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分析100例冠心病患者心理情况,存在焦虑、恐惧,悲观、抑郁,敏感多疑,依赖心理,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特点,运用心理学知识,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及时给予心理疏导,进行有效沟通,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消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增强患者治病的信心和勇气,促使病情早日康复,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冠心病;心理分析;护理
冠心病属于心身疾病,据现代大量研究证明,心理、社会因素可诱发或加重冠心病,行为应激可触发各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患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病情发展。因此,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治疗非常重要。现随机抽查我科近1年收治100例冠心病患者,分析其心理情况并进行心理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随机抽查我科2008年1月一12月住院治疗10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58例,女42例,平均年龄55岁。在疾病不同过程中,因患者年龄、职业和个性、家庭环境不同,患者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其中:紧张焦虑者24例,抑郁消极者18例,安定积极者10例,敏感多疑者8例,盲目乐观者2例。
2 心理护理
2.1焦虑、恐惧: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时由于发病突然,胸痛剧烈及濒死感会使患者紧张、恐惧,加之冠心病监护病房(CCU)仪器多,危重患者多,更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对死亡充满恐惧。因此护理人员应耐心安慰患者,及时给予心理疏导,适时地给患者及家属介绍先进的医疗技术及治疗本病的新方法,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治疗后,当患者自觉症状减轻,虽然内心渴望尽早自我进行日常护理,但担心活动加重病情,对活动心怀恐惧,因此护理人员应向患者介绍活动的重要性,适时、适度的活动有利疾病的恢复,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避免坠积性肺炎和便秘。活动时要注意呼吸、心率情况,根据患者心率情况决定活动强度。
2.2悲观、抑郁:冠心病病情较长,常伴有高血压,易反复,疗效慢,长期服药;反复出现头晕、乏力、胸部不适,影响工作;经济负担增加导致患者产生悲观、抑郁情绪。护理中应予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让患者感受到无微不致关怀,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使其掌握饮食和活动的注意事项,学会急救常识。及时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采用解释、鼓励相结合的方法,使患者认识到只要遵医嘱,坚持治疗,冠心病可达到临床症状消失,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患者家属作为患者的主要支持系统,对其心理和身体康复起重要作用,因此要通过鼓励家属给予患者的支持与力量,增加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和勇气。
2.3敏感多疑:这类患者对冠心病惧怕,坚信自己有病而且很严重,有时甚至把听、看到别人症状想象成得此病,稍有不适就认为是病情加重,把头痛、颈痛、胃肠病、肩背痛等看成是心绞痛发作,并十分注意观察家属和医护人员语言行为,怀疑其隐瞒了疾病的严重程度,或者是担心医护人员能否给予精心治疗和护理等,因此整日卧床不起,依赖性强,导致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护理上应采取支持性心理治疗,耐心解释和安慰,特别注意说话的语气,解释病情谨慎,有问必答,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了解,消除顾虑,配合治疗。必要时给予综合性暗示疗法,包括心理支持、言语诱导,配合药物,强化暗示,使患者达到自我暗示,改善心理状态,消除敏感多疑心理。
2.4依赖心理:部份患者认为自己从死亡边沿挽回生命,做事特别谨慎,病人角色过重,对自己的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护理能力信心不足,不愿意锻炼,稍有不适心情就紧张,出现心率加快而加重心脏的负担。护理中护士多介绍周围成功的病例,讲解如何配合,让患者共同参加护理计划制订,燃起其对疾病的渴望,同时与家属沟通协作,鼓励其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唤起其对自主能力的渴望。必要时请其他患者现身说法。
2.5心理护理个性化护理:一向自以为健康的人突然患了心肌梗塞,也会因过分恐惧而失去心理平衡。还有那些病情突然恶化的患者,易于产生濒死感,恐怖、悲哀、失助、绝望等消极情绪,往往可以加速患者的死亡。病情不同、年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经济条件不同也对患者的心理活动有影响。因此,医护人员要善于具体分析每个患者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根据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对疾病的理解产生不同的心理,因此护理要因人而异,了解不同患者病史和过程,生活经历、生活习惯和心理特点,对心理素质较好和文化水平较高患者解释疾病的原因、病情、治疗等有关知识。增强其对疾病的认识,努力调动其配合治疗和护理的积极性。对心理较差的患者应采用关怀、劝导、启发、解释、支持等方法,帮助患者消除顾虑、提高治病信心。
2. 使患者感到安全:医护人员的医德和技术是患者获得安全感的基础。为了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冲突,减轻精神痛苦,医护人员还应针对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无论预后如何,原则上都应给予肯定性的保证、支持和鼓励,尽量避免消极暗示,尤其是来自家属、病友方面的消极暗示,使患者能够身心放松,感到安全。
3 讨论
总之,心理护理在冠心病中发挥重要作用,针对性做好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增强患者治病的信心和勇气,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改善生活质量。心理因素与疾病有着密切联系,准确了解患者心理情况和对疾病的认识,分析患者心理状况,针对性实施心理护理,使患者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最终顺利参加工作和参加日常活动。心理护理应当与生活护理相结合进行,做到身心积极效应互相促进,对于因病情反复和病程长而失去治疗信心的患者,更要多安慰、多鼓励,对心功能差,活动困难患者,更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动作轻柔,加强基础护理,使之生理上舒服,心理上也减轻对疾病的恐惧。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中药敷脐治疗顽固性呃逆及护理体会下一篇: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38例围手术期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