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时代银行业发展对策探析

[复制链接]
查看: 1130|回复: 4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630
发表于 2020-5-30 16: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严重影响人类环境和自然生态,减缓及适应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无法回避的责任。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所谓低碳经济,指的是以低能耗、低污染和低二氧化碳排放为主要特征,将碳排放量置于市场经济框架内,用货币化进行交易。低碳经济,被誉为继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之后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第四次浪潮,正日益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国际经验表明,金融机构应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在我国,虽然一些银行早在2005年就已谋求与国际金融公司合作,开始触及低碳金融市场,但直至目前,国内低碳金融的发展依旧只是处于起步阶段。在此背景下,为支持低碳金融的发展,银监会曾先后出台了《节能减排授信工作的指导意见》、《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金融机构的行为。同时,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更在公开场合表示,银行业应在低碳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积极发挥作用。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我国经济结构由“高碳”向“低碳”的转型过程中,银行业必须扮演好两个角色:一要成为低碳理念推广的“践行者”。要求银行业探索建立节能环保金融服务的长效机制,即经营策略、管理机制和激励考核体系,从业务流程与规则上把好项目人口关和惩罚关。二要成为低碳金融服务的“创新者”。要求我国银行业进一步加强对国际碳金融发展的跟踪研究,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绿色信贷”及其它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提高产品定价能力,争取在全球碳金融体系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那么,面对滚滚而来的低碳经济浪潮,银行业具体可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呢?本文将从开展绿色信贷、参与碳金融交易以及加强银行业自身的低碳运营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问。开展绿色信贷,支持低碳项目
  发展低碳经济,首先离不开低碳相关产业、行业的发展。与传统产行业相比,这些新兴产行业的发展需要投入巨额资金,急需得到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的支持。另一方面,由于这些产、行业具有较为可观的发展前景,这就为银行业通过绿色信贷、支持低碳项目提供了利益保障。
  近年来,国际主流银行不断加大对低碳消耗项目的贷款。如2001年3月,美国银行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发起了一个10年期、总金额为200亿美元的环境可持续性贷款行动,支持环境友好型项目和低碳技术开发。2001年5月,花旗银行宣布在未来十年将加大对清洁能源项目和开发替代能源项目的贷款或投资。总的来说,全球主流银行重点关注三个领域的投资机会:首先是能源效率管理领域,如高效建筑、建筑材料、能源储存与转化、低耗能设施等;其次是可再生能源领域,如生物能源、风能、太阳能、水能、海洋能、燃料电池能等;再次是水资源及废弃物管理领域,如水净化、海水淡化、回收循环再生废物发电等。
  与此同时,国内一些银行也开始了自己的低碳信贷之路。包括北京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等银行。已经着手研究并推出针对节能行业的贷款产品。仅浦发银行一家,近三年来共提供1000多亿的授信支持低碳融资,包括多个电厂脱硫、垃圾发电、风电项目。另据兴业银行2009年年报显示,2009年,该行新发放节能减排贷款131笔,金额达132.19亿元。而北京银行也于2009年参与了河北的一个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
  在增加对低碳项目融资力度的同时,国内银行业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着力收缩对“高污染、高耗能”项目的贷款额度。2009年的银行贷款数据显示,全年对火电项目的贷款总额为2 9 .15亿元,比2008年减少了1884.2亿元,当年还退出对“两高”项目的贷款客户共计2348个,比2008年的1525个增加了823个;同时,当年对节能减排项目的贷款额度达85 0.4 亿元,节能减排项目贷款额占当年贷款总额的8.93%。
  由于绿色信贷在世界各国都属于相对的新生事物,所以对于我国对金融业来说,开发针对低碳项目的信贷服务产品是一次难得的与国际接轨的创新机遇。同时,绿色信贷从技术操作层面来看,与一般的贷款差别并不大,不是一个新产生的品种,推广起来没有特别的难度。而且,绿色信贷相关项目往往可以获得政府或其他环保组织、基金等的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这就进一步增强了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的兴趣。
  开展绿色信贷,赤道原则是不得不提及到的一个内容。2002年10月,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和荷兰银行,在伦敦召开的国际知名商业银行会议上提出的一项企业贷款准则。这项准则要求金融机构在向一个项目投资时,要对该项目可能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并且利用金融杠杆促进该项目在环境保护以及周围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是为“赤道原则”。目前,赤道原则已经成为国际项目融资的一个新标准,包括花旗、渣打、汇丰在内的40余家大型跨国银行已明确实行赤道原则,在贷款和项目资助中强调企业的环境和社会责任。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赤道原则》的学习、研究、借鉴、运用与探索,采取主动姿态,积极支持低碳产业信贷与低碳企业信贷。
  但必须指出的是,尽管不少商业银行都各自制定了关予支持低碳项目融资、抑制高碳项目融资的制度和亦法,以此作为发放贷款的标准之一,但在全国层面,尚未形成统一、成文的贷款标准。同时,由于节能项目存在资金和技术方面的风险,也不会不可避免第存在少数项目很难通过银行项目风险评审程序的现象。而且,对银行来说,控制贷款风险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一些技术比较新、尚未得到商业化普及的低碳项目来说,更多的融资支持还需要依赖于其他渠道。
  
  创新金融思维,积极参加碳金融交易
  
  事实上,银行业通过提供绿色信贷来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本质上还没有走出传统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范畴。而通过创新思维、开发新的金融服务、金融产品,积极参与到全球碳金融交易体系中,则可以将银行业发展带到另个全新的层面。
  所谓的碳交易来自于《京都议定书》。2005年的《京都议定书》建立了三种灵活的减排机制,即国际排放贸易(ET)、联合履行机制(JI)和清洁发展机制(CDM)。其中,清洁发展机制允许发达国家通过在发展中国家进行有利于减排或者吸收大气温室气体的项目,作为本国达到减排指标的一部分。《京都议定书》为各国制定了二氧化碳减排指标,但是各国在具体实现减排目标时也面临各种困难。为此,“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应运而生。《京都议定书》给每个发达国家确定了一个二氧化碳的“排放额度”,并允许那些额度不够用的国家向额度富裕或者没有限制的国家购            买“排放指标”。自此,人们可以像买卖股票一样,在交易所里进行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
  为从碳减排权中获得能源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的收益,全球开始建立碳资本与碳金融体系,碳排放权进一步衍生为具有投资价值和流动性的金融资产。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入,基于碳交易的金融产品层出不穷,远期产品、期货产品、期权产品及掉期产品不断涌现。目前,全球已建立20多个碳交易平台,遍布欧洲、北美、南美和亚洲市场。2008年全球碳排放市场规模达12 3亿美元,较2005年增加了近11倍。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2005年国际碳金融市场交易总额为100亿美元左右,到2008年已升至12 0亿美元,4年时间里增长超过10倍。据世界银行预测,2008-2012年每年的碳金融交易市场规模至少达 00亿美元,201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而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在我国,据国家发改委《节能中长期规划》测算,“十一五”期间,我国的节能投资总额累计可达 000亿元以上。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具有潜力的碳减排市场和最大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供应方,我国每年可提供1.5亿吨至2.25亿吨二氧化碳核定减排额度,这意味着每年碳减排交易额可高达22.5亿美元。如此巨大的市场前景,不仅能够激发金融业不断进行金融创新的勇气与渴望,而且能够推动金融机构不断优化、改造业务流程,打造适合低碳金融市场的法人治理结构、信贷评审标准和风险管理体系,从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对此,银行业唯有研究开发创新的金融产品,积极参与到碳交易排放体系中来,才有可能从其发展中获益。目前,国外银行业为参与碳交易排放推出了不少金融产品,如碳信用交易市场基金、碳交易相关的理财产品等。例如,巴克莱银行推出的挂钩“巴克菜全球碳指数”基金,是第一个跟踪全球主要温室气体减排交易系统中碳信用交易情况的基金;而瑞士信贷集团推出的挂钩“瑞士信贷集团全球可替代能源指数”基金,使投资者可以通过瑞士信贷集团全球可替代能源指数跟踪多种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
  在国内,一些银行业推出了类似的金融产品。如从2001年4月起,荷兰银行、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和东亚银行等几家外资行先后在市场中发售了“气候变化”为主题的结拇性理财产品。2001年8月,深圳发展银行也率先推出二氧化碳挂钩型人民币和美元理财产品,基础资产为欧盟第二承诺期的二氧化碳排放权期货合约价格。两款产品于2008年9月2日到期,分别取得了1,4%和14,1%的较高收益,随后再次推出同类产品。但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和碳原生金融工具价格技术回调影响,这些理财产品出现了零收益或负收益,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
  总体来看,我国碳交易体制还处于起步阶段。2009年下半年,北京、上海环境交易所以及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相继挂牌成立,但三家交易所目前业务量均很少,商业银行几乎无人参与;而一些商业银行借机通过与环境交易所合作推出低碳信用卡等诸多业务,更多地则被看作一种营销手段。然而,从长期来看,碳交易体制终将走向完善,而商业银行参与其中,也几乎是难以阻挡的历史潮流。据麦肯锡预计,到2020年,全球银行业仅从碳交易、基础设施融资和咨询业务的一小部分业务活动中所获得的收入,就可能高达150亿美元,相当于目前银行所有企业相关投融资业务的 %。参与碳交易的获利前景由此可见一斑。
  
  低碳经济,从银行业自身建设出发
  
  在通过绿色信贷积极支持低碳产业、行业发展,未雨绸缪地考虑参与碳交易排放机制的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还可以从自身建设出发,通过采取各种节能减排措施,减少日常经营活动的碳排放,支持低碳经济发展。
  实际上,低碳经济可以这样理解:从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这个大环境的角度看,全球气候变暖、资源稀缺的现实对每个企业甚至是每个人都提出了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这是外部动因;而在内部动因方面,就是如何控制企业自身的成本,提高企业营运效率。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来说,审视传统经营管理模块,寻找和发现有助于减少碳排放的解决方案,直观重要。在这方面,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提升银行基础设施建设、如数据中心的低碳层级。一般来说,各大银行总行级别的数据中心面积少则数千平方米,多则数万平方米,如此大规模的数据中心能耗十分惊人,碳排放量巨大。而通过采用高度虚拟化的资源,高效、绿色且经过优化的基础架构和设施,可以帮助银行集中数据中心硬件维护和管理利用,提高数据中心利用效率,降低投资成本和能源消耗,在提升运营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碳排放。
  此外,银行业金融机构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推出低碳、环保的产品,如推出用可降解材料制成的银行卡,进一步改善工作流程、推广无纸化操作,推广电子化金融产品等,减少碳排放量。
  当然,从长期来看,银行业金融机构自身的低碳运营还需要在人才培养、系统配置、网络建设、产品研发等方面多管齐下,从软件基础设施、硬件基础设施两方面开展工作。其中,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商业银行要制定“低碳银行”人才中长期培养与发展规划,在培训、引进、储备、交流和使用等方面,边干边学边培养,打好“低碳银行”建设的基础。要不断丰富绿色金融文化的内涵,努力融合银行机构文化、金融行业文化。
  
  结语
  
  本文中,作者对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对低碳经济浪潮所应采取的应对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兴未艾,而银行业参与其中并通过低碳经济的发展壮大进一步完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以及自身管理也将是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及早发现机会,尽快采取应对措施的银行才能在未来的市场中站稳脚跟,迎接低碳经济的黄金时代。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浅议银行电子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下一篇:新形势下浅议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解决策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5-30 16: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论文查重通过率是多少啊,有知道的同学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5-30 16: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论文查重通过率是多少啊,有知道的同学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50

帖子

547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475
发表于 2022-3-12 14:4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吉林大学作业可以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90

帖子

523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36
发表于 2022-3-13 17: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大连理工大学形考作业有答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