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图分类号:G 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38(2011)11-0128-01
【摘要】:本文依据语篇教学的理论基础,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相联系,从语篇教学的角度探讨大学英语阅读的教学方法及其理论在训练学生英语阅读能力过程中的应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语篇衔接;英语阅读;教学法;
一、语篇衔接理论
系统功能语法发源于以英国人类学家马利诺夫斯基(Malinowski)和语言学家弗斯(Firth)等人为核心的伦敦学派(London School)。伦敦学派认为要从语言的功能和语境去探讨研究语言的意义。20世纪10年代初,弗斯的学生韩礼德(Halliday)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从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两方面加以发展,形成了当今颇有影响的系统功能语法(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它包括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两个部分。其中,系统语法认为语言系统表现为选择关系;选择是第一位的,而结构是各种选择的结果和体现;语义是一定语境下的选择。系统语法着重说明语言作为系统的内部底层关系,它是与意义相关联的、可供人们不断选择的、由若干子系统组成的系统网络,又称为意义潜势。人们为了表达一定的意义,必须进行选择,即在语言的各个意义功能部分进行相应的选择。功能的观点是系统功能语法的另一个方面,认为语言有三种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其中,语篇功能是指如何使语言的组成部分互相关联,即:使一个语篇有自己的内在结构,使活的语言有别于词典或语法书上的例句。
Halliday和Hassan描述了五种类型的衔接手段,即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照应指的是语篇中一个成分作为另一个成分的参照点,分为“外指”和“内指”。外指指的是语篇中某个成分的参照点不在语篇本身内部,而在语境这个外部环境之中内指指的是语篇中某个成分的参照点存在于语篇之中。替代,就是用替代词去取代某一个成分,而替代词的语义要从所替代的成分中去索引。替代分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和小句性替代三种。省略指的是把语篇中的某个成分省去不提。它是避免重复,突出新信息,并使语篇上下紧凑的一种语法手段,有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和小句性省略。在某种程度上,省略可以被看成是零替代。连接是一种语义联系。典型的连接词and、but、so和next可区分连接连贯。Halliday和Hasan区分和描述了四种连接关系:附加、逆转、因果和时间。词汇衔接是指通过重复、同义词、反义词、上义词、下义词、词汇同现(搭配)等词汇手段来体现语篇的语义联系的一种手段。例如由prairie、ewe、sheep和lamb这些词所共有的类似语境。在篇章中,这样一系列的词被看成是连贯链(cohesive chain),而意义则是由读者对这些词义间的联想所产生的,是对共有语境中各成份的某种综合。
二、语篇衔接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教学中的语篇分析包括对语篇层次进行外部分析和内部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学。语篇层次的外部分析是指把课文作为整体,从文章的层次结构和内容上入手,要求学生掌握文章所传递的主要信息。语篇层次的内部分析就是对实现语篇的语言手段展开分析,内部分析不仅要分析小句即语义的基本单位的功能,而且要分析语篇的衔接(cohesion)和连贯(coherence)。笔者认为,衔接和连贯在语篇分析中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语篇的主题要通过语篇的衔接和连贯来实现。此外,语篇分析还需根据作者文章的体裁和写作方法在不同层次上展开,诸如篇章结构、主题思想、写作特点、修辞手段等。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针对不同文章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阅读材料的总体结构入手,在谋篇布局上下功夫,以期达到最大限度地获取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由于语篇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等认知过程,突出学生的参与性与交际性。
阅读过程并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和读者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非常活跃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读者自始自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不停地对视觉信息进行解码、加工和处理。这一过程不光要求读者有必要的语言能力,同时对读者的预测机制、认知能力、语篇分析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做到:
1.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指代、连接、替代和省略及词汇衔接的衔接手段的分析能力首先,识别和理解像this,that,these,those,one,the等词所指代的意思,当这种词出现在语篇中时,学生需要到语篇的其他地方找它们所指代的意思,这些词常常会给他们的阅读理解带来困难,因此应引起重视。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语篇上下文找出这些词所指代的意思,引导他们就这些指代词提出问题,并弄清楚到底指的是什么,代的什么,这样就大大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和质量。其次,在交际过程中人们往往会省略那些他们认为他们的读者或听者能够根据话语的上下文补足的信息。省略和替代需要学生从语篇的上下文找出被省略的信息。引导学生就省略部分提出问题并补足被省略的信息,经过反复练习,学生会很容易地识别和理解这种语言现象,从而会更快更透彻地理解语篇。最后,作者一般会因为文体的原因,不重复使用某一个词,他们会选择一个同义词或近义词来表达相同的意思,有时他们会用一个上义词来代替一个下义词。遇到这些现象时提醒学生注意,并反复说明怎样辨别和理解这些衔接关系。
2.训练学生对语篇衔接与连贯的敏感程度。根据学生掌握的有关语篇与连贯的语言知识项目,寻找相关的语言材料进行训练同时运用以衔接理论为基础的语篇分析模式,将整篇文章的阅读教学分为读前、读中、读后三个阶段。读前强调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提出导航性问题,帮助学生更有兴趣、更有目标地阅读。读中让学生自主阅读、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教师则负责检查阅读理解的情况,并从语篇知识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语篇。读后活动包括词汇练习、阅读补充材料等。为了保证该模式的顺利实施,还应保证师生共同修正以往对阅读课的误解(重语言,轻内容);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应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学习。
连贯的语言不仅使文章可以理解,决定着文章的特性,而且在引发读者情感力量方面也发挥着主要作用。作者在选词中所使用或建立起的共同词语情景帮助读者确定了文章中的人物和气氛。因此,教师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了解语篇的内外衔接的思维链条,培养其对语篇衔接的敏感性,并利用这些信息在阅读过程中猜测新的信息,从整体上把握语篇,从逻辑上预测后续部分的语义,从而正确地理解语篇,了解作者的意图。
参考文献:
[1] 鲁忠义.语篇理解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
[2]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3] 刘辰诞.教学篇章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4] 黄国文.功能语篇分析纵横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2).
[5] 刘辰延.教学篇章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快乐工作法在高校学生党建思政工作中的应用下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作文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