉充分,方法恰当是穿刺成功的关键。密切观察患者的变化,及时发现胸膜反应,并给予正确有效的处理是患者安全的保证。胸穿失败后及时分析失败的原因,实施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有效提高胸腔穿刺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田野,黎兰芝,提高胸腔穿刺成功率的体会,航空航天医药,2003,3(2):84-85
[2] 张敦华,胡福定. 实用胸膜疾病学.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1. 0.
作者单位:322000 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浅谈老年患者的安全护理下一篇:如何减轻外科临床护士的工作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