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下的大学生法制教育

[复制链接]
查看: 766|回复: 2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733
发表于 2020-5-30 17:5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 法制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基础性的重大作用,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力军,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高校要按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创新方法、提高实效,培养大学生的民主法治意识和习惯,使大学生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中坚。
   关键词: 和谐社会;民主;法制教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4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 11 11 5(2011)02 00 8 04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特征中,民主法治位于首要位置。大学生是和谐社会的实践者和创造者,其民主法律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我们只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培养大学生民主法治意识,才能使法治所包含的国家力量的外在强制转化为大学生对法律的权威以及法律所含的价值要素的认同,从而严格依照法律规定行使享有的权利和履行应尽的义务,充分尊重他人的合法、合理的权利和自由,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和利益,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良好的民主法律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
  自198 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实施了四个五年普法计划,普法教育本身及其产生的结果对大学生的诸如价值观、道德素质、思维方式、精神状态等各方面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影响,有利于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普法教育工作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但是,由于我国教育体系的重心依旧在于学历教育,或者说实际效果依旧在于学历教育,而非素质教育,因此,虽然我们从“一五”普法规划开始,就在高校开设“法律基础”课,作为非法律专业在校大学生必须学习的公共必修课,成为“两课”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从200 年开始,又把原“法律基础”课和“思想道德修养”课整合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通过公共必修课的教学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基础教育。在校大学生均接受了一定的普法教育,也掌握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他们本应是社会中具备较好民主法治意识的一个群体,但实际情况是仍有部分大学生缺乏基本的法律素质和现代法治观念,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制自身蕴涵的秩序、自由、正义、民主等基本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
  从实施法制教育的过程及效果来看,在大学生中开展的法制教育对民主与法治两者的重要关系并没有充分阐述,民主与法制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认识。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民主与法制具有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民主法制教育时,必须把民主教育和法制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它们得到同样的重视。就和谐校园建设而言,也是同样的道理。一是我们要强调民主法制是建设和谐校园最根本的指导原则和最重要的支持机制,是学校管理的基础。只有以民主为基础,以法律为手段,以文化为导向,保证各要素均衡互动,才能促成和谐校园建设目标的实现。[1]二是学校在管理中,要把民主程序和制度建设结合好,体现民主法制的理念,增强大学生正确的、感性的民主法制观念。要通过民主法制教育,真正使大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之源,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和谐的基本保障。
   二、正确认识大学生法制教育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关系
  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实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在需求和引导大学生健康长大的重要保证,同时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提供了新的思路,指明了新的方向。
  (一)大学生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及和谐社会本质要求的一致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与宗旨就是对大学生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使他们知法守法,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依法约束自己的言行,自觉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自然要对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所有公民进行法制教育。首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有赖于法制的保障和民众法律意识的提高。实现党的中心任务和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切都离不开法制教育的激励功能和育人功能,离不开法制教育这个前沿性、基础性的工作。其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求的公平、正义与诚信,需要法制教育的推动。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关系的多元化,社会公平问凸现,一些人诚信意识相对缺失等问题,迫切需要对涉世不深的大学生进行法制宣传和教育,正确认识社会,自觉坚持公平、公正、诚信等基本原则,促成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氛围。再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需要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来实现。自然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体,我们享受着自然的恩惠,我们与自然环境里的土壤、空气、水、森林、草原、气候以及各种动植物,有着生死攸关的关系。只有在加强法制建设、强化法制监督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以提高全体公民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改变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才能逐步适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2]其中,大学生更应该受到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并成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这也是大学生自身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
   (二)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内在地包含着大学生法制教育
  和谐社会各项基本要求的最终实现,都需要依靠广泛的法制教育提高民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来完成,对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寄予更大的期望和要求,其主要原因有:其一,和谐社会离不开法制作保障。无论是民主与法制建设,还是公平、正义与诚信意识的培养,或是活力和有序状态的形成,都有赖于完善的法律对社会关系的有效调整,有赖于执法者的正确执行和社会全体成员的一体遵行。因此,增强全社会的守法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全社会的法制化管理水平,弘扬法制观念,引导法治行为,既是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方面,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其二,应对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诸多问题,需要依靠法制作保障。我国现在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深入时期,也是经济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党中央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这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应对当前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在这样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大背景下,我们不仅要继续促进改革发展,还要认真地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化解社会中的一些矛盾,妥善应对各种事件,确保社会的稳定和谐。当代大学生是思维最为敏锐且思想比较开放的青年群体,在这个社会深刻变化的形势中,承受的学业、心理、就业等方面的压力都比过去加大了,很容易出现发展不和谐的情况,更加迫切需要高校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3]
   (三)中国传统文化为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和谐思想底蕴
  追求和崇尚和谐,历来是中国各朝代重要的社会、政治理念。中国哲学自远古到宋明理学以来,都是贯穿着一种中正、均衡、和谐、和合、和平的精神。自秦汉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人类历史上多民族和谐共生的样板。在当今形势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要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仍需通过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传播法律知识,倡导法律意识,使全体公民特别是大学生掌握和理解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分清合法与非法,运用法律手段,通过合法程序解决矛盾与问题,促进依“章”办事,依“章”发展,维护和促进社会的稳定有序。三、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加强和改进,须立足于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
           
       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法制教育,必须立足于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重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切实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一)完善高校法制教育方法,做到教育与实践相结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目前大学生法制教育的主渠道和主教材,但是这门课在教学中存在的如何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要在以下三方面坚持和完善教育方法:第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变单向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案例教学法的最大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现代教学方法也可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第二,要努力做到法制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与大学生德育一样,法制教育内容也要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找准着力点,有的放矢,才能真正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性。[4]如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法律知识竞赛、法律征文、设立法律咨询与服务信箱、参加校内治安联防等活动,丰富法制教育的第二课堂,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学习,从而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第三,要广泛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巩固法制教育的成效。大学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念和思想伦理观念急剧变化的时期,进入大学后,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人际交往、自我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开展广泛有效的心理讲座、心理咨询和辅导、心理调查问卷等工作,可以及时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大学生树立勇于面对现实的心理品质,消除不良的心理状况,最大限度上预防和避免因心理问题引发的违法行为,从而巩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成效。
   (二)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加强和改进,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新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在法制教育中,“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是:一方面,要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满足他们的需要,把教育与人的幸福、自由、尊严、终极价值紧密联系起来,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另一方面,要将大学生作为能动的、自主的、独立的个体,通过启发、引导其内在的对法律知识和法治意识的需求,培养他们的主体性――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创造才能。“以人为本”理念的出发点是营造一个生动、活泼、接近生活、充满交流、富含信息量的环境。法制教育是“认同规范”、“接受规范”和“消化规范”的教育,是培养自觉、自愿的守法精神和塑造体现民主、正义、效率、公平等现代法治理念的教育。[5]除必要的课堂教学外,还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实践活动中感受为什么要遵守以及如何遵守法律规范,让学生在亲临感受和事实分析中获得价值判断,增强法制观念,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法律素质。要从大学生的需要和利益出发,满足大学生对法律认知的需求,同时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作用,从而形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最终达到把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到和谐社会建设这个更高的层次上来。
   (三)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加强和改进,须重视校园文化的重要育人功能
  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文化不仅属于先进文化建设的一部分,还是大学的精神和灵魂,更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和谐相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蕴涵着潜移默化、点滴渗透的重要育人功能。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寓法制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让大学生去思考、去感受、去体验法律,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法律的意义、作用和价值,体会到学法守法的重要性,增强学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文化活动中渗透学习校纪校规、法律法规,使同学们在各项活动中学法、知法、懂法,成为大学校园文化活动的亮点。
  参考文献:
  [1] 刘同君,黄小军.法治思维:和谐校园的内涵、价值与路径选择 [J] .江苏高教,2009(13):110.
  [2]张晓昀.论法制宣传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经济师,200 (11):42-44.
  [3]巫建忠.构建和谐高校: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法律素质 [J].法制与社会,2001(01):511-518.
  [4]曹有光.当前高校德育问题及其对策思考 [J] .江苏高教,2011(1):132.
  [5]王剑松.对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几点思考 [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1/8):12-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高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路径探究
下一篇:影视欣赏与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5-30 17:54: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有奥鹏论文格式模板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72

帖子

505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058
发表于 2022-3-14 04:5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大连理工大学形考作业可以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