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益阳文化别具一格,源远流长,具有浓郁的楚文化气息。尤其是益阳地方传统音乐,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表现形式。然而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由于益阳地方音乐本身的局限性和受到现代文化各方面的冲击,使得益阳地方音乐陷入难以与新形势契合的困境。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挽救益阳地方音乐提供了机遇和保障,只有正确地把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纳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来,才能切实保证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本文就益阳地方音乐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益阳地方音乐;新农村文化建设;传承和发展
益阳地方音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的楚时期,是益阳渔鼓、益阳弹词、益阳小调等曲艺形式的发祥地。从萌芽到蓬勃发展,益阳地方曲艺体现了其独特的文化精神,从诞生之日起,她就与农村和农民密不可分,是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不可多得的根基。
一、益阳地方音乐的种类和特色
益阳地区的传统音乐曲艺种类繁多,历史繁杂,经过筛选和洗刷后保留到现在的曲艺大致包括:益阳渔鼓、益阳弹词、益阳小调、益阳花鼓、益阳围鼓、安化地花鼓、益阳评书、桃江三棒鼓、莲花闹、顺口溜等,很多曲种现今只在湖南益阳地区遗存,具有较高的鉴赏价值。
典型就益阳弹词而言,它的前身为益阳道情,又名唱评或讲评,是曲艺中独树一帜的一种说唱艺术,由历史悠久的长沙弹词演变而来。益阳弹词的演唱形式有坐唱与站唱,它的结构由四部分组成,分别为:“书头”“道白”“唱词”和“尾声”。“书头”为弹词的开头,“尾声”是弹词的收尾,“道白”“唱词”用来叙述事件,“道白”相当于散文,也可以是韵白,“唱词”为韵文,通篇散韵相夹杂,说唱结合,但以唱为主,语言通俗易懂。比较著名的曲目有《月唐演义》《双风奇缘》和解放后创作的《雷锋》《林海雪原》《江姐》等。
益阳花鼓早在清道光、同治年间便崭露头角,是年在益阳之桃花江,就有赵兰山、赵松山兄弟组织的“大兴班”等活动。花鼓戏属于地方小戏,以竹马灯、民间歌舞地花鼓等曲艺为基础,共有四个流派,分别是:益阳路子、西湖路子、宁乡路子和醴陵路子,声腔大致有三类:打锣腔、川调、民歌,伴奏乐器多为合称“三大件”的大筒、唢呐和堂鼓,行当兼具丑、旦、小生、老生、净。益阳花鼓乡土气息浓厚,戏剧化程度很高,并且结构严密、倾诉性强,适和表现悲剧正剧。所以,益路花鼓的悲剧声腔和悲剧剧目是其他花鼓戏所没有的。比较著名的曲目有1948年的现代戏《金色的凤凰山》《吴四佬倌找窍门》和《生死牌》等。
二、益阳地方音乐的现状
益阳地方音乐曲艺是历史传统的产物,同时也受到历史的拘束和局限。封建社会时期民间音乐地位不高,致使其发展步伐十分缓慢。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党和政府加大了对地方曲艺的重视,益阳曲艺也紧跟“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大力进行改革。在地方文化部门的指导下,一批新型的曲艺工作者注入剧团,重新创作、改编了大批优秀剧目。
然而,二十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中西方各种文化娱乐形式的大量涌入和益阳地方曲艺本身日益暴露的一些弱点,使益阳地方曲艺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进一步发展举步维艰,甚至难以为继。经调查分析,主要原因和表现如下:1.资金投入不足。益阳地方曲艺处在改革的关键时期,由于政府投入经费有限,造成了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时间停滞。尽管近年来地区相关部门在农村文化建设,尤其是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加大了投入,然而依旧如履薄冰。据了解,目前益阳地方曲艺基础设施仍旧比较落后,文化产品的供应没有保障,文化场地缺乏以及公共文化艺术服务体系仍不健全,许多乡镇的曲艺文化活动场地依旧简陋,一些地方曲艺站点名存实亡,不具备展开文艺活动的条件。2.相关人才的匮乏。地方曲艺建设所需的专业人才少之又少,一些人才对于益阳地方曲艺的了解不到位,自身素质存在差距,地方传统曲艺已趋于衰退,导致了人才断层甚至后继无人的窘境。另外,许多地方剧团中青年演员匮乏,某些城镇剧团的艺人已趋近老龄化,年龄结构严重不均衡,导致了这些地方剧团在长大和壮大过程中遭遇种种阻碍,技艺荒疏,很难顺利展开演出。究其原因,关键就是目前有能力培养曲艺演员的学校和相关的机构缺乏。3.审美主体的流失。如今,大多数农民缺乏认识传统文化的渠道和审美意识,特别是农民青年,盲目崇尚一些所谓的流行音乐,甚至靡靡之音,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濒临消失。另外,西方文化的日益充斥,虽然对于民族文化的丰富有一定程度的积极意义,然而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也值得担忧,加上一些糟粕文化的卷土重来,传统地方曲艺不断受到排斥。
三、益阳地方音乐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关系
当前,对于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们大多从社会管理和利益的方向去思考,相对较少从文化等精神层面去探究。事实上,新农村建设是从上到下的一个完整系统,需要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相辅相成。其中,文化建设堪称新农村建设中的左膀右臂,而文化建设中的地方音乐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它扎根在农村,并且长期服务农村,有着广泛农民大众的支持和认同,更具有稳定性、独特性、可再造性和健康娱乐性等特点,因此在农村开展的可行性明显。随着社会的发展,地方传统音乐自身的优势也逐渐显现出来。首先地方传统音乐可以促进乡风健康文明,能否建设好新农村文化,乡风健康文明与否占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乡风健康的内容包括文化、治安、风俗习惯等多项,而地方音乐能够融合这诸多方面,其作用不可替代;其次,地方传统音乐可以满足农民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广大的农民群众有更富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参加文化活动,这时就需要发挥地方音乐的娱乐作用。以上这些功能充分丰富了农民群众的业余生活,体现了地方音乐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那么,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联系益阳地方音乐的现状和问题,我们应给予一些明确的举措。
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应当规划先行。首先进行深入的调查,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通过调查、研究、查找文献资料等,对益阳地方音乐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对比,找出存在的问题,多策并举,各个击破。1.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面,不能让其成为制约新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的因素。应根据益阳地区的资源配置情况,适当加大资金的投入,科学筹措,理清思路,持续优化传统曲艺发展的硬件设施,改善益阳地方音乐长大与进步的环境和条件;2.益阳地方音乐诞生于特定时代,既属于个人,又属于民族属于人民群众。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发扬益阳地方音乐,可以将一些音乐种类融入课堂,比如将益阳弹词、益阳花鼓等内容编成文字材料或教材,使之成为青少年传统曲艺教育的有力载体;3.结合益阳地方曲艺的优势,调整团队的年龄结构,着力培养一批素质优良、专业过硬、规模适中、热情高涨的民间曲艺队伍,一方面引领地方音乐向更高层次迈进,一方面送艺下乡,进驻农村娱乐农民,拓宽传播的道路。同时,动员群众自发性地参与到其中,培养农民曲艺家,并逐渐形成完善的体系,从而保障传统文化不流失;4.加大宣传力度,打造一个属于益阳地方音乐的品牌,要塑造出更多更典型的新型农村形象,吸引全国的注意力,甚至走出过门,一定程度的扭转人民群众对于西方文化的审美取向。只有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同下,人们才能够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自觉担任起发掘和保护传统文化的责任,益阳地方音乐才得以深入人心,经久不衰。
结语
由此可见,地方文化与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在建设新农村文化的过程中,把握好文化前进的方向是重中之重,而地方传统文化正是文化前进的坚实基础,是文化一脉相承的精髓所在。要实现新农村文化建设,需要地方文化的推动和引导;要传承和发展地方文化,需要以新农村文化建设为契机和基石,将地方文化纳入到其中来。建设新农村文化,我们要充分发挥地方文化的作用,才能有效地摒弃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不和谐。正如益阳地方音乐,它意在引导人们重拾丢失的传统文化精神,对于新农村文化建设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我们应当从实际出发,科学决策,以益阳地方音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添砖加瓦,最终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胜利。
参考文献:
[1]芦克宁,益阳曲艺志[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
[2]编委会,中国曲艺志[M]中国ISBN中心200
[3]李小云,乡村文化与新农村建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以黄山云海为例浅析中国山水画之云法下一篇:浅析多尼采蒂的歌剧咏叹调《姑娘的秋波》的创作特征和演唱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