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路径探究

[复制链接]
查看: 747|回复: 1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731
发表于 2020-5-30 17: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容【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指针。高职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探索一条适合高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路径,对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意义重大。
  【关 键 词】高职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路径探究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的决定》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任务,并要求“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1]。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是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指针。高职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高职生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必须结合高职生的实际,符合其自身思想形成的规律。由此可见,探索一条适合高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路径,是非常必要的和重要的,对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效性意义重大,将是高职院校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大课题。
  一、高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规律性和特殊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精髓,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里,它处于支配地位和起着风向标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高职院校具有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是高职生的正确价值观的树立的指南针。要探索出一条适合高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路径,首先要理清高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规律和高职生自身的特殊性。
  (一)高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基本规律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两大任务之一,就是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转化人民的自觉追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活动显然要受到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状况的制约,因而教育内容、方法等应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实际状况相适应,只有这样,教育影响才能真正作用于受教育者,促进其思想品德逐渐升华。反之,思想政治教育就有可能脱离实际,起不到它应起的作用。但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又具有提高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水平的职能,因而教育要求又应有一定的超越性,应指明受教育者努力的方向,只有这样,教育活动才能满足受教育者精神世界长远发展的需要,推动其思想品德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方向不断发展。由此可见,教育活动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状况相互作用,辩证统一,共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地不断发展。
  (二)高职生群体的特殊性
  1、高职生群体的特点
  目前,高职生的人数占据在校大学生总数的一半。从高职生群体来看,呈现如下特点。一是学生年龄普遍较小,独生子女居多,依赖性强。最近几年高职教育发展很快,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生的在校人数占在校大学生人数的一半。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普通专科招生计划和规模扩大,高职生高考录取分数低,文化素质不高,思想素质的参差不齐,使得他们很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和侵蚀。四是厌学情绪重。由于高职生在高中或中专是基础打得不牢,进入大学后,专业理论学习很吃力,在高职生的内心就感觉自己是个学习的失败者,有些自卑,这是高职生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
  2、高职生的思想特点
  在现行的高考招生体制下,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普遍不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是很理想,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高职生思想状况来看,又呈现以下特点。
  首先,在思想政治觉悟方面,政治思想稳定,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有很高的认同感。高职生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长大起来的,对于政治问题有自己的鉴别能力,不会被某种思潮或势力所左右,来采取过激行为,对于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有很高的认同。但是政治觉悟中感性的因素居多,政治觉悟有待提高。
  其次,在人生价值观方面来看,高职生具有很矛盾一面。在人生价值理想上,高职生表现出较高的期待,但是在具体行动上,又表现出信心不足,有自卑感。主要原因在于,在长期以来的学习生活中,高职生自我认同感不高,特别是在学习成绩方面,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失败者,有悲观情绪。
  再次,从心理方面来看,高职生容易出现人格特征的偏执和扭曲。考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在高中阶段成绩在班里是末流,并且独生子女居多。在家庭方面,他们一开始享受着更多的关爱,但随着学习年级的增长,成绩的下降,相当一部分家长有恨铁不成钢之心,逐渐疏远了他们。而在学校,在现行的高考指挥棒引导下,高职生在高中时,甚至在初中时起,很难在老师心中占有一席之地,被边缘化。
  二、高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路径探究
  基于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高职生的特殊性,高职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就尤为迫切与必要。教育者必须在思想上高度认识到高职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要积极探索适合高职生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路径。在思想观念上,牢固树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2]教育理念。
  (一)以人为本,尊重高职生,激发其学习动力。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党中央提出了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其核心理念落在以人为本。针对高职生在人生价值观方面的双重性格,高职院的所有教师要给予信心,多鼓励,少批评。同时,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等各个环节,形成全员育人和全程育人的格局。让高职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重拾自信和尊严,激发学习和生活的激情和热情。要做好这一点,学校党委要牵头,总揽全局,所有的教职员工真情参与,并养成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自觉成为高职生长大的引路人。
  (二)尊重和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规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在全社会形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要举措。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就不能不从社会现实出发,合理解决好“适应与超越”规律。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身而言,也有在思想和行为上的不同层次之分,有觉悟先进的,觉悟一般的,不可一概而论。高职生也要立足于自身实际,在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是一个从低级到较高觉悟的过程,不断地学习和实现进步,在适应与超越过程中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循序渐进。
  (三)合理安排好高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一个历史时期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共同认可,普遍遵循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主导价值追求。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主导价值观,我国同样不例外。在高职院校学生中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任务和内容。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当前又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3]。这四个方面内容是一个有机的体系,相互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和信念,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是共同的精神家园,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具体内容安排中,教师要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合理地将教材体系转化成教学体系,结合高职生的实际,尽量安排浅显易懂的教学内容。
  (四)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从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来看,主要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结合这一目标定位,以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为切入点,由浅入深地推进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采用专题教学、社会实践教学、工学结合中思想政治教育、师生互动教学,还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功能,构建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平台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五)创造有利于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环境。高职院校是高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阵地。然而,高职生并不是密封在高职院校,同社会、家庭、企业等有着广泛和紧密的联系,需要这些对高职生学习和生活产生影响的各种环境共同努力,形成合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才能取得较好实效。在高职院校要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社团和学生团体的育人功能,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公寓。家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肩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起到要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传的作用。企业是高职生顶岗实习和将来工作的单位,在企业中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的企业文化,对高职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可持续性,至关重要。在网路普及的时代环境下,加强网路监管刻不容缓,净化网路环境,特别是要坚决反对低俗、庸俗、媚俗等“三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占领网路这个高职生喜爱的传媒。高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学校做好引领,家庭、企业、网路必须同时跟进,做到此,高职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环境教育就得到优化,就会形成有利于高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北京: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会议,200 -10-11.
  []2王坤庆.现代教育哲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 .
  [3]罗国杰.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论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认识中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构建和谐社会下的大学生法制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5-30 17: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优质论文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