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本文以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综合分析了数学专业“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以及表现,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担任辅导员的体会,探讨非智力因素对“学困生”转化的影响。
【关键词】 非智力因素 数学 学困生 转化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The influence of Non-intellectual Factors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tudent who Have Difficulty in Maths Learning
XIE Minfang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Hefei College, Anhui, Hefei 230 01)
Abstract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s,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and manifestations of the students with mathematics learning difficulties, and combined with their own teaching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serving as counselor, discussion of non intelligence factors on the "poor students" into effect.
Key words non-intellectual factors; mathematics; learning difficulties; transformation
面对日益庞大的“学困生”队伍,如何帮助他们顺利转化,已是当前数学专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心理学知识在教育环节中的渗透,越来越多教育者意识到在“学困生”转化的过程中,如果只着眼于学生智力发展的研究而忽略智力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其结果将是事倍功半,越来越多的教育实践也充分证明非智力的心理因素对智力的发展起着协调和促进作用。
1 数学专业“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及现状
对数学专业学生而言,大一进校后都需要一段时间来培养专业认同感。专业认同感的高低会决定学生在今后四年的奋斗程度。目前,高校招生数量的大幅度增加,高等教育也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数学专业作为基础学科,它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对学生的数学基础有一定的要求。但随着大众化教育的到来,考生们为了增加自身的录取率,往往在填报自愿时选择了“专业服从”,也正是这个原因,有相当一部分考生被迫无奈地调剂到其他冷门专业来,其中数学专业为其一。对于这些学生,他们的专业思想都很脆弱,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生源的素质。另外,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数学教师只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略了学生心智的开发,着重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教学,忽略意志、价值观、责任感等方面的教育,为的是让学生尽量考高分提高升学率。当学生如愿以偿考入大学后,又面临着就业压力,热衷于考级、考证和社会实践,过于追求掌握实用的、与未来前途相挂钩的课程,对本专业的数学课程失去了兴趣和爱好。于是,他们选择了旷课、上课睡觉等消极的行为,在专业学习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放弃数学的学习,甚至放弃学业。
数学专业“学困生”的存在随着扩招以来已变得很普遍,在他们的转化问题上,仅从智力的角度去评判是不公平的,他们本身也不存在智力上的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一个人的学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学习效果是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就目前笔者所管理 个班级的“学困生”来看,导致他们成绩不好的原因更多的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主要表现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不高、态度不端正、意志力薄弱、自主学习愿望不强烈等因此,在对“学困生”转化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通过非智力因素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2 非智力因素对“学困生”转化的影响
2.1 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数学最好的教师。在笔者所管理的 个班级,共2 0名学生中,“对数学感兴趣“的有18人,占30%,在这些学生当中,他们学习积极性相比其他同学而言要高,态度也很端正,多人多次荣获校级奖学金,对大学生活有着理性的规划。“对数学感觉一般”的有135人,占52%,这部分同学学习态度一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对大学生活没有过多规划,得过且过,他们当中有3人为“学困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的41人,占18%,在他们当中有23人为“学困生”,他们普遍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经常旷课和早退。数学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提高学习的必备条件,同时,兴趣又是学习数学最佳的催化剂。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黄金时间”是大一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教材内容有内在的兴趣”。对大一新生来说,对专业认知会存在偏差,他们对专业的了解往往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与未来的职业相联系,从而得出“学数学没用“的结论。这是危险的信号,因此在新生入学后,可以通过开设《专业导论课》来塑造学生的专业思想,使学生认识数学存在的价值以及学好本专业的意义。有很多学生对经管类方向的专业比较感兴趣,也有部分学生对计算机专业感兴趣,他们看到的更多的是这些专业在未来所带来的经济收益,其实不管经管类专业还是计算机专业,都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来支撑,因为“科学的本质就是数学。”
因此,对本专业尚未表现出学习兴趣的学生,最好的方法就是尽可能有效地帮助他们找到学科的衔接点后,让他们看到学科之间的联系,比如,一套完整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只有用数学知识加以归纳分析、整理形成数学模型,然后用计算机语言去描述它、实现它。当学生尝到学习的甜头,会把原来的情绪转化为学习的动力,重新审视数学这门学科,从而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多了一些主动性与积极性。①
2.2 帮助学生改善不良学习习惯,培养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
对时间缺乏科学管理是大多数“学困生”存在的通病。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学生习惯了“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式学习,一到大学里讲究自主学习的环境中,反而变得无所适从。新生进校后,对课余时间的安排缺乏科学性,要么盲目地参加社团活动,要么就无所事事。在调查中发现, 1%的同学对社团活动感兴趣并且积极参加,11%的同学觉得社团活动“没意义,不值得参加”,1 %的同学表示“没想过要参加”。在自习的问题上,58%的同学觉得“平时没有自习习惯”,28%的同学“偶尔会自习”,只有14%的同学“会经常自习”。在课余时间安排上,49%的同学选择“网吧上网和玩游戏”,33%的同学选择“图书馆看书”,13%的同学选择“参加社会实践”,5%的同学选择“睡觉和闲聊”。从这些数据来看,我们学生在时间安排和管理上都存在盲目性,对大学生活缺少合理规划,尤其对自制力差的同学,宽裕的时间对他们来说如同毒药。
另一方面,学习方法不得当也是造成成绩难以提高的原因。学生进入大学后,尽管身处在大学校园,但在学习方法上还是有浓厚的高中色彩,对老师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对公式、定义、定理的学习都是死记硬背,不注重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大学跟高中明显的区别就在于自学,除了课堂的45分钟,其他的大部分时间都需要自己去经营,自习也就变成大学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门课。数学学习强调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的转化,把教师讲授的数学符号、定理证明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同时要逐步形成“以我为主”的学习模式。数学不是仅仅靠课堂“45分钟”就能学会的,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只是线索,光看书不做题是远远不够的。针对基础差的同学,任课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记数学笔记、做数学错题本等方法,帮助他们对自身学业做出正确归因,克服“知难而退”的心理。
2.3 注重情商教育,增强自信心
伟大教育家蔡元培曾说过:“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与人类文化上尽一份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他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可以焕发出惊人的力量去战胜困难,相反,否定的情绪和情感则会大大妨碍工作的完成”②。作为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文化专业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健康的情感与完善的人格。学困生和其他学生一样,他们也有追求成功,获取别人肯定的愿望,只不过是某些客观环境,以及自控力不足导致自己也不愿看到的结果,成为同学不理解、老师质疑的学困生,我们不能因为他暂时的失误而对他全盘的否定。“教育植根于爱”,爱是教育的前提,信任是教育的开始。让学生平等的教学环境中,“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因此,要帮助他们顺利走出学业困境,关键还在于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完善自身人格。
学困生转化重要的环节在课堂上,任课教师是帮助他们最直接有效的人。在问卷调查中,对“你觉得什么因素会影响你对课程的兴趣”的问题选择上, 1%的同学选择“教师个人魅力及教学水平”,8%的同学选择“教师的职称”,14%的同学选择“课程本身”,11%的同学选择“其他”。“亲其师,信其道”,教育教学过程要以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通过教师本人的渊博知识和灵活的教学技巧,使学生懂得“数学是艺术又是科学,它也是一种智力游戏,然而它又是描绘现实的一种方式和创造世界的一种力量”。③用巧妙的语言把数学和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现实中体会数学的“美”,这样会增加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教师在教学环节中有目的有意识地渗透情商教育,让学生学会处理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排解悲、怒、愁等消极情绪,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鼓励他们多做习题,敢正视失败和挫折,通过成立学习小组,并建立起一套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开展数学学习小组之间的学习竞争。
3 小结
“学困生”并不是学不好数学,而是因为学习意志、学习情感、思维障碍等非智力因素造成了学习的暂时性困难,“天生我才必有用”,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坚定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帮助学生成才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们“成人”。 同时,也要正视学困生转化所存在的困难,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们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他们的转化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作为学生管理者,首先根据每个学困生的特点制定帮扶计划,从学习、生活、活动等方面密切关注他们的动态,充分肯定他们的每一个进步,但也要做好少数同学出现 “回潮”现象的准备。其次,加强与家长联系,尤其对自制力的学生,通过教师、同学以及家长三方的齐力配合。
该文系合肥学院院级课题“非智力因素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院级10KY01RW
注释
① 王振平,张磊.大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报,2009(8).
② 蔡元培.教育独立议[A].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著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③ 王元明.数学是什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将生命教育融入护理专业实习前教育下一篇: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浅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