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课程体系创新性构建策略探析

[复制链接]
查看: 491|回复: 1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561
发表于 2020-6-1 18: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基于对独立学院生源、师资的特殊性以及教育消费的品牌偏见等方面的认识,认为独立学院课程体系创新非常有必要,从而提出课程体系构建的创新性策略。比如,课程体系个性化,构建可累加的知识驱动力;教材编撰独立化,积淀可传承的教学资源;课程评价多元化,培养可对位的职业竞争力。在课程体系构建中需要注意契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独立于母体院校的优质教育品牌等问
【关键词】:独立学院;课程体系;创新策略;教材建设:教育品牌
  中图分类号:G 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12-4038(2011)10-0059-04
  
  长期以来,独立学院课程体系构建主要围绕着两大体系,即契合母体院校和契合应用型。前者主要是借助母体院校多年以来形成的经验,降低独立学院在课程体系构建中的机会成本:后者以市场为导向,力图达到最少投入,最大收益。两大体系各有优势,但其劣势亦不可规避,前者会导致独立学院与母体院校专业重合,丧失招生竞争力:后者则由于学生上手快后劲不足而不能有效地提升学院形象。因此,独立学院课程体系建设要充分考虑到招生、就业两个市场,以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尽可能发挥其自身优势,以提升其综合竞争力。
  
  一、独立学院课程体系创新的必要性
  
  与公办高等院校相比,独立学院的生态环境更为脆弱,要在这样一个生态环境中生存和壮大,必须认真研究其特性,然后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
  1.独立学院的生源特殊性
  不少研究者认为独立学院生源具有两大特点:一是与第一、二批次院校录取的分数差距较大,二是独立学院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好。这是占有主导地位的观点,也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但这仅是独立学院生源的一个方面,在承认这一客观现实的同时,应该看到,独立学院生源另外还有录取分数高低差距较大的特点。独立学院虽然是第三批次进场录取,但并不意味着其录取分会低于第一批次和第二批次多少分,相反从多年的录取实践看,独立学院同样会录取到高分学生。以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为例,近三年在个别地区录取的新生中,有50%以上的学生总分高于当地二批次院校,甚至逼近一批次院校。这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不少学生报志愿时落榜而成为独立学院生源。不同基础的学生到同一学院同一专业学习,对独立学院课程体系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
  2.独立学院的师资特殊性
  纵观当前高等教育师资构成,主要有两种路径,一是专业师资队伍,二是业界精英,即通常所说的外聘教师。相对于公办高校,独立学院的师资特殊性表现在外聘教师组成复杂,自有师资年轻。
  第一,外聘教师不能全身心投入教学。在2008年前,外聘师资是独立学院师资的主要组成部分,很多独立学院外聘教师数量超过其自有师资数量。独立学院的外聘教师有来自业界的精英,也有来自于其他院校的在职教师,还有退休教师。业界精英与其自有师资一样,需要承担一门或多门课的教学工作,而他们又承担着自身工作,由此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理论教学中;来自于其他院校的师资,同样存在着厚此薄彼的问题,其所在院校通过多种路径对其进行考核,当二者发生冲突时,独立学院的教学作为“第二职业”通常会被放在第二位:聘用的退休教师很大一部分因为年龄和精力的因素,同样不能完全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作为独立学院,既要利用院外资源,又要充分考虑这些资源对教学工作造成的影响,所以在课程体系设计时,必须充分地考虑到这些因素,有针对性的开发适合他们的课程内容。
  第二,自有师资积淀不足。众所周知,师资是一所学校的重要资源。但是,独立学院在我国属于新的办学形式,其历史不过十来年时间,更重要的是,不少独立学院的师资建设是自2008年教育部关于独立学院需要独立授予学位后,因为申请学位的需要才开始配备师资队伍。独立学院自有师资中,一部分来自其他高校,一部分来自业界,但占主导地位的还是从高校毕业直接来应聘的年轻博士、硕士,他们由于没有相应的工作经验,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从课本到课本”的现象,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必须考虑培养师资的问题,开发与之匹配的课程,从而既能满足培养人才的需要,又能使其积淀专业理论,为教师长大提供生存空间。
  3.教育消费的品牌偏见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品牌消费的实质是满足消费者塑造形象、消费安全的需要。教育消费亦然,长期以来,国人对就读公办学校,尤其是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学校来彰显其自身的价值,保证自己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拥有就业话语权。作为公办院校品牌输出,吸引民资举办的独立学院,其品牌价值十分有限。借鉴国外民办高校的经验,塑造自身品牌是独立学院吸引消费者的重要路径之一。课程体系建设是教育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可以通过构建课程品牌带动专业品牌,最终形成院校品牌。
  
  二、课程体系构建的创新性策略
  
  独立学院课程建设的创新性策略总的来说就是以教学目的为导向,以学院为出发点,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逆向指导课程的建设。主观方面的思路,是指独立学院作为依靠民办资本兴办的教育机构,要通过自我造血功能建设,走持续发展道路,故积淀学院的教学资源与师资力量尤为重要;客观方面的思路,则包括学生的发展需要和社会对接受过高等教育人才的需要。
  1.课程体系个性化,构建可累加的知识驱动力
  独立学院进行课程建设时,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需要。大学教育后期,学生对未来的预期呈现两大趋势:一是继续深造,二是就业,课程设计要针对不同取向量身订做。
  课程体系构建中,一是构建公共知识体系,二是构建个性知识体系。公共知识体系是指大学公共课、专业公共课,个性知识体系是根据其预期的需要进行拼图式选择。基本做法是:公共课形成体系,目标指向明确,课程学深学透,使知识框架独立化,总学分不变,对核心课程适度提高学分等,做到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全面、个性化的课程设计,促使学生构建可累加的知识驱动力,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课程体系个性化的核心是知识框架个性化,根据生源特点、师资力量等客观因素,为各专业构建符合专业基础要求、与独立学院特色相结合的独立于母体院校的知识框架。一是以专业为类别,必修和选修课程分类设立。搭建公共知识体系与个性化知识体系。通过必修构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体系。通过选修构建学生个人的个性化知识体系。一方面,要满足高等教育对学生基础和公共知识的教育:另一方面,通过全面、合理地开设选修课程,促使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二是根据学生大学毕业目标,以就业和深造两大类别为导向,对课程体系进行个性化设计。对以就业为毕业目标的学生,根据具体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适当增加实训课程,构建就业岗位指向型的课程体系;针对以考研为目标的学生,除传            统的公共知识、专业知识的教授以外。尽可能的对此类学生开设更多的理论知识课程,以帮助其构建完善的理论知识框架。
  课程体系个性化,就是为了在对学生进行普遍性教学的同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构建可累加的知识驱动力。
  2.教材编撰独立化。积淀可传承的教学资源
  国内外知名院校通常都拥有自身可传承的教学资源,通过历史的积淀逐步形成高校不可复制的优势,从而形成高校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教学资源是指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种可以利用的条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也包括教师资源(讲义、教学经验等)、教具、基础设施等,广义也应该涉及到教育政策等内容。本文所提及的教学资源是狭义上的教学资源,即教材。当然,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运用,教材包括了课本、案例、影视、图片、课件和教师讲义。
  我国独立学院处于发展的初期,还不可谈及教学资源的历史传承。但是,从独立学院的长远发展来看,教学资源的积淀与传承是不可或缺的。因此,独立学院开展教材建设要根据课程特点、学院特点、受众特点而构建,特别是形成具有学院特色的教材体系。其中,校本教材是形成学院办学特点的重要内容。因此,独立学院的教材编撰需要独立化,在吸取国内外优秀高等教育教材精华之时,结合本院教学特色、专业特色,积淀传承本院优秀教师的相关教材内容,独立地编撰本院教材。
  换言之,独立学院在进行课程建设时要注重教学资源的保存,使之不会随时间而消逝,从而为学院的可持续发展积淀可传承的教学资源。
  3.课程评价多元化。培养可对位的职业竞争力
  课程评价多元化,是指在课程结束后对考试制度创新,除传统的试卷理论考试外,添加学术论文撰写、专业实践考核等方式。课程评价多元化是笔者针对“唯考论”而提出的,目的是通过多元化、多方式的考核培养学生可对位的职业竞争力,即培养学生在三个方面的职业能力。一是一般职业能力,包括一般的学习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数学运用能力以及空间判断能力等;二是专业能力,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能力,如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应具备市场调研、商务策划、销售等能力:三是综合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跨专业的职业能力等。上述各种能力共同构成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即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其中,一般职业能力与专业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学院设置的课程来完成,综合能力则是教师的传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与职业相对位的职业竞争力,并非通过试卷理论考试的督促能实现的。只有通过课程评价的多元化,避免学生“因考而学”导致的职业竞争力缺失。
  作为高等人才培养的基地之一,独立学院肩负着为社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的社会责任,课程教授、评价则是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独立学院在进行课程建设时必须立足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主动面向市场设置与之对应的课程,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促使学生形成与毕业后就业岗位可对位的职业竞争力。
  
  三、课程体系构建需要注意的问题
  
  我国独立学院正处于发展的瓶颈阶段,同时也处于转型和腾飞期,只有在此时勇于创新才能促进我国独立学院健康、快速、平稳、可持续的发展。课程体系的创新是独立学院教学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方面,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进行课程体系创新时需注意如下问题:
  1.要契合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同众多高校一样,独立学院的发展同样要服务于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其生源和就业市场以所在区域为主,该区域在全国的定位和本区域的产业生态定位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独立学院的专业发展;另一方面,该区域的人才知识需求也会影响到独立学院的教育定位和人才培养观念。由此,地方需求通过影响人才培养观念和教育层次定位影响到课程的设计和体系构建。
  独立学院在选择课程体系的创新路径时,一方面要契合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进行课程体系的设计,另一方面跟随地方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而适当调整课程体系。
  2.坚持稳定性与动态性并重
  高等教育。一方面是科学知识的传承与延续过程,同时又是创新的过程。传承与延续过程是指高校对学生进行公共知识与专业核心知识的传授,此过程是任何一高等院校不可缺少的,独立学院也不例外。创新过程是指高校的科学研究和对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的革新。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生儿,既要秉承高等教育科学知识的传承和延续,同时必须契合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适时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与革新。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做到知识传承的稳定性与社会发展的动态性并重。
  3.要独立于母体院校
  我国独立学院普遍是公办院校为进行资本输出和品牌输出从而吸引民间资本举办的,成立初期多是借助母体院校丰富的办学经验,导致了独立学院的课程体系与母体院校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从而出现专业重合、课程雷同的状况。由于教育消费者的品牌习惯,在上述情况下,独立院校容易丧失招生竞争力,使得招生困难。因此,独立学院在进行课程体系构建时,要注意独立于母体院校,构建出有学院特色的专业和课程,力争建设出有竞争力的专业,形成独立院校自身的优质教育品牌。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的课程体系构建要在充分研究独立学院生源、师资和品牌的特殊性的前提下,以学生的发展需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独立学院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为导向,以契合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动向和需求、独立于母体院校、确保课程体系稳定性和动态性为主要路径,在课程体系、教材编撰的独立性与课程评价的多元化方面做出努力和思考,构建有独立学院特色的课程体系,最终提升独立学院的招生、就业竞争力,建立独立学院的优质教育品牌。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独立学院加强实践教学的对策研究
下一篇:教育政策程序正义的必要性与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6-1 18: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有奥鹏论文格式模板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