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更为迅速、便捷,这也就对传统媒体构成了一定的冲击。如何看待这样的影响,传统媒介如何做出调整以适应新环境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
关键词:网络时代;传统媒介;信息传播
中图分类号:G21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123X(2011)11-0103-02
进入到web 2.0的时代,没有博客或者是微博的人就像是时代的落伍者一样,赶不上信息的传播速度。博客译自英文blog,是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文章的网络空间。虽说与其他的网络发布形式大同小异,近几年博客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2008年中国博客市场研究报告》中数据显示,“中国的博客用户截止到2009年 月底,用户规模已达到1.81亿人,博客空间超过3亿。其中活跃的博客作者占到11348万,读者规模达到11485万。”
由此看来,以博客为代表的网络信息传播在当今的信息传播媒介中占有不可小觑的份额,这也就意味着传统媒体新闻人,例如报纸记者就面临着新的考验。如何权衡网络信息传播所带来的利弊,成了报界人士所要考虑的一个棘手的问题。
一、博客式信息传播的主要特征
博客是媒介融合最典型的一个产物,它集合了文字、视频、图片及互动性于一身,以快速、个性化著称。博客式的信息传播特征可以简单的概括如下:
(一)话语权下放,出现“公民记者”
传统意义的传播是自上而下的精英对大众的传播,读者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新闻传播者为你设定议题。进入到博客时代,话语权下放后,人人都可以当“记者”,协助专业记者们完成守望、教育、讨论、舆论的任务。同时低门槛也是博客受人们青睐的原因之一。例如在5・12汶川地震中,新华网在14:4 分的时候发布第一条消息。14:35分更新消息。但在地震发生后的4分钟,就已经有来自云南的网友在博客中发表日志《地震了》;1995年,美国人马特・德拉吉创建了自己的blog
"德拉吉报道”,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网站充分展示了自媒体快速传播的特点,平均每38.21分钟就更新一条头条。它曾比美国电视网早七分钟公布戴安娜死亡的消息。它也是1998年“克林顿拉链门”的首个发声者,使得其日访问量由900人次迅速上升到12300人次。2008年的《尼尔森互联网检测报告》中指出,“德拉吉报道”超越了福克斯新闻网和《华盛顿邮报》网站,跻身用户访问量前30强。
(二)信息多元化,噱头增加,可信度下降
一方面,博客使得一些处于边缘的民众心声得到了重视,社会倾听和关注成为了主流。无数个微弱的声音汇成巨大的力量推动事件和舆论的发生、发展,传统的个人英雄时代已经过去,草根阶级开始当家做主。从“躲猫猫事件”,“贵州瓮安事件”,“华南虎照事件”和“富士康跳楼事件”中,博客的力量可见一斑。另一方面,因“草根记者”所报出的新闻来自于生活圈子甚至是个人经验,报道方式缺乏专业水准,对一些信息可能只是点到为止。加之为了追求点击量,难免会因为追求噱头而牺牲了消息的可信度及深度。
(三)传播渠道多样,传播方式更为便捷
传统的报纸依托纸张,而对于博客来说,它广泛分布在桌面、浏览器、移动终端等多个平台上,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网络等方式在博客上即时更新个人信息。在国内,新浪,搜狐,网易,腾讯几大门户网站也都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博客产品。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样的低成本传播形式对传统媒体构成了一定的冲击。
(四)突破限制,有很强的互动性
博客具有个性鲜明表达形式。140字的“莎士比亚式的文字革命”是微博的一明显特征。它为“博客记者们”提供了一个抒发心情,爆料新闻,表达观点,发表评价的平台。加上技术的辅佐,使得人们很容易浏览及回复博客内容,从而形成良好发的互动关系。人们之间的交流渠道畅通,畅所欲言,而这些优点都是传统媒介所望尘莫及的。
不可否认,在这个网络高速发展的年代,受众的阅读方式、阅读心理及习惯有了极大地改变。网络上的海量及快速更新的信息大量的分流了报纸的受众,原本细致悠闲的报纸阅读也变成了快速简洁的浏览。此外,面对繁杂多样的信息,其结果就是“文摘式新闻传播”模式的出现。举例来说,腾讯QQ在用户登录时就会以窗口的形式列出当天值得关注的新闻,并且对新闻进行分类后以板块的形式呈现给受众。点击标题后是短小精悍的文字配上精美的图片,这就使得受众只用花很少的时间就能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紧跟现代生活节奏。
二、传统媒体面临的冲击
以报纸报道方式为例,在面临网络传播所带来的冲击时,这样的报道形式也表现出了一种浮躁状态,可以大致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报道形式的转变,语言出现交互使用
像“囵”,“雷”,“菜鸟”等网络语言跃然纸上。从积极的一面来看,这种现象这可以界定为报纸写作的与时俱进。但是这不禁让人担陇,一向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础,在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规范要求的消息写作,会不会因为这些时髦的网络语言而影响到报道的客观性及可信度。更何况报纸受众的年龄层次不一、文化教育程度不尽相同,不同的人对网络的熟悉程度也有所不同,这样一些网络语言有可能会影响到受众对信息接收的质量。
(二)向网络看齐,兼顾各个年龄层,试图包含多方面的信息
随便翻开一叠都市类报纸,厚的时候版面近百,而这么多的信息中,真正能够传递给受众,引起受众注意的又有多少呢?近乎零成本的网络博客传播组织性差,没有统一的标准,加之信息来源复杂,个人主观色彩强烈,内容繁杂多样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对于有着规范操作系统的报业新闻记者来说,对信息的甄选是最基本的职责。很多原来只会在网络中出现的八卦新闻充斥着各种都市类报纸,微不足道的家长里短也登上了报纸。报纸内容的扩充使得信息比以前复杂,但是真正能够带来效益的新闻却不多,很多信息石沉大海,反而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三)过分追求快,减少了核实新闻真实性的环节
虽说这样的事件不常发生,可是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2010年中国十大假新闻中,排在首位的就是由《重庆都市报》和《华西都市报》两家媒体报道的“中国作协作家团入住总统套房”,第二位是中新社发表的标题为“中国每年有220万青少年死于室内污染”的消息,紧随其后的是“炒蒜高手掷金买走百万金条”(《北京晚报》等媒体)。这些有着吸引眼球的标题的假新闻事后都被证明子虚乌有。放纵这样的假新闻腐蚀新闻界,不仅是对读者的欺骗,也是对传统新闻价值理念的颠覆。
三、传统媒体报道方式的转变
虽说盲目的悲观是没有必要的,可是面对挑战自我堕落,不思进取也是不可取的。可喜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与适应,我国的报纸已经作出了一些积极的转变,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针对目前的报业市场现状,传统媒体记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报道形式做出改变:
(一)积极寻求与其他媒体的整合,提高资源利用率
既然博客集中了文字、视频、音频于一身,这未尝不是对传统纸媒的一个启发。其实这样的尝试早就有了先例。2003年10月20日,央视二套改版后推出了一档资讯节目《第一时间》,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是“马斌读报”,关注每天多家媒体的头条新闻,人们的日常生活,配上主持人轻松幽默的报道风格,吸引了一批固定的观众。在此之前,最早凤凰台有《有报天天读》,《南京零距离》有《孟飞读报》,上海卫视有《早报早知道》和《独家新闻》,读报新闻扎根各家媒体。这样的新闻样式整合了媒体的优势资源,顺应了媒体联动整合的潮流,相互之间取长补短。一方面电视节目通过对信息的筛选浓缩后向观众进行传递,援引观点进行论证点评,无疑挖掘了电视新闻报道的深度,调高了报道质量,拓宽了新闻视野;另一方面也构建了一个报纸与电视的良性双赢循环,低成本的报道形式一方面让电视台降低了制作成本,也扩大了报纸的影响力,吸纳了潜在读者。同时,读报新闻短小精悍的报道形式也符合了人们快速获取信息的需求,突破了地域限制,让人们能够接触到全球范围内主流报纸的信息。
(二)坚守报纸“消息权威,深度挖掘”的特性,顺应“报博”融合的趋势
在网络博客上的草根新闻大多是一些浅表、单一的信息,在追求深度和广度上有困难,经不起推敲。但报纸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媒体,有专业的记者,规范的运作章程及写作标准。因此,“报博融合”不失为一种优化资源配置的办法。在信息获取方面,新闻报社记者可以借助网络“草根记者”的报道,拓宽自己的新闻来源渠道,快速获取信息,经过筛选后提炼出有用内容,援引观点论证,增强消息权威性及可读性。对于新闻发布,各大报社也都有了自己的网站信息发布平台,让信息传播更为快捷、迅速、简短、广众,借助网络平台扩大报纸在受众中的影响。
(三)从报纸内部运营来看,克服同质化也是出路之一
通过优胜劣汰,提高产业集中度,这是现代报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统计,2008年全国共有报纸1943种,总印数442.92亿份。各家报纸编辑每天面对的报道资源具有很高的相似性,要吸引到更多的读者就只能通过树立品牌形象,形成自己的报道风格,挖掘报到亮点来实现。以《参考消息》为例,2005年5月31日,在韩国汉城举行的第58届世界报业大会上公布的报纸排名中,以2 2.1万份的发行量位居当年世界日报发行量第八位、我国日报发行量之首。这份面向全国范围内发行的报纸创刊于1931年11月1日,发行至今很少使用彩版,一直坚持“黑白编排”,版面简单,编排凝练,有自己独特的专栏设置,注重内容的有效性。从某种程度上说,《参考消息》已成为了报界的一个典型案例,代表了国家的报业形象。
面对新的发展环境,报界应该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扶优劣汰,整合资源”的原则,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淘汰落后、缺乏创新的报纸,提高产业集中度,合理布局,提高资源利用率,适应新时代的信息发展需求。
(四)稳定受众,培养受众阅读兴趣
在网络传播日益大众化的今天,仍有相当一部分受众因习惯了传统的纸张阅读,或者说由于技术或是其他客观原因导致他们很难接触到或接受来自网络上的信息。因此,稳定原有受众,挖掘潜在受众,培育新的受众就显得很必要。报纸在保证自己报道方针方式连贯的基础上,应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以符合受众的需求,增强报纸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比如现在的很多都市报,为了能够吸引到年轻的受众,加大了对时尚、旅游、汽车等报道的版面,新闻更加凝练,加入大量的潮流元素,增强了与读者的互动性。二是在满足受众基本信息需求的基础上,对编辑方式也要作出适当的调整,稳定要求相对较高的受众,提高稿件质量、深度,而不是将内容停留在让读者单纯的打发时间的低层次阅读上。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网络政治沟通及其效能提升下一篇: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改进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