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由于环境恶化和温室效应等不利因素影响,未来两年内全球玉米的产量将大大降低,玉米供需失衡的矛盾将日益突出,并导致粮食市场价格大幅上涨。这对于黑龙江省玉米市场无疑不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与挑战。所以,如何进行玉米的高产量、高质量的种植,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黑龙江省;玉米;成本;效益;对策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玉米商品粮生产基地,玉米播种面积位居黑龙江省粮食作物第一位,玉米主产区自然条件较好,种植面积大,单产高.玉米是主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因此,玉米生产形势的好坏、效益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黑龙江省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1.种植密度对玉米种植的影响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农民已经注意到种植密度对玉米种植产生的影响,某种程度上来看,适当的提高玉米地种植密度可以达到增收的目的,但值得注意的是,种植密度的提高也会给玉米的种植带来一定的不利因素,因此,我们应该掌握种植密度对玉米种植的影响,从而提高玉米产量,以便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玉米产量主要由株数、穗数、粒数和百粒重四部分组成,而玉米的种植密度会直接影响到株数的数量,从而关乎着玉米的产量。据这几年对玉米产量的调查研究可以发现,对于不同的玉米品种,种植密度提高并不一定立刻就能增加它们的产量,具体分析就可以看到它们呈现的玉米产量先是增加然后减少的态势。
提高玉米的种植密度,玉米的穗粒数、性状、百粒重都会相应的降低,但是收获玉米的株数却会大幅度的增加,玉米株数的增加产生的经济效益往往高于穗粒数和百粒重的减小所损失的经济效益。
在适宜的种植密度范围内,玉米的产量通常都会伴随种植密度的提高而增大。但是,一旦超过玉米的适宜种植密度后,即使收获株数是有一定的提高,但也会造成株数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小于穗粒数的减少所损失的经济效益。种植密度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使空秆植株大量的产生,穗数大量的降低,玉米大幅度减产。
综上所述,适当地提高玉米的种植密度能带动玉米产量的增加,但是提高玉米种植密度超过一定的限度,反而会使玉米的产量降低。所以,农民们要对玉米的品种,结合黑龙江地区的生态气候条件,合理把握种植密度来达到提高玉米产量的目的。
2.种植方式对玉米种值的影响
为了解决干旱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我们首先要对玉米的种植方式进行一定的研究。因为种植方式的不同会对玉米吸收水的效率以及玉米的产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2.1不同种植方式对水分利用的影响
玉米是黑龙江省主打的农作物,而制约黑龙江干早区域玉米种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干旱的问题。在黑龙江省,大部分的玉米耕地都不具备灌溉条件的旱地,这一主要因素导致了黑龙江省玉米种植一直处于大幅度波动局势的关键所在。所以,在黑龙江玉米种植区域,防御和减轻干旱缺水是提高玉米产量的主要对策之一。
经过对于黑龙江省近几年玉米产量和玉米种植资料的统计和分析,由于起垄覆膜具有增温保墒的效果,对于水分的利用效率大的高于平作和垄作,大部分水分都可以被玉米吸收利用,使玉米生长速度大大的有所上升,又因为受干旱影响最严重的时期就是玉米穗处于分化的阶段,如果这时一旦缺水,就会造成玉米的减产。所以,在玉米种植的前期,为了避免缺水对玉米造成的不利影响,我们应该选择起垄覆膜来得到集雨保水的作用。
水分的充分利用是提高黑龙江省玉米产量的一个关键环节。在玉米处于苗期阶段时,其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而在玉米的全生育过程中,会出现前期少、中期多、后期少的耗水情况。所以,在进行玉米种植时,一定要注意对玉米中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保水措施的完善。起垄覆膜微集水种植技术是黑龙江省现在最为普片的玉米集水技术,把起垄与覆盖地膜一起应用到玉米的种植中来,不仅可以改善黑龙江省的土壤条件,起到增温保墒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大大的提高玉米对于水分的利用效率。
2.2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玉米作为一种典型的C4 植物,不同的种植方式对于玉米产量有很大的影响。采用间种苜蓿的种植方式与清种玉米这种种植方式对玉米的产量具有明显的差异。其中,前者的种植方式所收获的穗长、行粒数、穗粒重的大大的高于后者,大大的提高了玉米的经济效益。究其原因,是因为苜蓿具有发达的根系,整个根系系统生长发育快,而且能够扎进较深的土层吸收水分,抗旱、保水以及固氮的能力,可以有效地对黑龙江自然缺水的土地资源进行调节,从而可增加土壤氮质量分数,大大的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增加玉米的总产量。采用间种苜蓿的种植方式,不仅仅为玉米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改善了干旱地区的土壤缺水情况, 提高黑龙江省大的玉米产量,而且还可以减少地表径流, 减轻冲刷, 加之抗旱、耐瘠、抗寒, 起到保水固土的作用, 对水土流失加以控制,促进黑龙江省的生态环境的保护。
3.玉米种植效益的探究
据相关数据的统计研究可以发现:近几年来,黑龙江省玉米种植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较以前相比并不乐观。下面我们将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对提高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有一定的帮助。
这几年来,玉米种植的成本一直稳中有升的态势,这主要体现在生产成本、土地成本均有所增加,而生产成本所包含的人工成本的增加最为显著;农民看到使用化肥对玉米的增产所带来的影响,从而使他们盲目的大量使用化肥,导致土壤质量不断的恶化、玉米的产量及质量不断地降低;在玉米的种植和生产过程中,大多数农民仍以半机械化的方式进行玉米的种植,与此同时,农用机械收割还没有在黑龙江省的各个区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农民们使用的一般都是陈旧、机械精准度低、性能老化、动力过小的农机设备,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所以,农机设备还不够完善有很多不足;玉米收购价格逐年上升, 边际价格处于扩大趋势,同时上下波动的范围较大。农民们通常比较倾向于晚期销售,但是玉米的价格本身就有很大的波动性,这就影响了农民们的经济收入;虽然黑龙江省的人均耕地面积相对其他省市较大, 但是因为采取的是分散式经营管理,导致了产区的经营规模小,而且大多数的农民们的文化程度不高,导致了农民们不科学的选种,据调查,每户农民选择的品种不一, 甚至一户选择2 个以上品种, 收获后农民习惯混收, 粮食收购企业混收混储, 造成玉米商品粮混有异物, 品质下降,再者,种植方式的不科学导致农产品经济效益的降低,播种整地、田间管理等无法真正实现严格的质量和精细的技术要求, 结果导致整地质量差, 深松不到位,加之不能平衡施肥, 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 春季昼夜温差大, 田间实际保苗率不足, 这些生产问题已经成为限制玉米单产提高的不利因素。
4.结语
近几年来,国际上玉米价格的价格一直处于大幅度波动的一个局势,这烟瘴影响了种植玉米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对黑龙江省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政府和人民应该对玉米的种植密度与倒伏、干旱缺水、病害以及玉米的种植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选择最佳的种植方案来增加玉米的产量,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从而促进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清波,黄国宏,王颜红.阿特拉津生态风险及其检测和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5.
[2]梁继东,周启星.甲胺磷、乙草胺和铜单一与复合污染对蚯蚓的毒性效应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3,4.
[3]刘建民.玉米间种绿肥作物对径流中磷含量的影响[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 ,4.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成因及对策下一篇:无公害西葫芦生产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