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钢琴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成功的钢琴教育必定也是成功的心理教育。学生在学琴的道路上茁壮长大离不开教师点点滴滴的心理辅导,它就像小树的长大离不开阳光一样。文章论述了心理教育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在学生的学习中进行心理教育提出了一些意见。
【关键词】:心理教育; 钢琴;教学
中图分类号:J 24.1
当今越来越多的家长让孩子在课余学习钢琴,大部分家长希望孩子通过学习钢琴能提高艺术修养,家长们更想让孩子通过接受艺术熏陶来培养真善美的品格。那么在钢琴学习中,作为一名钢琴教师该如何更好地帮助家长们达成这一美好愿望呢?笔者认为这是钢琴教育者必须自觉思考的一个课题。
钢琴教育属于艺术教育的一个分支,它是美育的一个部分。孩子们学习钢琴的过程必需是快乐的、美好的,它包括上课是“快乐的”,练琴是“乐意的”,家庭关系是“和谐的”。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也有很“艰难”的时候,其中最常见的是“枯燥”的练习。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如果没有经过大量枯燥的重复练习是不可能把一首曲子熟练地弹奏出来。这个练习的过程是艰辛的,但当孩子们顺利地掌握了一首曲子时,他们所体会到的快乐可能比我们这些大人们想象的还要多一些。如何让让孩子们在“艰辛”的练习过程中体会到点点滴滴的快乐呢?如何为孩子们在前进的学琴道路上加油,让孩子在练习中感受美,感受艺术的魅力,同时培养孩子勤思考、认真学习的好习惯及刻苦奋斗、坚强的意志力等优秀品格呢?我想,要实现以上这些愿望,在钢琴学习中进行“心理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具有良好的心理教育和正确的钢琴弹奏方法才是成功的钢琴教学。
作为教师,我们要自觉掌握教育学知识,在教学中要意识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因为教师的不正确态度,有时甚至是一句不适当的话语都能使学生产生不良情绪,甚至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我们经常看到有些教师的出发点是美好的,但由于教师不注意控制好自己的教学态度,不注意运用适当的教学语言,从而使学生受到伤害或者师身生关系紧张。所以,加强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及掌握必要的教育理论是钢琴教学的一个先决条件。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每位学生的性格及钢琴学习上的优点和缺点。每位学生都有他自己独特的性格特征,如果教师能仔细观察、归纳出每位学生的性格特征,并运用适合每位学生的教学语言、教学进度、教学方法来进行因材施教的话,钢琴教学将会更加成功。因为多数情况下,钢琴教学是采用“个别课”的形式,这为因材施教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因材施教”在钢琴教学中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真真确确能做得到的。然而还有部分老师忽略了充分利用钢琴教学中这一独特的优势,对每位学生都进行千篇一律的教学,课堂上经常忽视对每位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指导。经常是:学生回课――教师指出弹奏不好的地方――学生改正错误――教师布置作业等这一模式进行,中间没有对学生为什么会发生错误、回课不理想等原因进行师生的探讨,更没有具体地指导学生课外该如何练习,没有对学生在家练习时出现的困难及情绪进行询问,没有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的机会,教师想当然地把学生当作被动的知识点的接受者。这样的教学是单方面的,师生没能够互动起来,师生很少语言上的交流,这对钢琴教学来说是不利的。因此,钢琴教师在钢琴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善于交流、善于总结,要运用教师的聪明才智对学生存在的缺点、不足进行纠正和提高。有时我们能发现有的学生一直没能做到老师的要求,例如正确的读谱及音阶、和弦、琶音的熟练弹奏等等,有时这跟学生的弹奏能力关系不是很大,而是与学生对这些教学要求的重视程度的高低有密切的关系。这时候,如果教师一直只采取对学生进行指责,对学生的回课情况表现出非常的不满的话,这对教学是很不利的。学生大部分情况下还是不能按教师的要求来做,他们将继续地“糟糕”下去,并对这些要求越来越反感,甚至慢慢地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应该说,以上这种情况是老师、学生及家长都不愿意看到的,教师应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当学生做不好要求时,教师应积极寻找原因,与学生进行交流,考虑是由于学生的粗心造成的,或者是学生对这些必需掌握的知识没兴趣,不够重视基本功的练习造成的。当教师与学生交流后得知是属于哪种情况后,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使学生深刻意识到自己原来做的确实不好,使学生自觉树立起把错误改正的信心和决心,并帮助学生一起寻找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有具体的学习手段、学习方法、学习目的等,使学习具有可行性、具体性,这样才能避免“屡教不改”的现象的发生。
钢琴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体现在学生学琴的各个阶段。比如对于儿童,教师主要是培养学生认真读谱的好习惯,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避免由于学生的急噪或是懒惰造成学习道路走得坎坷。当儿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教师发现学生出现厌学情绪时,教师要对学生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多与学生交流,寻找学生厌学的原因,考虑是由于作业难度太大;或者是作业布置得太多,学生无法完成;或者是学生家里有什么事情耽误了的学习;或者是学生学习中出现了“高原现象”,学习暂时难以看到明显的进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等等原因,从而使教师可以“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和教育。当儿童学到一定程度要进行考级或是能参加社会及学校组织的演出和比赛时,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上台前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却场”心理,为学生分析“却场”的原因,寻找适合的方法进行心理辅导,并积极为学生创造上台前的实践和锻炼机会。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解压”,因为有些学生害怕上台是因为“杂念”太多,害怕万一弹不好在众人面前出丑,害怕万一弹不好就对不起家长、老师了等等,这些就像压在学生身上的一座座大山。太大的压力对学生的弹奏必定是不利的,所以为学生减压能有效改善“却场”的问题。当学生演出后,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这时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特别是对于演出失败的学生,教师更加要用关爱、同情及鼓励的话语来勉励学生,帮助他们尽快从不良的情绪中走出来,使他们能坦然面对现实,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重新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尽量把不良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钢琴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成功的钢琴教育必定也是成功的心理教育。学生在学琴的道路上茁壮长大离不开教师点点滴滴的心理辅导,它就像小树的长大离不开阳光一样。良好的心理教育就像灿烂的阳光一样照亮学生的心灵!
作者简介:
沈苑,广东省潮州市桥东韩山师范学院音乐系讲师、硕士。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数字化时代下的舞蹈艺术与教学下一篇:数码技术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