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38(2011)11-0145-01
【摘要】:创新教育就是通过有目的、有系统的创新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品质,开发创新思维,初步掌握创新技能技法,从而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一种新型教育。本文介绍了在创新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教学体会,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教学提高学生情感智慧的发展;营造一重有利于开展创新教学的课堂氛围;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创新方法;指导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将学生培养为创新型人才,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有创造力的学习。
关键词:生物教学;创新教育;个性思维
创新型人才是通过创新型教育培养出来的。中国的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但是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什么中国的中小学生的知识水平要高出美国同龄学生一筹,上了大学后却停滞不前了呢?我想其根本原因就是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只是教授现成的知识,不注重创新教育,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培养的大学生只是一个接收器,传统观念是灌输知识,而不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而创造力是“灌输”不出来的,创新型人才要靠创新教育来培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一次广泛深刻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革。在生物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中,我觉得老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以下是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体验,教无定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中要“活”
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关键是非智力因素。无数在创新道路上取得成功的人物表明,成功的决定因素首先不是他们的渊博知识,而是他们的创新人格。源自内心的热爱和追求,是创新的灵魂。其自主性、激情、意志等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与提高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促进和提高学生情感智慧发展。在生物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生物学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一些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探究创新。如为什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时只能静脉注射而不能口服、天宫一号与作物太空育种、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关系等,从而引导和挖掘学生对未来生活的憧憬,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目的。同时,在动态教学中教师要不断修正自己的问题思路,不能刻板,要注意问题答案的多元性。如有一次听课,老师在《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一节中提问;ATP主要存在于细胞的哪些部位?有同学回答:细胞质基质中。老师是想让学生了解ATP主要在新陈代谢旺盛的部位,所以否定了这个答案。其实这个问题有多种答法,教师不应否定,而是首先对这个答案给予肯定,然后引导学生向问题的中心思考,或者换一种提问方式效果会很好。
二、教学活动要公平民主
课堂中教师应“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问题,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高度鼓励和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营造一种有利于开展创新教学公平民主环境。创新教学的特征之一是问题性。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并产生求解问题的愿望,是创新教学的前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与教师思维的灵活性和丰富性密切相关。教师要创造性地设置问题的情境,营造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独立地去发现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多种求解的途径。
三、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活动以“告诉”的方式让学生“占有”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造成了学生被动的接受方式。创新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教学中师生要积极开展双向交流,各抒己见,开放彼此对问题的认识、观点、看法,阐明各种观点、看法的原因和理由;平等、公正地进行讨论、验证各自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要让学生在探究的氛围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很多有条件让学生操作的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索和总结。
四、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个性
一个伟人曾说过:我们就是要做前人和别人没有想、没有做或不敢想不敢做的事情!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就没有特色。创新教学的课堂要营造一个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才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个性,把每一个学生都纳入到教学中,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有成就感就要教师抛弃偏见,注重对后进生的鼓励,使创新教育成为全体师生的创新过程,而不是个别学生和老师片面的教学过程
五、方法创新教学
灵活的思维方法与创新活动密切相关。方法创新就是在实施创新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创新方法。这是训练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介绍其结果。这样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的,同时它也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的手段。
创新思维重要的特征是批判性和发散性。
批判性就是不盲目从众,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拒绝复制型思维。创造从怀疑开始,怀疑就是思考,就是批判。当讲到“计划生育”的内容时,问,假如人类无节制的繁衍,会出现什么问题呢?如果严格“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对社会发展有什么负面效应。
思维的发散性,就是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式。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的是抑制甚至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社会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师要鼓励和学生去想象。
六、基础质量教学
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技巧的基点,是创新素质形成的基础。 知识策略就是在创新教学中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而要以基础知识为载体,把创新素质的培养目标落实在知识点的教学上。要求学生既要勤奋学习基础知识,又要注意掌握创新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既要引导学生加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创造性归纳和综合,又要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方法去构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实践教学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利用假期,让学生对退耕还草、禁牧后,人们生活现状做一个调查,自己设计调查表、调查项目,自己统计上报。让学生不光做学生,也是一个要走上社会的人。
总之,创新教育任重而道远,不是一蹴而就能成功的,但我们既然已认识到它的必要性,就要从现在开始,学习和探索中国教育的明天。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浅谈中职校的创业意识教育下一篇:浅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