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火灾,是保护天然林资源的有效措施之一,要开创天然林防火的新局面,除要不断完善林业法制,依法治林外,还必须摸清天然林火灾的原因、火源种类、发生规律,制定相应的预防扑救措施,才能搞好这项防火工作。
一、引起天然林森林火灾的原因及其种类
了解天然林形成的火灾的原因,是做好防火工作的前提。火灾原因不外乎自然的和人为的两类。自然原因中,有雷电触及林木引起树冠燃烧和在干旱季节,由于阳光的辐射强烈,使林地腐殖质层或泥炭层发生高热自然。人为原因中又有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火源之分。生产性火源如烧田埂草、开垦烧荒、烧牧场以及烧炭等用火不慎引起的。非生产性火源如在林中烧火取暖、煮饭、小孩玩火、夜间行路用火把照明、乱丢烟头以及人为纵火烧山等。
不论生产性还是非生产性火源引起的森林火灾,通常情况都是从地面上的枯枝落叶、杂草灌木最先燃烧起来的。这种火叫做地面火。它能烧毁幼林,虽不致把大树全部烧死,但烧伤树干和树根后,影响树木的生长。
当地面火遇到大风时,或树干上缠绕着爬蔓植物和有低垂下来的树枝,火便上升到树冠,成为树冠火。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往往把燃烧着的枝叶吹到火头前面,成为新的火源,蔓延扩大,凶猛异常,这种火灾危害极大。
林中腐殖质层有机物质燃烧发生的火灾叫做地下火。发生原因一般是由于人们在林内用火,没有把余火熄灭掉,或在扑救森林火灾时对火烧迹地处理得不彻底,使火焰继续蔓延,遇到地下腐殖质层或泥炭层便扩展形成地下火。地下火燃烧速度缓慢,通常看不到烟和火焰。地下火烧坏有机质,降低土壤肥力,同时烧毁树林的根系,使树木枯死。地下火如遇到有大量枯枝落叶的地方,也会形成地面火。
我省春、秋两季,草木干枯,气候比较干燥,又是生产、生活用火频繁时期,容易失火成灾。这段时间是森林火险期。在这个时期内,更要提高警惕,做好预防工作,杜渐防微,把森林火灾降低到最小限度,直至无灾。
二、天然林火灾发生的规律
天然林火灾发生一般总要有一定周期性和规律,即有的年份发生次数多,有的年份发生少,形成这种规律,除了与人为活动以及森林防火工作好坏有密切关系外,主要是受不同年份的气候因子的影响。
1、天然林火灾的发生与气候因子
据观察,森林火灾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加,15度至2 度的为火灾发生高峰期,相对湿度在 0%以下,出现的森林火灾最多,风力在3~1级的发火率最高,因此,在干旱无雨的气候条件下火灾发生率高达95%以上。
2、天然林火灾的发生时间有一定规律性,一年之中,在气候因子相同的条件下,3月中旬至5月下旬是森林火灾发生高峰期,因为这个时期气温回升,干旱多风,草丛、灌木极易燃烧,农民又开始田间生产活动,野外用火频繁,一天之内,上午10时至下午2时是火灾发生的高峰期。
3、森林火灾的发生与区域地点有关系,靠近山旁的路边草丛、农田地埂、草坡、坟地是森林火灾多发地点,原因是人们常在此外从事生产活动。
4、森林火灾与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异常有一定的影响。
三、落实和完善森林火灾的预防措施
为了杜绝森林火灾的发生,把火灾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应制订行之有效的各项规章制度及相应措施,并加以认真贯彻执行。
1、深入广泛地开展森林防火宣传,对广大群众进行防火知识教育,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实现早预防,早发现,早扑灭,做到警钟常鸣,防患于未然。
2、建立严格防火责任制,各级领导一定要把森林防火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分解,签订责任书,一级向一级负责,坚决执行森林防火有功者奖,违犯森林防火条例者罚的政策。
3、制定扑火预备方案和各项防火制度,从实际出发,制定防火制度,建立了望塔设卡巡逻,实行封山搜山制度,严格控制野外火源、火种,组织专门的快速扑火队,配备通讯器材及扑火用具,一有火警便能及时出动,做到领导、组织、制度、队伍机具、训练六落实。
4、做好天气火险预报,建立森林火险监测预报站,负责森林火险与气候的预测预报,随时为各单位提供天气预报及高火险警报,以便提早做好防火准备。
5、破除迷信立新风,每逢清明节都要上坟烧纸,常因跑火发生火灾,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引导群众破除迷信,提倡清明节开展植树造林等纪念活动。
、营造生物隔离带,采用生物防火省工、省钱、效益高。阔叶树要比针叶树抗火能力强,造林时应营造针阔混交林,以增强抗火灾能力,减少森林火灾的蔓延。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高赖氨酸玉米新品种辽单 18及其高产栽培技术下一篇:退耕还林急需解决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