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泥鳅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温水性底层淡水鱼类,在我国各地的池塘、湖泊、河溪、水沟、稻田等淡水水域都能生存。由于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兼备,因此泥鳅养殖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要开展无公害泥鳅的池塘健康养殖,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池塘条件
选择避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清新,进排水方便,交通便利的场所建造池塘。土质为中性或微酸性黏质土壤,以黏土带腐殖质土为最好。池塘面积以200米2左右为宜,池深80~100厘米,水深50~ 0厘米。池塘底部要求铺有15~20厘米厚的壤土。池壁用砖石砌成,池底夯实,要求坚固耐用不漏水。进、出水口设置铁丝或塑料网。池底向排水口倾斜,以便排水和捕捞。
鳅苗下池前10~15天进行清塘消毒。先将池水排干,检查有无漏洞,然后用生石灰清塘,当池水深10厘米时,每亩用生石灰15千克化浆后全池均匀泼洒。清塘1天后注入新水,并施适量有机肥料培育饵料生物。
二、鳅苗放养与投喂
应选择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生长快,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的真泥鳅、大鳞泥鳅等品种作为养殖对象。鳅苗来源于品质有保障的良种场或鱼类繁育场。
4月份当水温升高到15℃以上时即可开始放养鳅苗。鳅苗放养前用3%~4%食盐溶液浸泡消毒10分钟。选择晴天中午放养鳅苗。同一池中放养的鳅苗要求规格均匀整齐,无病无伤。放养密度为15~100尾/米2。
泥鳅入池3天后开始驯化,一般每天早、晚各投喂1次。沿池塘四周均匀投喂食料,以1~2小时内吃完为好。投喂量视水质、天气、泥鳅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泥鳅是杂食性鱼类,人工养殖泥鳅,除采用肥水培育水生生物以增加天然饵料的方法外,还应投喂鱼粉、动物内脏、蚕蛹、猪血(粉)等动物性饲料以及豆饼粉、米糠、麦麸、豆渣、蔬菜等植物性饲料,以促进泥鳅生长。也可采用优质的泥鳅专用饲料。
三、水质调节
池水透明度要控制在30~40厘米,溶解氧含量3.5毫克/升以上,pH值在1.5~8.5之间。水色以黄绿色为好。要根据水质肥瘦情况适时追肥,培养浮游生物,使水体始终保持“肥、活、嫩、爽”。当水温达到30℃时,应及时加注新水,以降低水温,增加水体溶解氧含量,防止泥鳅浮头。在天气闷热、气压低、下雷阵雨或连日阴雨时,应特别注意观察成鳅是否浮头。若浮头严重,应及时加注新水。
每10~15天搅动塘泥1次,以改良池塘底质。搅动后的池水要彻底排出,然后加注新水达到正常水位。鳅池水位一般控制在50~ 0厘米。每隔15天用生石灰20~25千克/亩化浆全池泼洒1次。经常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
四、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巡塘时要仔细观察塘中泥鳅的活动、摄食等情况,及时清除剩饵,保证池水清新。要防止蛇、蛙、野杂鱼等进入池内,确保泥鳅有一个很好的生长环境。夏季可在池角种植莲藕、水葫芦和浮萍等水生植物,或在池边搭设遮阳棚,为泥鳅防暑降温。
五、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应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要做好消毒工作,严格进行清塘消毒、鳅苗消毒、工具消毒,做到绿色健康无公害养殖。
对于泥鳅的常见病害,可对症下药。车轮虫、舌杯虫、三代虫等寄生虫主要危害苗种,可用0. 毫克/升硫酸铜溶液或与硫酸亚铁组成的合剂(5∶2)来防治车轮虫和舌杯虫,可用0.3毫克/升晶体敌百虫杀灭三代虫。赤皮、腐鳍、烂尾等疾病,可采用0.3毫克/升二氧化氯或0.8~1.0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泼洒,结合用10毫克/升土霉素浸泡消毒,可以达到防治这些细菌病的目的。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博兴县水产局 邮编:25 5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试析薄壁环形件零件加工变形的解决措施下一篇:110kV变电站设计技术问题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