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像档案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

[复制链接]
查看: 882|回复: 1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561
发表于 2020-6-4 02: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注意自己的历史记忆。科技的飞跃发展,声像记录材料的日新月异,使得声像档案这一历史记忆的特殊载体的管理工作摆到了档案部门的面前。声像档案是指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在从事各种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照片、底片、影片、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等不同材料为载体,以影像、声音为主,并辅以文字说明的历史记录。声像档案是一个单位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声像档案管理 问 对策 建议
  
  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照相、录音、录像已成为人民记录社会活动的一种普遍手段,随之而产生的一种以感光、磁性材料为载体的声像档案大量增加。对这种新型档案,大部分单位都比较重视,做到了及时收集、整理、归档,并切实加强了保护措施。保护声像档案的完整,有效的开发利用声像档案的信息资源,以成为当前档案管理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1、声像设备存在的“一硬一软”的现象
  “一硬”是指声像设备数量多。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工作需要,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声像设备有了很大改善。在调查的1 1个单位中,仅有21个单位没有声像设备,占13%,81%的单位都有一台以上的声像设备,设备总数达 11台(架)。从总体讲,声像设备可算比较“硬”。“一软”是指声像设备管理之外。有101个单位没有制定声像设备管理制度或相应的使用要求,占 2%,致使有的设备闲置,没人会用,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有的设备存放在科室或个人手中,没有合理利用;有的设备使用人员不明确或频繁变动,设备不能有效的利用。从而形成了“硬件硬、软件软”的现状,而且“软”的方面直接影响了“硬”的方面作用的发挥,最终造成一些重要活动没能及时摄录,档案没能完整保存下来,给以后声像档案的产生及归档留下了隐患。
  2、摄录人员中存在着“一强一弱”的现状和两种误区
  摄录人员在各自单位中直接从事着产生声像档案的工作,并决定着声像档案的数量和质量,调查反映出在摄录人员中存在着“一强一弱”的现状。“强”表现在所调查单位的443名摄录人员中,有专职15 人、兼职281人,平均年龄35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2%。队伍庞大、年龄适中、文化程度较高这是“强”的一面;“弱”表现在443人中,专业工龄1-5年者381人,占8 %,5年以上者仅占14%。经过专业培训的共 8人,仅占1 %,调查中还发现,摄录人员中存在着两种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一种是部分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声像档案。他们一直误以为只有上级来人、红头文件才是档案,而他们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照片、录音、录像带等,人为拍完、录完就算完成任务了,不需要归档保存;另一种是部分人误以为谁拍的照片就归谁,送往报社、电台的用完就算完了,怎么处理这些声像档案属于个人行为。由于这些同志缺乏全局观念,档案意识不强,仅考虑个人或本部门工作方便,致使部分声像档案长期在个人或科室内部保存,不移交档案室或档案馆统一保存。特别市随着人员变动和机构调整,造成声像档案的失控和流失,致使单位档案不齐全完整,严重影响了声像档案的长久保护盒开发利用。
  事实证明,摄录人员“弱”的一面影响了“强” 的一面发挥作用,加上认识上的误区,造成了声像档案管理上的不规范。也就是说,产生声像档案的第一关形成和归档不把好关,待使用时在靠档案员去催要或档案馆去征集,那只能是“亡羊补牢”了。
  3、声像档案管理混乱,问题复杂
  3.1管理制度不健全,声像档案没有集中统一管理,调查中有15个单位制定了相应的声像档案管理制度,占41%,有半数以上了单位处于无章可循的自由形成、自由处理状态。据调查,声像档案的管理主要存在着三种形式。一是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随时形成随时移交,仅占2 %;二是各科室一年一次移交档案室,占35%;三是由科室分散保管或个人保存,占39%。由此表明有五分之二的单位声像档案没有集中统一管理,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有的单位随有管理制度,但落实不够,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
  3.2档案意识不强,声像档案难以及时完整归档,声像档案有较强的时效性和特殊的归档要求。例如照片底片需同时归档,影响需辅以文字说明,如果不及时归档,日后就是摄影人员自己也难以追忆齐全和准确。调查发现,有近20%的单位有积存照片未归档,切多数照片、底片早已分家或已无底片,文字说明更难说清。本来是很珍贵的照片,缺由于没有及时归档而失去了其应有的保存价值和利用价值。从录音、录像带等归档情况来看,更令人担忧,相当一部分单位都是一盘带子反复用,原始录音(像)没有保存下来。另外有些部门或个人手里保存着部分珍贵的声像档案,虽管理不规范,但档案部门去收集时,往往不愿交。究其原因,主要是档案意识不强,对声像档案管理缺乏重视。
  3.3管理状况“喜”“忧”悬殊,发展不平衡,调查单位中设备、人员、声像档案管理都比较规范的有11个单位,占 .8%;而无设备无声像档案、有设备无声像档案、有声像档案没集中统一管理的单位48个,竟占40%,两级所占比例悬殊。从照片数量看,最多的一个档案室存有20000余张,其余1 0个单位208 0张,平均130张(其中多者上千张、少者几张)。仅从照片档案一项看,声像档案的管理水平就很悬殊。
  3.4保管条件差,声像档案难以长久保存。声像档案的保管条件比纸质档案要求更严格。而调查发展,只有广播电视局等少数几个单位设置了声像档案室或配备了声像档案专柜,其余各单位都将声像档案存放在文书柜内与其他档案混存,不具备恒湿、恒温、防磁等保存要求。致使一些照片变黄褪色,底片粘连变质,磁带受损等,不利于声像档案的长久保存和利用,一旦发生问题,悔之晚矣!
  3.5收集渠道不畅,声像档案馆、室藏匮乏。区档案馆是全区永久保存档案并向社会提供利用的基地。但目前馆藏声像档案极为匮乏。基层单位中有近四分之一的照片档案散存在个人和科室内部,没有集中统一管理。正是由于多年来沿袭下来的声像档案分散保存,难以及时完整归档统一管理,致使基层档案室声像档案不齐全,档案馆的声像档案也就没了来源。
  3. 区域性重大活动档案失控,声像档案流失严重。众所周知,每次区里或基层单位组织重大活动,召开重要会议,都安排人员摄录像,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声像档案。其中一些在报刊上刊登或印成图书、画册对外发行,但在档案馆(室)却找不齐原始档案。
  原因:一是多个单位同时参与的大型活动,档案管理不集中统一。各部门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都是临时抽调的,各自负责一块工作,相应形成的档案材料缺乏协调、统一、集中,活动结束后,档案材料也各归东西,声像(包括文书、实物等)档案流失在所难免;二是从筹备到结束没有归档要求和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及贯穿始终的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也造成档案材料流失;三是有关专业人员档案意识不强,加之缺乏有效的管理,形成的档案不及时归档,用完之后就归为己有或是下落不明,又造成档案的流失。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浅谈台区管理中的线损管理
下一篇:浅谈土建管理常见问题与应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6-4 02: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优质论文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