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本文主要通过对连续墙在施工的实际情况,探讨了深基坑工程中地下连续墙渗漏问题的发生部位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如何有效的控制连续墙渗漏水的方法。
[关键词] 地墙 地下工程 渗漏水 情况 冠梁
前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 高层建筑、地铁及各种大型地下设施日益增多,其基础埋置深度大,再加上周围环境和施工场地的限制,雅法采用传统的施工方法,地下连续墙(以下简称地墙)是地下工程建设较常用的一项技术。地墙优点多、应用广,但是其施工技术比较复杂,工序环节较多,而且地下情况多变不可预见等诸多不利因素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地墙的实体质量,降低了地墙的使用功能。本文着手从地墙作为围护结构在基坑开挖中渗漏水问题进行探析。
1.实例表述
某地区地铁2号线车站地面标高为1.15 m,地下水位较高;围护结构为0.8m厚,3 .5m深地下连续墙,墙体主要穿越淤泥质粉质黏土、粉土和粉细砂地层结构。地墙完成后,基坑土方开挖过程中发现地墙存在不同程度的渗漏水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部位:1)冠梁与地墙接口处;2)相邻两幅地墙接头处;3)地墙自身墙体局部有渗流缝;4)基坑底部与地墙接口处。
2.渗流水情况分析
2.1冠梁与地墙接头处漏水的原因
由于冠梁底低于既有地面,周边泥土很容易掉入冠梁模板内部,加之施工缝清理不彻底,造成冠梁与地墙接头(施工缝)处新旧混凝土结合不紧密,形成渗水通缝。
2.2相邻两幅地墙接头漏水的原因
1)挖槽过程中,槽孔垂直度控制不到位,相邻两幅墙体倾斜程度不同,两幅墙咬合面积减小,降低了接缝处的结构止水能力。
2)挖槽机成孔时,粘附在上一槽段混凝土接头面上的泥皮、泥渣未清除干净就下钢筋笼、浇筑混凝土,使之形成泥土隔层。
3)槽段内清槽不理想,沉渣过厚,在混凝土浇筑时,部分沉渣会被混凝土的流动推挤到墙段接头处形成墙段接缝夹泥渗水。
2.3地墙墙体局部渗流水原因
1)地墙成槽完成后,饱和淤泥质土承载力较差。受临边施工机械等荷载和自身土压力的作用,已成槽孔可能产生缩孔现象。如果未经处理就下放钢筋笼浇筑混凝土会造成钢筋保护层减小甚至产生漏筋现象,导致钢筋锈蚀,形成渗水通道。
2)钢筋笼吊放完成后二次清槽排渣不彻底,使槽底沉渣过厚。在混凝土浇筑时,部分沉渣会被混凝土挤夹到导管中间,形成墙体渗水。
3)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遇到槽壁塌方,泥土混入混凝土中,造成墙体缺陷。如果塌方量大,使墙体内外贯通产生过水通道,基坑开挖时此处就会发生涌水。
4)浇灌混凝土过程中,由于导管接头不严密或导管破损,泥浆渗入导管内造成墙体夹泥,或者没有严格控制导管在混凝土内的埋深长度,拆拔导管过多使导管埋深小于最小埋置要求,甚至将导管提拔出混凝土面产生墙体局部断层。
3.地墙渗漏水病害的防治和处理措施
鉴于引发地墙渗漏水病害的诸多因素对地墙的危害,作者根据多年来的实际工作经验,针对性地总结了几项防治和处理地墙渗漏病害的方法。
3.1冠梁与地墙接口处漏水的预防与治理
1)施工地墙冠梁前要将地墙顶部浮浆凿除,露出地墙新鲜混凝土并清理干净,为施工缝处新老混凝土紧密结合提供条件。
2)在清理墙顶浮浆完成后,应将鲜混凝土两侧0.3m范围内的泥土进行清除,并较凿毛后的墙顶低0.3m左右。此举可以避免在后续清洗施工缝时水流反漫,污染施工接逢产生夹泥层。
3)严格控制冠梁钢筋保护层;冠梁模板顶部要高出两侧地面20cm左右,防止地面杂土在外力下落入冠梁结构内。
4)浇筑冠梁混凝土前,要严格检查施工接逢的清洁情况,并进行冲洗润湿;浇筑混凝土时要振捣密实,使新老混凝土紧密结合。
5)基坑土方开挖前,可沿冠梁外侧挖设排水沟槽或埋设临时排水管道,以快速排泄降雨产生的地表水,减小坑外地表水流压力。
)如果在土方开挖过程中,仍发现冠梁底部有渗水现象,可以将冠梁外漏点两侧1m~2m范围内的土方用水泥(渗水严重时采用速凝水泥)进行换填、压实,以封堵渗水通道。
3.2相邻两幅地墙接头处、墙体自身和基底与地墙接口处漏水、涌浆的预防与处理
1)选择性能良好、抓斗自重大且有垂直度显示仪表和强力纠偏系统的成槽设备;选用施工经验丰富、作业技术过硬的专业机械操作人员。挖槽时随时检查、掌握槽体垂直度情况,并采取适当纠偏;成槽完成后要对槽孔进行超声波检测,如发现偏斜或缩孔等异常,应及时处理。在吊放钢筋笼之前,要用成槽机在槽宽范围内进行清底,将槽底内的余土、沉渣等清除,同时还可以解决缩孔情况;严格控制泥浆比重、粘度等指标,使其切实能起到护壁、携渣等作用。
2)在清槽的同时,对上一槽段接缝混凝土表面用圆形钢丝刷或刮泥器用起重机吊入槽内紧贴接头混凝土往复上下刷20遍~30遍,将泥皮除干净。
3)按要求做好槽底清渣工作,使沉渣厚度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小于10cm)。如果在正循环清孔能满足要求时,建议选用正循环工艺,以避免反循环清孔对槽底的强大压力冲击,造成塌方。如果必须选用反循环清孔,要通过实际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和经验参数设定,确定较为适当的清孔时间和空气压力,尽量避免因清孔带来的负面影响。
4)严格控制导管间距,一般要求一组导管距上一槽段接口不大于1.2m;另一组导管距锁口管接头处不大于1.5m,特别注意导管之间间距不大于3m,以避免因摊铺面积过大出现混凝土夹泥现象,降低墙体挡水功能。
5)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仍要严格控制泥浆比重等各项参数指标和泥浆液面高度,保证槽壁内外压力平衡,预防塌孔、夹泥;严格控制导管的埋置深度;浇筑混凝土时,要合理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以减小扰动,同时可上下活动导管(但要时刻保证最小导管埋深要求),使混凝土能密实、平缓地分布在整个槽段内。避免因混凝土面“峰”、“谷”高差过大造成“包浆”、“夹泥”等墙体缺陷。
)在钢筋笼接头两端预先安装注浆钢管(见图1),在基坑开挖前采取主动注浆,预防渗水,也可根据开挖基坑过程中的接头渗水情况, 进行针对性的注浆堵水(可采用双液浆缩短凝结时间),以降低施工成本。
1)在地墙完成基坑封闭后,可在基坑外侧紧贴地墙接头处加做2根~3根高压旋喷桩(见图2),桩长同该处地墙,以此来加强地墙接头的止水功能。
8)基坑地墙完成封闭后,可紧贴地墙在基坑内侧施设2 排~3排旋喷桩进行基坑裙边加固,桩长应与地墙在基底以下部分同长,降低基底周边渗水、涌浆事故发生。
9)开挖基坑中如仍有渗水情况,在采用接头注浆失败或未安装接头注浆管的情况下,若渗漏水量不大,可采用防水砂浆修补,渗漏涌水量较大时,可用短钢管或胶管引流,周围用砂浆封住,然后在背面用水泥或化学注浆,最后堵引流管。
10)本工程基坑南端相邻两幅地墙层出现基底涌水。由于水量很大,现场及时采用土袋和速凝水泥堆堵,然后用水泥或化学灌浆封闭,阻水后,再拆除土袋,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止水效果。
图1 预埋注浆管防治接头渗漏
图2 坑外加施旋喷桩防治接头渗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得知从渗漏的情况分析产生渗漏的原因与控制措施:垂直度的控制,具有纠偏系统的成槽设备的选择,泥浆指标的控制,接头刷壁泥皮彻底处理,二次清孔彻底。导管间距的合理控制,混凝土浇筑过程质量控制,基坑裙边旋喷桩加固等都在本工程附属围护结构地墙施工中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地墙渗漏水情况明显较主体时减少,并且渗水量也很小,大多只是在墙体上零星有些湿迹。为基坑开挖和后期结构施工创造了一个较为理想的施工环境。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浅谈冷水管在大体积混凝土中的应用下一篇:玻璃钢夹砂管在市政工程中的设计及应用
|