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图分类号:G 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38(2011)11-0048-01
【摘要】:要上好一节复习课,首先要创设好主体情境,使复习过程具有趣味性;其二要重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以体现复习的目的;其三,在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自主复习;最后,循序渐进,使学生明白复习是自我完善的过程。
关键词:趣味性;学生;复习;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循序渐进;查漏补缺;自我完善
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梳理已学的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众所周知,复习课难上。俗话说“回炉的烧饼不香甜”。有的教师在上复习课时,过程不系统,知识孤立零碎,内容脱离学生实际生活,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统一的目标,统一的方法,统一的内容,练习是简单无效的重复。教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复习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复习课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助学,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梳理学过的知识,把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帮助学生找到存在的问题,以便查漏补缺,从而达到复习的目的。
一、重视主题情境的创设,使复习过程具有趣味性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积极的思维活动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上。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特征,运用有趣、生动的画面结合寓言、故事或以图表、实物等形式,多样化呈现学习素材,创设开放的情境,将复习主题寓于其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作用。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情境,激发认知冲突,使学生在对教师或同学呈示的材料进行认真的阅读、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摒弃不必要、无关的、多余的信息和因素,摆脱具体情节的束缚,把生活原型和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同时情境主题创设应具备经验化、生活化、开放化、时代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与学习数学的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该想方设法增加一些趣味性题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主动去思维。如:在复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时,依据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情------逛游乐园,设计了领学生逛小小游乐园的教学情境,并针对这部分的重点、难点和本班学生存在的问题设计了“快乐购物”、“过山车”、“海盗船”、“摩天轮”等一个个小环节,使学生在一次次双边互动和闯关游戏中,进一步地复习了进位加和退位减的重点和难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分析问题,提取信息,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正了粗心大意的毛病,养成良好的动手习惯、动脑习惯、学习习惯,而且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和积极性。
二、重视基础,使复习成为学生扎实基本功的过程
俗话说:“楼高还靠地基牢”。在复习中要立足教材、落实课标,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和知识内容的重难点,组织有针对性的基本练习,一直是复习课的重要环节。在新《课标》精神指导下,当前试题设计方面力求开放性,形式多样化,注重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方面能力的考察,同时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其试题许多都是强调基础、源于教材的。如果基础知识不够牢固,就像高楼没有地基,其结果可想而知。实践证明:只有基础扎实、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熟练的学生才能正确的解决问题,有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例如:我在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时,没有急着给学生出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习题,而是先给学生出示了一些“表内乘法”的习题,让学生先复习“表内乘法”,在熟练掌握“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完成有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习题。这样,既巩固了“表内乘法”,又为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避免学生在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时出现错误。
三、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复习中让学生学会自学
在复习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复习的步子迈大一点,把问题的范围提的广一些,留给学生一个比较大的探究空间,让他们能够在比较广阔的领域里,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要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凸显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主体作用。通过自主学习,彰显学生的主动性,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整合,沟通内在的联系,让学生亲历知识复习的过程,通过比较、辨析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网络,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活动的体验,要提醒学生避免为整理而整理,要强调引导学生构建个性化的知识网络。要使学生在知识整理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拓展,使知识结构更具迁移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在复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把学生分成八个小组,给学生提出了三个问题:(1)、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否相同?(2)、等底同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否相同?(3)、同底同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否相同?让每组的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画图,列式计算。通过学生的计算,小组的讨论,得出了“等底等高(等底同高或同底同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都相等”的结论。这样既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又让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的方法。
四、循序渐进,使复习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过程
俗话说:“十个手指伸出还不一样长”,因此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是在所难免的。在复习课教学时,不同的学生之间认知水平的差异尤其明显,而班级授课往往使分层施教显得力不从心。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学习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就要求教师要立足与学生的数学现实,使复习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首先,调查学生“已知 ---未知---想知”,根据学生情况查漏补缺,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达到课标提出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提高;其次,要根据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组织不同层次的练习。练习题的设计要“精”而“趣”,发挥习题的多种功能。习题难度要适中,太难,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太易,容易让学生松懈怠慢心理。设计的练习题要紧扣复习要求和重难点,突出一个“精”字,有针对性、层次性,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总之,在上复习课时,教师不要按部就班,墨守成规,要大胆创设,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在复习题中强调发展,准确全面地把握教学目标,对复习过程进行充分、科学的分析,并在课堂中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适时进行一些趣味小游戏,激发学生复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它们的身心都动起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发挥复习课独特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积淀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复习课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育》
[2]《数学教学指导》
[3]《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浅谈如何创设物理教学情境下一篇:论数学史在中学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