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从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就业现状和出现的问题谈起,加强中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客观评价自己,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综合能力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职业教育;就业;择业
中图分类号:G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2
每一个即将走向社会的学生都想拥有一个理想的职业,成就一番事业。就业是他们实现理想的第一步,也是走向社会的关键一步。中职校的学生同样也有这样的理想,但是他们不同于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他们有自身的特点,就决定了他们在就业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一、目前中职学生就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有业不就”的现象比较突出
不少毕业生只把眼睛盯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工作环境舒适,高收入、高地位的工作岗位,毕竟这样的岗位需求量少。而对工作艰苦、环境差的一线岗位则不屑一顾。致使一些在校很优秀的学生毕业后眼高手低、彷徨徘徊、工作迟迟雅着落。例如:刘佳是一名中职毕业生,学习成绩优秀,形象好,在学校是学生会干部,某公司到学校招聘办公室助理,她被人事经理选中,可是进公司后她分到前台做接待员,了解到工作内容是接电话、收发传真等基本工作,她觉得没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自己应该到更重要的岗位中。公司的领导则指出,刚进单位的所有新人必须从基层做起,一方面是让新人充分了解单位的运作情况,熟悉各项业务;另一方面也是单位考察新人、锻炼其能力。但现在很多新人往往自视甚高,一进单位就想身居要职,这种想法太好高骛远。结果她错过了很多机会,反而不如昔日表现平平的同学。
(二)毕业生就业后出现较高的流动率
毕业生就业难不是难在没有工作岗位,而是走向社会后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例如:刚从中专毕业的张鹏同学,就职于某公司,该公司刚开业不久,主要业务是给小区用户装宽带。张鹏自嘲地说“再这样下去,我真成了蘑菇”。这份工作对于张鹏来说,简直是过五关斩六将求得的,可刚刚入职两个星期,他的失落感就与日俱增。他描绘的工作场景中,每天要在小区中发宣传资料,跟着师傅拿着工具去给业主装宽带。这和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没有联系,而和外地进京的民工一样。“这和我想象中的工作相差太远了,”张鹏张雅奈地说。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后就辞职了。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毕业生频频违约让用人单位对此颇为头疼,一些企业在当年七月份招聘后不得不在次年三四月份再组织招聘“补缺”,一些大企业因此在招聘时干脆列出“录用”和“后备”两份名单,一旦有学生违约,就挑选后备名单中的毕业生录用。一家公司的招聘负责人表示,毕业前是应届生最不稳定的时期,有点经验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对这种“突然袭击”已经习惯了。
有些企业为了更好地帮助毕业生从学校过渡到工作岗位,加大了岗前的培训和指导的投入,但是毕业生的流动性和没有诚信的做法,使得不少单位望而却步。这种现象将会导致企业在招聘中更趋于保守,毕竟企业要考虑人才培养的成本。
(三)不懂人际交往、礼仪文化缺失的问题突现
心理承受力差、不懂人际交往、礼仪文化缺失等问题已成为不少刚工作学生的通病。他们会忽视一些工作中的小细节。基本的社交礼仪看似很简单,但在工作中恰是用得最频繁的,如果职场新人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得不好,轻则被认为个人素质不高,重则影响到单位的形象和业务。
(四)盲目从众、片面评价企业现象是中职生的特点
尽管竞争越来越激烈,可是很多毕业生还是一个劲地往一个地方挤,这是中职学生在择业中的特点,她们往往几个同学要在一个单位工作。所以,我发现,只招一名员工的岗位几乎没有人报名,招得越多的岗位学生报名越踊跃。其实盲目从众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来说是一个致命失误,量体裁衣,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领域是一个聪明人的做法。
中职学生在就业中出现的问题导致就业难的现象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难题。在择业中,他们的心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对策及建议
中职生的就业率和就业水平直接标志着中职学校办学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有效地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通过开展学生就业工作的一些实践积累和与兄弟学校老师的沟通,从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就业首先是要在思想上有准备,对职业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指导,帮助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择业观、确立高尚的职业道德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帮助学生及早确定职业目标。学校在学生学习期间应有意识地将专业知识与就业意识相结合,这样不至于学生毕业后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通过职业指导,使学生及早了解所学习专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了解以后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了解自己应具备什么样的技能和要获得哪种职业资格证。其次,开展多种多样的就业指导形式。如:请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行业职业发展讲座;邀请企业人事部门为学生提供职业指导,形成正确的择业观;邀请已毕业的优秀毕业生讲述自己长大的过程。第三,加强就业跟踪,争取质量就业。在对已实习的学生建立实习档案,毕业生跟踪记录,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与他们保持联系,对就业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指导和帮助,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稳定就业,从而降低流动率。在很多发达国家的职业学校都建立了就业指导中心,并且是很重要的部门。我们现在已经开始重视就业指导的重要性,所以今后就业指导部门将是发展最快、人员最多的机构。
(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转变择业观念
中职学生稳定就业难的问题突出,不是提供的岗位少,而是没有正确的现实择业观。学生在择业中出现的“眼高手低”、“有业不就”等现象,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是参加社会实践。“社会就是书,事实就是教材”。社会实践包括课程实习、社会调查、军训、志愿者活动、勤工俭学等多种活动。参加社会实践不仅可以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了解自己的最佳渠道,而且是运用知识、了解自己的最佳舞台。学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认识到自己知识、能力素质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特别是自己的专业知识与职业要求之间的差距。通过实践和社会磨练,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积累了社会经验,锻炼了意志,从而形成正确的择业观。
社会实践活动应根据学生所学专业、所处年级、个人兴趣和特长量身定做并允许自由选择,这样将会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兴趣,使之长期坚持。我校近年来和很多企事业单位形成了稳定的社会实践合作关系,每年都派出大批学生到这些单位实践。学生实践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参观学习上,而是由单位给他们指定工作岗位,并指定专人帮带。
(三)提高就业综合能力
毕业生仅仅会读书是不够的,综合能力同样非常重要,如:学习能力、就业能力、生存能力。社会欢迎的是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较强适应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1、加强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技能
实践教学是中职学校教学的特色,也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学校要为学生提供校外顶岗实习的机会,才能真正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和职业水平,学生才能在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另外,职业资格证书则是他们的职业能力的一种证明,或者说是通行证。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就业困难和失业的学生中,没有职业资格证书的居多。职业学校的学生要想顺利地走向社会,具有相应的职业技能是必须的,那么所以,学生应在校期间除了完成规定的课程外,应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2、有意识培养学生适应职业需要的能力
德国一名职业教育学院院长曾说“职业教育的目的不是让专业工人能够理解工作工程,而是成为有能力的员工。他愿意理解企业流程,并能在一定的框架下进行调整。”在专业技能的培养上,我们应注意不是仅局限在某个专业,而是要适应职业发展变化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从“学会”变成“会学”。以前只要毕业生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就可以满足重复的一线工作,现在的企业不同于以前,产品的寿命越来越短,企业需要毕业生面对变化,具备思考的能力,同时具有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要求的能力。学校在专业设置上应围绕以培养学生适应和创新能力为中心,从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因材施教。
3、重视文明素质与职业道德的培养
中职毕业生是否具有竞争力,不但要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有文明素质和职业道德。在校期间,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文明素质,如:爱护公共设施,不要随意蹬踏桌椅;考试不作弊、讲诚信;懂礼貌,遇到老师打招呼;保持公共卫生,禁止随地乱扔杂物、随地吐痰等。一个人的文明程度往往标志着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所以文明素质在择业中尤为重要。同时职业道德的培养也是必须的,学校在教学实施中可以把专业和思想、职业联系,培养他们热爱本专业。只有对本专业充满信心的人才能主动接受本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才会自觉地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王创峰.职业与人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朱铁汉.试论高职教育中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J].职成教育,200 ,(5).
[3]贾楠著.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易丹著.我在美国信息高速公路上[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中学班主任工作浅谈下一篇:研究性学习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整合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