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电视镜头,11岁的女孩李依晨子像模像样地摆弄着手中的双节棍,一招一式,有板有眼。
这是1月22日的首届中华国术大赛的现场,在新华社的报道里,这是一场传承传统功夫文化的盛会。作为湖南岳阳一家武馆的学员,李依晨子的比赛项目是双节棍。教练王进明说,李依晨子学习武术才半年,但很有天赋,这次来香港就是为了促进她的学习积极性。
李依晨子没有想到的是,在她舞动双节棍时,一个中年男子躲在广告牌后看完她的全程表演。当她走到台边,那位大叔从广告牌后走出来,热情地要求与她合影,之后便记下她的联系方式。
李依晨子并不知道,眼前的这位男子名叫徐小明,2 年前就成名于香港,他的电影风行于中国大陆乃至整个东亚影视圈。
天下谁人不识君
1980年代的中国乡村,黑白电视机开始陆陆续续走进较为殷实的农家。随之而来的还有《霍元甲》、《陈真》之类的香港武侠片。晚饭过后,同一个小村庄的男女老少都会聚集到有电视机的人家,等待那首再熟悉不过的主题歌《万里长城永不倒》。
有电视机的人家成了免费电影院,一群人围坐在同一个屏幕前,心情比看电影还急切。这样的场景成了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们的共同记忆,而1983年版《霍元甲》正是这份记忆中当仁不让的经典。
大陆媒体报道,当年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档播出《霍元甲》之后,广州街上一到夜晚连公交车都难见踪影,因为大家都待在家里看《霍元甲》,公交司机也不例外。
徐小明成就了《霍元甲》,《霍元甲》也成就了徐小明。身为《霍元甲》的编剧、导演、监制、演员,徐小明无疑是最大的成功者。徐氏因此走向了职业生涯的巅峰,成了中国大陆家喻户晓的人物。
那一年,徐小明28岁;其时,29岁的李安刚从纽约大学电影制作系毕业,一文不名;21岁的周星驰还只是《射雕英雄传》中那个挨耳光的“宋兵乙”。
在《霍元甲》获得巨大成功之后,徐小明陆续推出《陈真》、《再向虎山行》、《大侠霍元甲》、《霍东阁》、《大地恩情》、《变色龙》及《天蚕变》等多部影视剧,在强手如云的香港艺坛攻城略地。
看徐小明功夫片长大的大陆10后,几乎无人不知霍元甲、无人不知精武馆和迷踪拳。学习迷踪拳、精忠报国、救民于水火成了那个年代年轻人的梦想。
于是,徐小明功夫片风行的另一个结果是促进了大陆各地武术学校的兴起。今天大陆各地仍在运作的武校,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了当年徐氏及其他电影人在香港刮起的功夫片东风。
1月22日,当徐小明走进首届中华国术大赛的现场时,中华国术总会会长马明达上前迎接:“阁下光临,就不用我多介绍了,天下谁人不识君?!”
多少英雄出寒门
2008年,已在商海打拼多年的徐小明再作冯妇,带着《夺标》重返电影江湖,该片取材于193 年民国政府派武术代表队,参加柏林奥运会表演中国功夫的历史。
在这部“重塑中华武术真颜”的武术大片中,徐小明力求表现中国传统武术的精髓,让公众再次认识“纯正的功夫片”,也让作为导演的徐小明重新回归公众视野。
面对媒体,徐氏毫不讳言自己在拍摄过程中对“真功夫”的追求。这种执着,对于电脑特技盛行的当下电影现状来说显得另类十足,但我们多少可以从徐小明青少年的历程中找到相应的影子。
在聊到自己的经历时,功成名就的徐小明很是骄傲地坦承自己出生于贫民区,同是粤剧演员的父母要养育8个孩子,和睦的家庭时常受到贫穷的困扰。不过,受益于父母的影响,年幼的徐小明很早就从接触粤剧开始走进艺术的殿堂。
由贫困而富贵,由无名小卒而SUPER STAR,这是大多香港艺人的典型长大历程:成龙如此,刘德华如此,他徐小明更是如此。
当时香港有个名叫凤凰女的当红花旦,她见徐小明聪明过人,就收他为徒,引荐他进电影公司,踏上艺术追求的征途。历史不存在假如,但假如当初没有他人的慧眼识英才,我们很难想象徐小明的艺术之路。
如今,身为功夫电影导演,徐小明曾不止一次表示功夫电影的没落很大程度上在于功夫演员的缺失。作为首届香港国际功夫节的总指导,在被问及是否借功夫节为自己的骄阳电影公司选拔后备人才时,徐小明笑而不言,但对李依晨子的特别举动,也许徐氏已经给出答案。
千古文人侠客梦
徐小明无论走到哪里,媒体都恋恋不忘他的功夫电影。关乎《霍元甲》、关乎功夫演员、关乎功夫电影的现状和将来。这些都是作为导演的徐小明所无法回避的问题。
在对本刊记者谈及《霍元甲》及其他功夫片的成败得失时,徐小明直言《霍元甲》等传统功夫片的成功在于形神兼备。
“就形式而言,我的功夫片讲究‘七实三虚’,有10%的比例是真功夫,每个动作都经过推敲,且符合武术自身的规范。而剩下的30%是靠夸张的艺术形式加以发挥。”这与当下流行于荧屏的古装戏有着明显的分野,后者剧中的人物凭借特技处理,往往神通广大,一掌下去,动辄飞沙走石。在《中国新闻周刊》看来,这种将武术神话化的艺术处理,“虽然带来一些武术崇拜者,但也隔阂了更大量跃跃欲试的习练者。”(《中国新闻周刊》第425期)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导演将来选拔演员时的可选择范围。
当然,徐小明对自身功夫片最满意之处在于注入了更多精神层面的东西。无论是早期的《霍元甲》,还是去年的《夺标》,都反映了徐氏的精神追求,即对“侠”的执着。
梁羽生说:“‘侠’是灵魂,‘武’是躯壳。‘侠’是目的,‘武’是达成‘侠’的手段。”
在徐小明看来,在如今的功夫电影中,对于“武”与“侠”而言,或有此无彼,或有彼无此,更有甚者二者皆无,沦为纯粹的“动作片”。
徐小明说:“强调武术特点的片子,里面有尚武精神、扶弱的精神,要不就成了比赛,和体操一样了。还有中国的功夫片,要有侠的精神,要爱国,有民族精神,这就是我们区别于外国动作片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功夫片必须具备的”。“其实最近十几、二十年没见到有这种东西的片子出来了。”
在1月23日功夫节的功夫文化研讨会上,对着台下的习武者与功夫影星,徐小明在谈及故交李小龙之于中国功夫的意义时说:“李小龙先生在武术与影视等诸多方面给了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既是对先贤的追思,也是对后来者的勉励与期待。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