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2)01-0029-02
贵州省瓮安县某养猪场发生一起以呼吸困难、高热不退、急性死亡为特征的疾病,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解剖及实验室诊断,诊断为猪瘟、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和猪附红细胞体的混合感染。通过采取综合有效的防治措施,猪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其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2011年8月,贵州省瓮安县某猪场共存栏猪418头,其中种猪63头、育肥猪86头、仔猪269头,曾免疫过猪瘟疫苗、猪伪狂犬疫苗、猪细小病毒病疫苗,未注射过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2011年8月5日开始发病,至8月21日共死亡96头,其中妊娠母猪3头。发病猪初期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体温41~42℃,鼻镜干燥,呼吸困难,站立不安,部分猪四肢、耳朵、腹下皮肤发紫;后期病猪鼻孔内流出带血色的泡沫液体,全身发绀而死。随后病猪逐渐增多,用黄芪多糖、青霉素和土霉素治疗无效,并在治疗过程中陆续有猪只死亡。
2 病理剖检
病死猪全身苍白,口、鼻流出淡红色或红色泡沫;肺两侧呈紫红色,肺肿大,心叶、尖叶有质地坚实的紫色肺炎区;肺叶与胸膜粘连,并且与胸腔壁也有粘连,剖开后发现内有大量黏液和泡沫溢出;部分肝脏肿大,有出血点,色黄质脆,胆囊肿大;脾脏肿大,呈暗红色,边缘不齐;肠系膜淋巴结出血、水肿,呈索状;肾脏表面有出血点;血液稀薄,凝固不良。
3 实验室检验
3.1 细菌学检查
将病死猪组织样品送到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及猪瘟荧光抗体染色。
3.1.1 分离培养 取死亡仔猪肝、肺、淋巴结接种于普通琼脂、麦康凯琼脂和PPLO琼脂平板上,37℃培养24h。结果普通琼脂和麦康凯琼脂平板上无菌落生成,PPLO琼脂平板上可见长出针尖大小、圆形、边缘整齐、光滑、半透明、灰白色的小菌落。
3.1.2 生化鉴定 菌株发酵乳糖、葡萄糖,水解尿素酶,不发酵甘露醇、不产生靛基质,甲基红试验阴性,V-P试验阴性,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
3.2 血液镜检
3.2.1 压片镜检 病猪耳静脉采血,制作鲜血压片,镜检。在油镜暗视野下检查,有30%左右的红细胞呈不规则形状,边缘有2~7个长短不一的棘突,红细胞内(或表面)有1~3个卵圆形或逗点状虫体做扭曲运动,红细胞外有个别虫体做扭曲不规则运动。
3.2.2 姬姆萨氏染色 血液涂片经姬姆萨氏染色后置于400倍油镜下观察,发现红细胞内有数量不等的球状、芒状、菠萝状等不规则的虫体,虫体的折光性很强,在红细胞内外可见淡红色多形态的虫体,未发现其他病菌。
3.3 猪瘟荧光抗体染色
取送检病猪的肾、脾、淋巴结制备组织触片,干燥后用冷丙酮(-20℃)固定,再用0.01mol/L,pH 7.4的PBS洗涤3次,自然干燥后采用猪瘟荧光抗体染色,37℃恒温箱孵育30min,再用PBS缓冲液冲洗3次,干燥,盖玻片固定,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黄绿色的特异性荧光,说明猪群感染了猪瘟病毒。
4 诊断结果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解变化,结合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判断,确诊该病例为猪瘟、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与猪附红细胞体的混合感染。
5 治疗
(1)对未表现临床症状的同群猪肌肉注射猪瘟脾淋苗5~7头份/头,配合肌注转移因子0.05mL/kg,每吨饲料中添加磺胺-6-甲氧嘧啶钠300g、盐酸多西环素300g、TMP 200g,拌料饲喂,连用7d。
(2)对患病猪采用复方黄芪多糖加贝尼尔注射,贝尼尔按10mg/kg体重配成2%溶液,肌肉注射,1次/d,连用3d;每吨饲料中加入600g土霉素粉,混匀,连用7d。
(3)病猪肌肉注射长效土霉素,0.3mL/kg体重,3d注射1次,连用3~5次;血虫净(贝尼尔)5~7mg/kg体重,隔日1次,连用3次;配合柴胡注射液,10~20mL/头・次,2次/d,连用3~5d。仔猪需补注铁制剂。
6 小结与讨论
(1)该猪场曾经免疫过猪瘟疫苗,但又发生了猪瘟,分析其主要原因如下:①免疫猪瘟疫苗的间隔时间太长;②猪场发生其他免疫抑制性疾病导致;③可能存在流行毒株与疫苗毒株主要功能基因变异较大,疫苗免疫不能有效防控该病。通过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和适当的对症治疗,目前猪瘟免疫抗体水平已逐渐回升。事实证明,免疫抑制性疾病能影响猪瘟的免疫效果[1],也可直接危害猪只健康,更为严重的是造成机体免疫抑制,导致多种病原继发感染,使病情加重、药物疗效降低以及疫苗接种失败。这在今后猪病防控中应引起各位同行高度重视。同时,通过做好猪瘟免疫抗体水平监测,提高猪瘟免疫效果,也提高了猪群对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抵抗能力。
(2)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目前该病已成为养猪业的主要疫病之一,以急性出血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或慢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肺炎为特征[2]。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猪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红细胞表面或游离于血浆、组织液及脑脊液中的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该病主要由吸血昆虫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发生在夏季,特别是雨后及潮湿天气最易发生,临床症状表现为皮肤发红、高热稽留、黄疸、贫血、毛孔处点状出血等[3]。此次病情,结合临床症状与治疗结果判断,存在猪瘟、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与猪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这可能是与其他文献记载的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不同。近年来,猪附红体病在该地区流行较为严重,而且多呈隐性感染,当猪机体抵抗力下降时会诱发该病。因此减少应激因素和搞好环境卫生,加强饲养管理,做到全进全出,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条件,定期防疫,是预防该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王 琴. 猪瘟病毒流行病学、病原致病特性及猪瘟综合防制研究[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6,8(5):13-18.
[2] 马晓平,曹三杰,文心田.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特性及其诊断方法研究进展[J]. 动物医学进展,2005,26(5):6-9.
[3] 殷宪强,李 平,宋津宁,等. 对一起猪附红细胞体病防控的思考[J]. 畜牧与兽医,2009,41(7):108.
收稿日期:2011-11-10
作者简介:刘 兵(1972-),男,贵州瓮安人,兽医师,主要从事兽医临床诊疗工作,(电话)13885423596(电子信箱)rgm2011@sina.com。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鸡低致病力禽流感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下一篇:灰大袋鼠腺体样增生的治疗及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