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图分类号:F21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12-10 -02
摘 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主要任务、特征;然后阐述了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最后提出加强财务管理的对策,以促进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向更科学、更规范、更合理的方面发展。
关键词 行政单位 财务管理 预算执行
一、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概述
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是指行政单位的部门预算收入,在预算、分配、调剂和使用的全过程所进行的管理和监督。其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编制单位预算,如实反映财务状况;依法增加收入,努力节约支出;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加强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
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与行政单位自身的特点密切相关。主要有以下特征:(1)行政单位的资金基本上都来自财政拨款或上级部门拨款,提供者并不期望按其所提供的资金比例收回或获得经济利益。(2)行政单位一般不存在可以出售、转让、赎卖或清算的问题,资金提供者不会分享单位剩余价值,所以也不具有企业会计意义上的所有者权益。因此国家管理部门等资金提供者,需明确规定资金的使用范围,行政单位必须严格遵守这些规定或限制,这是其必须履行的特殊责任。
二、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上存在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财政支出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引起了财政预算管理和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重大变革,影响到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但现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并未因此进行相应的改革,已不适应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会计制度滞后于会计实务的情况越来越突出,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
(一)对预算编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根据国家预算管理的要求,行政单位必须根据发展的计划和任务,编制年度财务收支计划。预算管理作为一个系统,相关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基础作用是很关键的,但实际上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预算编制与考评都是财务部门一手完成,其他部门参与不足。
(二)预算编制方法欠科学。多年来,行政单位预算编制采取的是“上年基数加增长”的方法,虽较好地发挥了财政总量控制的优势,但并没有充分考虑行政单位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也没有认真评价所提供的服务与效益,只是简单地采用在往年预算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系数的增量预算法。
(三)预算编制时间仓促,难以保证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使预算缺乏严肃性。由于时间比较短,在编制预算时极易造成基本数据调查不清,项目缺乏必要的论证,使资金和应办的项目脱节,使用范围带有极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缺少“度”的限定,论证不充分使得预算安排先天不足,使预算目的不够明确。
(四)在预算执行方面,缺乏应有的约束力和严肃性。一是在资金使用中,支出控制不严,造成浪费。部门预算费用支出缺乏计划与定额,或是有计划定额但流于形式。财务部门对经费的管理常常是事后核算,忽视了资金使用前的预测和使用中的控制,对经费收支的考核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平衡上,很少对资金使用效率进行考核;二是有的预算单位在项目支出资金管理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的不足,用于维持日常公用支出,没有做到专款专用;三是有的预算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没有树立讲求经济效益的理财理念,重拨款而轻管理,重预算审核而轻实际效果,对项目资金实际使用绩效缺乏有效地监督和考核。
(五)年终清理结算和财务结账上不健全。年度终了,对全部会计核算进行清理结算和账务结账是编报年度决算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单位决算报表准确、真实、完整的一项基础工作。突出表现在:1.没有及时清理结算,对照预算,认真检查各项预算指标的完成情况,将尽可能实现的收入完全列入本年度,将本年度的支出,尽可能清理净化,以真实全面地反映收支情况;2.不及时清理资产与负债,清理检查各项资产的盘盈盘亏及资产的运行质量;清理检查各项往来款的情况及使用质量,导致责任不清,形成呆账坏账。
(六)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行政单位经费支出管理与效益考核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从整体上来看,支出预算分配模式及管理体制仍停留在粗放型水平,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由此在支出管理上与监督考核方面缺乏强有力的控制与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同时经费使用的社会效益如何,也缺乏系统考核机制。
三、加强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对于财务预算管理的认识,转变对于财务预算管理的观念。首先,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是单位建立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发展的良好机制的有效办法,能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单位管理,提高单位行政、办事效益。其次,预算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而是整个系统或单位内部各项资源的最优整合,它的战略性和系统性要求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再次,增强预算法制观念,强化预算约束,实现预算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是全面贯彻《预算法》的要求。
(二)细化部门预算,提高财务管理的计划与预测能力。全面落实“零基预算”预算编制方法,摒弃“上年基数+本年调整”方法。“零基预算”的具体做法是:实事求是地掌握人员情况、业务发展需求,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人员、业务经费水平,要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历史和未来因素的影响,科学预测经济发展变化,并以提高效益为目标,编制具有前瞻性的预算。它不仅能压缩经费开支,而且能切实做到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行政单位应当对预算执行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对于适当的差异,可以适当调整预算定额标准,使部门预算符合行政单位的实际情况。
(三)严格预算开支,建立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有效的财务支出约束机制:一是综合性的管理制度,如加强经费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等;二是单项的管理制度,如加强办公费、差旅费、会议费等管理制度;三是相关性的管理制度,如接待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三是岗位分工控制,保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四是授权批准控制,严格遵循授权范围和权限,重大会计事项建立集体审批制度;五是财产清查控制,采取定期盘点的措施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六是内部报告控制,及时全面地反映经济活动的情况。内审部门还应经常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制定改进措施。这样,从单位内建立起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做到有章可循,并且严格按制度办事,以堵塞漏洞,节约资金,防止经费支出中“跑、冒、滴、漏”,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强化开支计划性,统筹安排使用各项经费。各部门必须按照下达的预算执行,杜绝无预算和超预算开支,保证必要的办公经费需要,然后再按照轻重缓急安排其他项目的开支。计划制定后,还必须严格执行,保证计划的有效性。对项目支出不仅要控制总额,而且还要细化控制到每一个费用明细,提高经费管理的透明度,使项目负责人和财务部门随时把握经费使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克服经费使用中的盲目性,有效地控制各项费用相互挤占和超支现象。
(五)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建立预算执行岗位责任制。预算执行完毕后,要分析预算从编制到执行整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际情况与预算不相符的,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在对预算层层分解执行过程中,明确责任中心,将由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发的责任落实到人。根据实际情况开始下一轮的预算编制工作,对预算编制执行工作合理、高效完成的部门,应当给予相应的激励措施,使责权利有机地统一起来,以提高他们在以后执行预算工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加强预算执行监督。加强预算执行监督是深化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单位预算经上级单位批复后,严格按照预算批复执行,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是深化预算管理的关键。加强预算执行监督主要是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考核。不能认为按照预算将有关的资金支付了,预算执行任务就完成了,对资金使用过程进行监督,对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考核评价,是预算执行的必要延伸。加强预算执行监督,一是要制定必要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对资金使用过程进行监督,单靠单位财务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制定相应的内部制约监督机制,让单位监察、审计、业务主办部门等参与到资金使用监督活动中来,对资金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督,做到对资金使用过程监督有制度约束,有人力保障,确保资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二是对资金使用效益,尤其是项目资金使用效益,要有考核评价机制。一方面,对资金使用效益的考核评价,是对预算编制水平的检验,实际执行情况与预算差别较大或资金使用效益不理想的,就应考虑调整预算编制的标准、方法;另一方面,效益评价应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审,对项目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考核。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对项目资金的使用事前有计划、事中有监督、事后有评价,实现对资金使用全过程的追踪问效管理。
财务管理是一个行政单位的“管家”,得当与否关系行政单位的盛衰、富贫和宽窘,特别在目前经济不太景气的形势下,探究财务管理对策尤显。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应以收支为前提,加大财务管理的力度,更新观念,不断创新,使财务管理向更科学、更规范、更合理的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相关制度.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研究下一篇:造船企业建设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初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