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通过野外实际调查和相关文献的查阅,发现安徽省境内的牯牛降国家地质公园唇形科药用植物有21属、33种、1个变种,并编制出植物分属检索表。介绍了牯牛降国家地质公园唇形科药用植物的分布、药用部位和药用功效,并对其如何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唇形科;药用植物;分属检索表;牯牛降国家地质公园
中图分类号:Q949.777.6;Q949.95(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1)24-51 0-04
Resources and Utilization of the Lamiaceae Medicinal Geological Plants
in Guniujiang National Park
WANG Si-chuan
(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Huainan 232001, Anhui,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the related references, the Lamiaceae resources in the Guniujiang National Park of Anhui province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There were 33 species and 1 variation belonging to 21 genera in the region, and a taxa key of Lamiaceae medicinal plants was obtained. The distribution, medicinal parts and medicinal effects of Lamiaceae medicinal plants in Guniujiang National Geological Park were introduced, and the proposals of protection and rational development were mentioned.
Key words: Lamiaceae; medicinal plants; taxa key; the Guniujiang National Park
唇形科(Lamiaceae)植物为世界性分布,约有220属6 000余种,其中近一半的种产于地中海及近东中亚地区;中国有99属800余种,遍布南北各地[1,2]。该科植物以富含多种芳香油而著称,且蕴含着大量的药用植物资源,其医用价值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安徽省境内的牯牛降国家地质公园是我国亚热带地区植物区系较丰富的地区之一,有着大面积的天然原始林植被,生态系统完整,植物资源丰富。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对牯牛降国家地质公园生长的唇形科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总结分类,旨在为保护和利用牯牛降国家地质公园唇形科药用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地概况
牯牛降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安徽省黄山市的祁门县与石台县交界处,地处北纬30°03′、东经117°28′。当地年平均温度14.9 ℃,年均降水量为1 973.2 mm。地貌特征呈中山、低山、丘陵和山间盆地4种地貌单元,主峰海拔1 727.6 m,古称“西黄山”,是黄山山脉向西延伸的主体。土壤质地以重壤为主,夹杂较多的砂粒和石砾。这里地处我国东部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的北部地段,天然植被保存较完好,植物群落面积大、类型多,有维管束植物约180科,含627属、1 210余种,其中属于国家珍稀濒危保护的野生植物有18种[3]。
1.2 研究方法
根据牯牛降国家地质公园的地形、地势和植被特点,分别以北坡的严家保护点和南坡的观音堂保护点作为调查的出发点,确定6条具有代表性的线路,在不同的线路上按不同的海拔(800 m以下、800~1 300 m、1 300 m以上)、植被类型(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竹林、灌丛、草甸)和生境(阴坡、阳坡、山谷)进行调查记录,并沿途采集植物标本。参考文献资料[4-7]确定植物的种类和药用功效。
2 结果与分析
2.1 牯牛降国家地质公园唇形科药用植物资源及分布
通过调查统计,发现牯牛降国家地质公园分布的唇形科植物资源相当丰富,共有野生的唇形科植物33种、1个变种,隶属于21属,详细情况见表1。其中,黄芩属(Scutellaria L.)的种类最多,有4种;香茶菜属[Rabdosia(Bl.)Hassk.]、水苏属(Stachys L.)各有3种;筋骨草属(Ajuga L.)、风轮菜属(Clinopodium L.)、野芝麻属(Lamium L.)、石荠苎属(Mosla Buch-Ham. ex Maxim.)、假糙苏属(Paraphlomis Prain.)、鼠尾草属(Salvia L.)各有2种;其他11种、1个变种分别隶属于12属。
该区域唇形科植物主要以多年生草本为主,绝大多数分布在路旁、草丛、灌丛、山坡、林下等生境中,潮湿地带也有分布,如薄荷。本区域海拔相对高差达1 694 m,唇形科植物在垂直分布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分布于海拔800 m以下的有17种,分布于海拔800 m以上的有6种;一些种类的生态幅度较大,从山底到山顶都有分布,如藿香、活血丹、碎米桠等,但主要集中在海拔1 000 m以下。从水平分布上来看,孙家-和尚庵-茅草湾-祁门叉连线及以西、张家坦-严家村-乌鸦培-陈良山连线、金竹洞-奇峰-祁门叉连线、观音堂-吊马铃-桶坑-双河口连线的种类与数量较多。在新农林场-祁门叉河谷一带的种类与数量较少。
2.2 牯牛降国家地质公园唇形科药用植物分属检索表
唇形科植物的分类较为复杂,容易混淆;为了便于对中草药药材原植物进行辨析,特对牯牛降国家地质公园唇形科药用植物编制了分属检索表。
牯牛降国家地质公园唇形科药用植物分属检索表
1. 花冠单唇或假单唇形;花柱着生点高于子房基部。
2. 花冠单唇形,唇片5裂…香科科属 Teucrium L.
2. 花冠假单唇形,上唇极短,下唇大,3裂
……………………………筋骨草属 Ajuga L.
1. 花冠常为二唇形;花柱着生于子房基部。
3. 花萼筒背上有盾状鳞片;子房有柄
…………………………黄芩属Scutellaria L.
3. 花萼筒背上无盾状鳞片;子房常无柄。
4. 雄蕊上升或平展而直伸向前。
5. 花冠明显二唇形,具不相似的唇片。
6. 雄蕊4枚,花药卵形;花冠上唇盔状。
7. 后对雄蕊长于前对雄蕊。
8. 茎直立。
9. 两对雄蕊不互相平行;花盘近全缘
…藿香属Agastache Clayton ex Gronov.
9. 两对雄蕊互相平行;花盘4裂
………………………荆芥属Nepeta L.
8. 茎匍匐。
10. 叶片边缘具齿;花萼具15脉
………………活血丹属 Glechoma L.
10. 叶片掌状分裂;花萼具5脉
…夏至草属Lagopsis Bunge ex Benth.
7. 后对雄蕊短于前对雄蕊。
11. 萼齿极不相等,二唇形,喉部在果熟
时闭合………夏枯草属Prunella L.
11. 萼齿5,近于相似,喉部在果熟时张
开。
12. 叶片在茎下部的常掌状分裂或深
裂;药室平行
……………益母草属Leonurus L.
12. 叶片全缘或锯齿;药室通常叉开。
13. 药室有毛,水平叉开
……………野芝麻属Lamium L.
13. 药室无毛,叉开或略叉开,稀平行。
14. 药室略叉开或平行;花冠上唇长
于下唇
…假糙苏属Paraphlomis Prain.
14. 药室叉开或极叉开,稀平行。
15. 小坚果卵球形,略具棱角
…………牛至属Origanum L.
15. 小坚果卵球形或长圆形,光滑
或具瘤。
16. 花盘常平顶
……………水苏属Stachys L.
16. 花盘前方裂片呈指状膨大
……香薷属 Elsholtzia Willd.
6. 雄蕊2枚,花药线形;花冠上唇平伸或竖立
…………………………鼠尾草属Salvia L.
5. 花冠近于辐射对称,有近于相似的裂片。
17. 能育雄蕊2枚。
18. 轮伞花序有多花,在主茎及
分枝的上部叶腋聚集成圆
锥花序;花萼具13脉
…风轮菜属Clinopoduim L.
18. 轮伞花序仅有2花,在主茎
及分枝上组成顶生的总状
花序;花萼具10脉
…石荠苎属Mosla Buch-
Ham. ex Maxim.
17. 能育雄蕊4枚。
19. 轮伞花序每节多花;雄蕊
伸出于花冠外
………薄荷属Mentha L.
19. 轮伞花序每节2花;雄蕊
不伸出于花冠外
………紫苏属 Perilla L.
4. 雄蕊下倾,平卧于花冠下唇或包于其内。
20. 花萼5齿近等大或呈二
唇形;花冠筒常伸出花萼
筒……香茶菜属
Rabdosia(Bl.)Hassk.
20. 花萼5齿大小不等;花冠
筒稍短于花萼筒
……罗勒属Ocimum L.
2.3 唇形科药用植物入药部位
牯牛降国家地质公园生长的唇形科药用植物的入药部位广泛,有根、茎、叶、花、果实、全草等。其中以全草入药的种类最多,有27种,隶属于18属,占总种数(含变种)的79.4%、总属数的85.7%;以茎入药的种类次之,有5种,隶属于5属,占总种数的14.7%、总属数的23.8%,其中,浙荆芥、紫苏、韩信草是临床上常用的药材;以叶入药的有4种,隶属于4属,占总种数的11.8%、总属数的19.0%;以花入药的有3种,隶属于3属,占总种数的8.8%、总属数的14.3%;以根和果实入药的都是2种,各隶属于2属,占总种数的5.9%、总属数的9.5%。其中有的植物种有2~4个部位入药。如半枝莲的全草及根入药,浙荆芥的茎、叶和花入药,而益母草的茎、叶、花和种子都可入药。
2.4 唇形科药用植物药用功效
据雷载权[7]对药用植物药用功效的划分标准,牯牛降国家地质公园生长的唇形科药用植物药用功效可划分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解表、化痰止咳、利水渗湿、止血、化湿等7类。清热解毒类是其中最多的1类,共有15种,占牯牛降国家地质公园唇形科药用植物总种数的44.1%,常见的有金疮小草、风轮菜、细风轮菜、活血丹、夏枯草、安徽黄芩等。活血化瘀类、止血类和化湿类并列居第二位,各有8种,各占牯牛降国家地质公园唇形科药用植物总种数的23.5%。活血化瘀类主要有宝盖草、益母草、碎米桠、半枝莲等;止血类主要有多花筋骨草、野芝麻、紫苏、韩信草、针筒菜、血见愁等;化湿类主要有藿香、疏柔毛罗勒等。化痰止咳类有4种,分别为金疮小草、中间假糙苏、小刺毛假糙苏、水苏。利水渗湿类也有4种,分别是香薷、野芝麻、香茶菜、疏柔毛罗勒。解表类有3种,分别为藿香、石荠苎、牛至。其中,有不少种类兼具多种药用功效,如藿香、石荠苎、水苏等。
3 保护和开发利用建议
唇形科是一个药用植物较为集中的科,牯牛降国家地质公园生长的唇形科药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共有33种、1个变种。目前,该区域唇形科药用植物基本呈野生状态,尚未充分利用,几乎在大自然中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使资源白白浪费掉。为了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现提出几点建议。
3.1 开展唇形科药用植物资源动态调查
首先要系统地调查研究唇形科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环境、生物学特性、种群及群落特征,探明其主要种类的储量、经济量,做好药用植物自然生长和人为采挖破坏情况下资源量变化的动态调查,为制定相应开发利用及保护的政策与规划提供科学资料。
3.2 政府牵头,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建议当地政府在药用植物采收季节,积极组织人力进行采集、收购,防止资源白白浪费。同时,从研究结果中看出,该科植物药用部位主要为全草入药,这些药用植物的采收均以整株植物的死亡为代价,这会造成植物资源的急剧减少。因此,要结合山区特点和该科植物的分布情况,加强护林工作,有计划地采收,防止竭泽而渔式的过度采挖。
3.3 利用快繁技术,进行人工栽培
对于经济价值大、珍稀程度高、资源分布少的种类,如多花筋骨草、藿香、益母草、薄荷、半枝莲、安徽黄芩等,要尽快建立引种及繁育基地,加强人工驯化、栽培技术的研究,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增加种苗来源、扩大苗木数量,强化半野生种植、保证药材品质。在满足市场需求、保护野生资源的同时,获得一定的直接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3.4 加强在食用保健、观赏、香料、蜜源等方面的综合利用
当地唇形科野生植物中,有11种具有食用保健功效,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如藿香的嫩茎叶食用价值高,可凉拌、炒食、炸食、做粥,也可作为烹饪佐料或材料[8]。藿香属、筋骨草属、黄芩属、鼠尾草属和香薷属等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强,并且株型多样、花型独特、色彩丰富、花期较长,在城市的绿化美化中,适宜植于路边或花坛中,以供观赏;而且这类植物绝大多数为多年生草本,在园林绿化中可免去年年播种的繁琐工作,节约大量的绿化成本[9]。另外还有香料植物9种,如藿香、薄荷、紫苏等,其内含的精油香气持久,能提炼名贵香料;而香薷、石荠苎、牛至等植物也含有较多的精油成分[10]。适宜做蜜源植物的有香薷和水苏,其花量大、花期长,放养蜜蜂的产蜜量大,可以大面积人工栽培。
参考文献:
[1] 吴征镒,路安民,汤彦承,等. 中国被子植物科属综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059-1061.
[2] 张宏达,黄云晖,缪汝槐,等. 种子植物系统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426-427.
[3] 韩世良. 牯牛降科学考察集[M].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8. 3-7.
[4] 訾兴中. 琅琊山植物志[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591-612.
[5] 浙江植物志编辑委员会.浙江植物志 第五卷 [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228-311.
[6] 安徽植物志协作组. 安徽植物志 第四卷[M].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66-375.
[7] 雷载权. 中药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5-250.
[8] 王跃兵,杨德勇. 药用植物藿香在园艺园林中的应用及丰产栽培技术[J]. 贵州农业科学,2009,37(2):18-20.
[9] 田晔林,李俊清,王文和,等. 北京地区唇形科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其观赏特性评价[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22(3):41-43.
[10] 戴宝合. 野生植物资源学[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197-2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转Bt基因水稻对雄性小白鼠体内酶活性的影响下一篇:桂花种子沙藏中萌发苗受水分胁迫后移栽对成苗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