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疲软,熊市当道,社会各界纷纷把资本市场下跌的原因归结为市场融资量过大、过快。甚至连许多专家都一致认为资本市场的过度圈钱是导致市场疲软的罪魁祸首。本文一方面将200 年以来股市涨跌与市场融资规模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融资规模和市场的涨跌并不是绝对的此消彼长的关系;另一方面阐述了中国经济离不开资本市场融资功能;为使资本市场走出低迷,文章建议政府和监管当局要平衡资本市场、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和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资本 市场 融资 过错
2009年8月初,中国资本市场上证指数从2008年的大跌中反弹至3418点,之后持续了两年多的下跌。特别是今年,受国内经济走势预期不明,CPI长期高企,宏观政策持续偏紧,国外全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的双重夹击,股市更是出现深度调整,市场新低迭现。截至2011年9月底,上证指数较上年末下跌448.8 点,跌幅为15.99%,深证成指下跌21 .22点,跌幅为11.39%,沪深两市A股总市值23.1万亿元,较上年末缩水3.44万亿元,跌幅达13%。据相关媒体报道,国内公募基金行业已无正收益的股票及偏股型基金,这两类基金今年的市场亏损已经超过11%,普通的散户投资者更是损失惨重,有52%的散户亏损超过30%。
一、股市涨跌与融资规模的关系
面对资本市场的长期低迷,众多媒体、财经专家纷纷从不同角度剖析市场下跌的原因。其中,中国资本市场融资量过大,抽血过度成为千夫所指的直接原因,事实果真如此吗?根据历史数据显示,中国资本市场200 -2010年直接融资规模分别为:2432亿元、1128亿元、339 亿元、44 亿元、10215亿元,2011年前三季度沪深两市IPO融资2305.3 亿元(同比下降40.11%)。而200 -2010年上证指数年涨跌幅分别为:130.44%、9 . %、- 5.4%、19.99%、-14.32%,2011年前9月上证指数跌幅为-15.99%。上述数据可以清楚看出,融资规模和市场的涨跌并不是绝对的此消彼长的关系。2001年,我国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和全球第一,上证指数却大幅上涨了9 . %。2009年市场融资额达到历史第二,比上年大幅增加时,上证指数涨幅达到了19.99%。
二、中国经济不能没有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
资本市场的功能有很多,比如资源配置、投资融资、价格发现、产权功能、促进并购重组、完善公司治理、促进国企改革等等。笔者认为,对当前而言,中国经济离不开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原因大致有三:一是调结构离不开资本市场融资功能。中国过去的资源消耗性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建立,亟需大批创新型企业的发展。而创新型企业在初期均脱不了规模小、风险高的特征,离开资本市场的融资支持将难以加快发展。二是推动企业并购重组和产业升级离不开资本市场融资功能。我国经济发展中由于行业集中度过低带来了两大问题:一方面是低水平重复建设过多导致产能过剩;另一方面行业整体竞争实力不足。必须要推动企业加大并购重组力度,促进产业升级转型。但是,并购重组的巨大资金需求往往是企业自身难以满足的。根据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大型的并购活动往往需要借助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支持。实践中,全球大型的企业并购也都是通过资本市场平台完成的。三是中小企业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广大中小企业融资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再加上当前宏观资金面的紧张,离开资本市场融资功能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将更是难上加难。
三、政府和监管部门的政策取向
既然,资本市场的涨跌并不完全是由融资规模决定的,且中国经济的发展不能没有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那么对于资本市场深度调整,广大中小投资者的损失惨重,监管部门和政府是不是无可作为了呢?笔者认为:事实并非如此。政府和监管部门至少可以做以下三点:
一是要保持资本市场的供求平衡。前面从历史统计数据说明,市场的大跌非融资之罪。从经济学的分析来看,道理也很明显,任何产品的价格都是由供求双方决定的,股票的价格也一样。在资本市场上,融资相当于市场的供给,而入市的资金相当于市场的需求。在供给增加的情况下,只有需求不变或变小,价格才会下跌;如果市场的需求能够消化供给,价格不会下跌;如果需求的增加超过供给的增加,价格反而会上涨。200 和2001年我国资本市场的行情正说明了这一点。既然市场的涨跌是由供求两方面决定的,那么,在市场不好的情况,我们是应该减少供给,还是应该扩大需求呢?显然应该是扩大需求,而不是人为控制供给。正如前面分析的,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而且,能够进入资本市场融资的企业多,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有活力,怎能因为二级市场的波动而扼制优质企业的发展呢。但是,在市场融资规模扩大的同时,国家必须要积极扩大入市资金渠道,提高入市资金规模,而不能只扩大供给不增加需求,否则市场的供求平衡被打破,市场也难以保持稳定。
二是要维护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稍有点理财知识的投资人都知道,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要想获取资本市场的高收益,就必须要承担资本市场可能带来的高风险。就像每个证券营业部里写的“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不能赚钱就欢天喜地,赔本就哭爹骂娘。但是,这一切都要基于市场秩序公平合理的基础上。因此,监管部门的核心任务就是要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和公平交易。首先,要严厉打击内幕交易和违法操纵股价行为。不能公司一有好消息就是一小部分人先买一步,大赚特赚;也不能一有坏消息,又是一小部分人先行一步清仓,避免亏损;更不能让市场庄家通过恶意炒作操纵股价赚的盆满钵满,让广大的中小投资者接市场的“最后一棒”。如果市场各种内幕交易和违法操纵横行,市场秩序混乱,最终受到损失的必将是广大的中小投资者。其次,要建立完善的证券民事司法救济机制。如果投资者的损失由于市场正常下跌造成的,当然应当是买者自负。但是,如果是因为公司造假,虚假披露或者市场恶意操纵导致投资者的损失,广大的中小投资者应该能够拥有通畅的司法维权渠道,并得到必要的损失补偿。只有这样,广大的中小投资者才敢于进入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发展才有了最根本的资金需求保障。
三是要努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一方面,要严把资本市场入门关,在上市发行审批环节,把那些质量不好的企业,甚至是企图造假上市的企业拒之门外;另一方面,要完善退市制度,对市场上的垃圾股、空壳公司要坚决予以清理。只有上市公司质量提高了,投资者才不担心在二级市场“踩到地雷”。只有这样,中国的资本市场才有长期投资价值。也只有这样,中国的广大投资者才敢于长期投资中国的资本市场,并分享国民经济发展的好处。
面对市场大跌,作为监管部门不能因舆论压力而人为的去控制资本市场融资。保持市场平衡,扩大入市资金规模,是政府的决策范围,监管部门可以积极推动。而监管部门最应着手做的事,就是全力维护好市场的正常秩序,这也是对投资者权益的最大保护。我想,这就是资本市场里的“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监管的归监管”原则。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湘西州中心支行)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为何需要加快金融转型下一篇:试论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与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