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文言文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利用课前、课中、课后,在这三个过程中全方位开展文言文的教学活动。教师不必拘泥于陈规旧法,而要从多角度展开教学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实施途径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 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2
文言文作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学好文言文对高中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值得注意的是,高中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普遍兴趣不高,究其原因:(1)文言文历史久远与学生存在着巨大的时空距离;(2)文言表达形式、语词含义等方面都与现代汉语存在着较大的语言距离;(3)隐含在古代诗文中的微言大义,增加了学生认知理解的难度。另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恐怕在于教师的教法。大多数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采用的是串讲课文的方法,除了教读就是让学生抄记译文,上课气氛不好,学生自然就产生了排斥心理。那么,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兴趣呢?本文将从三方面加以探讨。
一、落实预习要求,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文言文教学中,对文言字词的理解、对文章内容整体的把握是教学重点,那么,在预习环节,教师需要将预习工作精细化,针对这两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教师可让学生在预习时,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写作背景;然后先不看注解大致浏览全文,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尽可能多的读懂文意,大致了解到底写了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选取了哪些材料,怎样写的。这样的预习作业,一是可以增强学生阅读文言文的信心,不致于一开始就对繁琐的翻译产生厌烦情绪;二是知道了文章的大致内容后,在课堂上的翻译就有了方向,不致于偏离文意太远;三是预习文章时,哪些地方自己看不懂可做标记,在课堂翻译时可举手提问,重点对待。
二、课堂教学要重视文言字词教学
文言字词是构建文言大厦的基石,对文言基础相对薄弱的高中生来讲,文言字词教学就更为重要。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基础的做法有可取之处,但是,每节课“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讲得多了,教学内容势必枯燥,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基础的提高也有限。尽量少讲字词又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连文意都雅法理解,学生的文言基础都雅法保证,更谈不上分析、鉴赏文言文了。从学生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展开文言字词教学就成为广大教师的任务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落实字词教学。
(一)把握文言实词、虚词的规律
文言词汇和现代词汇有较大区别,但我们知道事物都是有规律可循,文言文字词教学也是如此。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去摸索、寻找规律性的东西,并掌握这些规律,从而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例如“幸”字,是一个多义字,它的解释有七种之多,还不包括作为姓氏的解释,可是,这七种解释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汉字源流词典》中解释说:〔本义〕《说文・夭部》“幸,吉而免凶也,从逆,从夭。夭死之事,故死谓之不幸。”“幸”本义指意外得到的好处或免去灾祸。得到好处或免去灾祸,让人高兴,所以引申为“高兴”,而高兴时,自然感到“幸福”让别人幸福,则是“宠爱”,如果皇帝宠爱某个地方,驾临此地,就有了“巡幸”之意了。如此讲解文言字词,学生掌握了“幸”的五个词义的内在规律,学习起来自当轻松。
(二)适当拓展、延伸,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文言字词的含义
文言文的许多基本词汇及基本语法特点,至今仍在支撑着现代汉语的大厦,许多有生命力的东西,依旧活跃在现代汉语中,若在讲解中予以延伸、拓展,学生必然感兴趣、记忆也牢固。
比如说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等常常成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障碍。教师需要利用新旧知识的关联、适当的拓展延伸,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现象,从而更好的掌握文言文字词。例如,《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军霸上”高中语文第二册注:“军,驻军,动词。”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延伸来帮助学生理解。《说文》:“军,围也。四千人为军。从车,从包省。车,兵车也。”由此可见,“军”原来是动词,本义是“包围”。将兵车围成一圈时,当然表示军队驻扎下来准备宿营,因此,“军”引申有“驻扎;驻军”义,那么是谁将兵车围成一圈呢?当然是军队,因此,“军”又引申有“军队”义。由此可见,军的“驻军”义和“军队”义都是由本义“包围”引申出来的。
成语中的语素有许多保留了古汉语的意义,联系成语释义能增强说服力,加深学生印象,便于学生记忆。如“被山带河””与“被发文身”两个成语中都有“被”字,但两个“被”都作“披”讲,前者解释为“靠近”,后者解释为“披散”;又如:“胜残去杀”和“胜不骄,败不馁”“胜读十年书”三个成语中,都包含了“胜”字,分别解释为:“制服”“胜利”和“超过”。
三、课后作业布置有创意,读写结合,提高鉴赏能力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作业往往以翻译文章、归纳文言句式、背诵相关语段为主,诚然,这些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学生文言文的“言”的基础,那么,教师是否可以再有一些创意,用形式新颖的作业来巩固学生“文”的学习呢?
(一)改写
文言文具有“言简而意丰”的特点,文言经典中有许多写景抒情的优美片段,语言简洁,意境优美,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课堂上,教师完全可以在学生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类似优美的写景文段,加上个人的想象,把这些文段改写成现代文,让学生将自己用现代文改写的文段与原文段进行比较,更能够体会到文言文“言简而义丰”的特点。
如《项脊轩志》中有一段精美的环境描写:“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教师教学用书》这样翻译:“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了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来,花影摇动,美丽可爱。”将两者进行比较,我们会发现译文虽然也可以体现出十五的夜晚时分景色的优美,但是少了很多的韵味。归有光笔下的项脊轩充满了诗意美,原文仅仅20字,却更能准确简洁的描摹出清幽的意境,激发读者更多的想象,也更能够体现作者“室仅方丈”却能够“乐以忘宝”的精神追求。
(二)写分析评价
文言文经典中的每一人、每一事,在不同的学生心中都会有不同的认识,因而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后作出自己的分析与评价。如学习《过秦论》后,结合历史故事“商鞅变法”“指鹿为马”等,让学生用现代的观念对历史事件进行评判,形成自己富有个性的见解。在再创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个性化的理解能力。
(三)写读后感
高中文言文作品的语言、思想和情感等方面总有富含美感的内容,因此在学完一些课文后,可以布置学生们就课文的某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写读后感。如讲授《鸿门宴》前,先让学生赏析了刘邦和项羽的两首绝唱:《大风歌》和《垓下歌》;然后,补充楚汉大事记,让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读完《鸿门宴》和《垓下之围》,我让学生思考:有人说,项羽坐失杀掉刘邦的机会,是一种“妇人之仁”,而苏轼却说这是一种“君人之度”,我就让学生课后自己研读文本,查找资料,自己整理材料,请学生写出自己的看法。学生就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独特的感受。
另外,文言文教学还需及时、有效地向课外做适当延伸,教师要精心选取适应高中生语言水平的课外短文(最好是人物传记类),如《世说新语》《聊斋志异》等作品中的短篇,指导学生课后阅读,强化学生学习文言的能力,激起学生自己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巢宗祺.语文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雷玲.中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8.
[3]武宏伟.心与教育的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朱立元.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曹明海,张秀清.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 ]张中行.文言与白话[A]//张中行.张中行作品集(卷一).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1]吕叔湘.吕叔湘语文论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83.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论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作用下一篇: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浅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