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应着眼于构建多层次、宽领域,与大学生的职业导向及其所学专业内容紧密结合的基本模式。本文拟在归纳总结近年来学界所提出的较为典型的高职恩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根据高职院校突出的职业导向及其专业特性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多元模式,并着重探讨构建的必要性和具体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职业导向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38(2011)05-0091-04
高职院校与普通院校的教育方向同中有异。在差异方面,前者具有突出的职业导向性,而后者并不明显。面向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除了应具备明确的政治导向性,还应该充分体现基本的职业导向性。特别是实践教学,应自觉适应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以职业导向为基点,精心设计与学生专业特点相适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落脚点。但就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而言,依然存在较多难以解决的突出问题,故本文将概括总结近些年来在该领域出现的较为典型的若干教学模式,探讨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构建一种更具综合性、普适性和多元性的实践教学模式,从而进一步提高高职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推动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朝着实证研究及可操作性研究的方向发展。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典型模式概览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对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创新研究也日益深入,对具体的实践教学模式也不断地做出归纳和总结,呈现出多种模式,其中由课堂实践、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构成的“三位一体”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受到普遍认同,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尽管如此,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如何才能更好地与大学生的职业导向紧密结合,则一直是我国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薄弱环节。近年来有关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主要有如下几种典型模式:
行动导向模式,即为培养具有职业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而创立的职教模式。它主张知识不是通过教师授予,而是学习者在特定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与合作,利用必要的课程材料,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的。该模式强调以具体问题为中心,将教材内容整合成若干专题,设计讲座内容,并且在每一个讲座中采用专题研讨、案例分析、演讲辩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在参与过程中将知识内化。该模式突出了行动的引导作用,适合“轻理论、重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高职生(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志愿服务为主的多元化模式,即以志愿服务为主,包括三大板块和六种形式。三大板块指认识性实践、调查性实践和服务性实践。六种形式包括项目、服务、兴趣小组活动、讲座、参观和调查。让学生通过听、查、看、做形成感性认识,然后运用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为理性认识(山东旅游职业学院)。
任务教学驱动模式,即“四要六能”模式。教师将每个教学主题内容对应四个学习任务,即四要――要会制作课件、要会设计调查问卷和活动方案、要会撰写调研报告、要会演示成果。“四要”任务又对应培养学生的六种能力――计算机操作技能、社会调研能力、社交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模式以任务为导向重在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职业潜能及集体协作意识(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双基地模式,即学校在企业建立的实习实训基地具备双重功能,既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又是思政教育基地。此模式以双基地为依托,以校企合作为主要方式培养具备较强专业素质及思想政治素养的高职人才(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电影课教学模式,即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运用电影作为教学的载体,在教学活动中把教学的主体与教学的客体有机结合起来的教学形式。具体有五个操作步骤,课前阅读课本――课中观片――课堂研讨――课后撰写观后报告――成果展示(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以上几种较为典型的实践教学模式虽然各具特色,但在实际操作中缺乏系统性、全员参与性及普适性,教学设计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规划联系不够紧密,运行和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等诸多不足。因此正确认识及重新建构与职业导向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二、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与职业导向相结合的必要性
高校思政课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是教师“一言堂”,犹如滔滔江水、孤芳自赏,而学生则是默默倾听、心不在焉甚至呼呼大睡,在这种传统教学方法下,教学实效性和针对性根本无从谈起。因此,高职院校要顺利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其思政课程首先就要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教学活动,从实践教学方面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把握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实践性的重要特点,以培养学生技能性、实用性和应用型等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设置中有必要紧紧地围绕着其职业导向性来展开,探索适合高职特点的实践教学模式。故构建基于职业导向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然而,近年来虽有不少的研究成果和一些较典型的观点,但大多与高职院校专业性的实践教学相脱离,无法真正体现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实价值。
(一)构建基于职业导向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面对当前信息时代的多元环境,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也应当与时俱进,体现多样性。当前众多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跳不出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模式,尽管有的学校也想在实践基地、实践内容及实施途径等方面有所突破,但从总体上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缺乏职业导向性的弊端十分明显。有的学校忽视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偏重专业课实践教学;有的学校“重技能、轻理论”,甚至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可有可无;只有少部分学校积极尝试将思政课与专业课的实践教学相结合,但效果不尽人意。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多数学校领导、主管部门及思政课教师对实践教学、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科学内涵及重要现实价值认识不足,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目标应该与思想政治导向、职业导向相结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淡化、弱化了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所应承担的服务功能。正如对高职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思政课教师在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就不能一概而论,必须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与之专业相适应的教学设计,即采取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因为不同的职业岗位对职业道德要求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因此,高职院校思政课就非常有必要建立起与职业导向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二)提升高职思政课师资团队职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必要性
实践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思政课实践教学要求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实践教学指导能力。目前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不够突出的直接诱因就是缺乏“又红又专”的师资团队。思政课教育工作者多数是中青年教师,由于自身阅历不深、实践经验不多,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实践。大多数教师由于受师资不足、教学任务重、科研要求高等因素影响,将主要精力花在理论创作及课堂理论教学研究上,片面追求理论教学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忽略了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忽视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的教学要求,从而很难有效地指导不同专业学生的实践活动。作为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必须牢牢树立“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的教育理念,必须主动契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增强自身思想政治业务素质的同时更要注重提升自己的第二专业素养。思政课教师必须熟悉本校乃至高职相关专业设置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深入了解国内外职业发展态势及用人单位对相关专业岗位的设置和职业能力要求,必须积极参与相关专业的内涵建设和学生专业实习实训活动,从中了解行业发展态势及社会相关岗位职业素养的要求,并将这些信息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设计方案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适合学生专业特点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计划及具体方案,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三)合理分工多方协作形成德育合力机制的必要性
目前,高职院校依旧普遍存在将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等同于与所有“课堂教学”相对应的“社会实践教学”。这种混淆概念的模糊理解,很容易使思政课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因此就普遍出现了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是由思政部教师承担,而课外的社会实践教学主要是由学校的学生处、团委会、教务处等部门分工协作完成的,至于其他的专业实践教学则是由各院系的班主任、辅导员及专业教师承担等情况。这几类教学分别属于教学管理系列和行政管理系列,在开展理论或实践教学过程中各部门很难及时有效沟通,这就导致几股力量分兵作战、各行其是,使实践教学效果表面化,使高职大学生“知行”教育人为脱节。因此,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要真正发挥其实践育人的实效性,真正体现为高职生就业服务的现实功能,就必须成立由学校领导、思政部、学生处、团委会、教务处甚至辅导员联合组成的领导行动小组,以思政课教师为主体,在明确课程实践的职业导向性的基础上,对实践教学进行合理规划,明确分工与多方协作,真正发挥合力机制,使思政课的政治导向与职业导向紧密结合,确实有效地借助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提升高职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及综合素养。
三、基于职业导向构建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多元模式的具体途径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多元的系统。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皆选择由课堂实践、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对于此类模式的普遍认可,为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此类模式明显存在与大学生的职业导向及其所学的专业内容相脱节的缺陷,不利于高职大学生全面发展及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对此,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考虑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专业教育教学的紧密结合,探寻基于职业导向构建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多元模式的具体途径,力求对实践教学模式进行理论高度的提升,以期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沦模式及实践方案。
(一)加强内涵建设,构建多层次教学平台
近些年来,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诸多成效,但依旧存在形式主义、随意性强、针对性不强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多数参与者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内涵的认知存在偏差所致。如将实践教学等同于社会实践教学,等同于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甚至等同于第二课堂活动。这种认知局限极大地制约着思政课实践育人的功效。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进行再思考。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教学方式之一,它与理论教学一样,也应该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及人才培养方案,有明确规定的学时、学分保证,有规范的教学大纲、具体的教学内容、明确的教学目标及完整的评价体系等。从根本上讲实践教学是一种课程意义上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仅包括校外社会实践教学,还包括具备“实践本质”的各种类型的实践教学,如课堂实践、网络实践和校内实践教学等。与此相对应,我们应积极构建多层次的教学平台,其中包括课堂、校园、社区、企业、基地、网络等领域,主动占领大学生思想高地,尽可能拓宽大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渠道,将高职生的成才及就业教育、职业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二)立足“三位一体”,摸索多渠道教学途径
以课堂实践、校园实践与社会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立体化的实践教学平台为基本依托,积极开展课堂实践教学活动,如组织学生开展专题研讨、讨论辩论、情景模拟、主题演讲、时事评论等多种实践方式,以学生社团活动为平台,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校园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及参加各种社团组织,从中锻炼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潜能;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社区、企事业基地等社会资源为思想政治教育所用,注意挖掘、整合并合理利用这些社会资源服务于学生的专业学习。以上所述实践活动均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实践方式,如采取集中实践与分散实践相结合,假期实践与课堂实践相结合,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实体实践与虚拟实践相结合等多种形式,这样更能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对实践教学方式选择的自由度。如课内实践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专业特点,自主报名组成兴趣小组,可以有多媒体制作小组、访谈小组、辩论赛小组、时事点评小组、摄影小组、汇报编撰小组等等,然后根据教师提供的选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实践任务,提交实践心得或调查报告。
(三)以职业导向为基点,设计多维度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授课所涉及的专业领域较为广泛。高职教育的特点是直接面向职业岗位,培养技能性应用型人才,与普通高校相比,最本质的差别就在于其职业性很强。职业教育的任务是使受教育者最直接、最快捷地获得综合职业能力,尽可能使受教育者毕业即就业。因此,思政课实践教学不但应该围绕思政课理论教学开展,还应该围绕学生专业学习开展,让学生根据课程相关理论和自身专业特点来选择实践内容,这样更有利于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育人功能,也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就业竞争能力。教学内容设计上应针对学生专业实际及现实需求,具体专业设计具体方案。如针对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及社区管理等专业的学生采用志愿服务实践模式,针对影视制作、医学及信息策划传播专业采用电影课教学模式或任务驱动模式。针对不同专业开展不同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针对不同阶段的大学生设计不同的实践教学方案,将思政课和专业课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多层次和多领域的结合。如对大一新生着重引导其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明确职业方向及就业目标,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处理好人文学科与专业课学习的关系;对即将毕业的高职生应重视就业形势及岗位要求的分析,重视实习前的职业道德教育及法制安全教育,开设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知识讲座。这种结合不但可以发挥思政课的理论导向作用,还能更好地发挥其对专业课的具体指导作用,这将直接有效地推动高职生自由全面地发展。
总而言之,近些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职教育工作者努力引导大学生通过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掌握一定政治理论常识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核心能力及综合素质。这种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无疑是有赖于实践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本文所探讨的基于职业导向构建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多元模式,不仅延续了“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作为多元模式的基本点,还结合了高职教育所应具备的职业导向性及专业设置的多样性,成为此复合型模式的创新点。很显然,这是一种崭新的具有普适性的复合型的多元实践教学模式,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新发展,从而为培养高职大学生优秀人才做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霞.借鉴行动导向法,走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困境[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5 -59.
[2] 杨秀冬.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职业技术,2010(1):21-29.
[3] 黄小露.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讨[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52-54.
[4] 张卫国,罗星海.对实习教学中高职生德育的研究[J].地方院校德育研究,2009(1):218-282.
[5] 张建南.探索职业道德教育运用电影课的教学模式[J].法制与社会,2010(1):222-2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大学英语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探讨下一篇:高职院校学风现状分析与建设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